融安县农村物流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柳州市关于乡村振兴决策部署和“四好农村路”建设相关要求,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农村公路建设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广西“四好农村路”检评办法的通知》(桂交农路办发〔2018〕4号)精神,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确保到2020年全县基本形成“内通外联、客车到村、通村畅乡、安全便捷”的农村公路网体系,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交通运输保障,为农村居民出行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增强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坚持部门协同和资源整合,以交通运输企业为支撑,以农村物流和电子商务融合发展为基础,以建设农村物流融合发展示范区试点为载体,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组织模式,构建覆盖县、乡(镇)、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建立“把农村土特产带到城市、把城市商品带到农村”的双向快捷物流通道,融合农村物流站场网络、运输配送、信息体系和经营主体等要素,促进全县农村物流融合发展,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助力农村脱贫致富,为“精准扶贫”攻坚战打好基础,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发挥作用。
二、发展目标
(一)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商务、供销、农业、邮政等各部门、行业的管理和资源优势,推动站场网络、运输配送、信息体系和经营主体融合发展,通过3年的努力,着力打造管理集约化、网络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农村物流综合服务平台,网购网销得到快速发展,农村商品物流配送能力大幅提高,在“十三五”末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双向高效、一网多用、城乡一体、服务便利”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
(二)实现运输配送融合发展,构建以客货运班线为支撑的农村物流运输配送体系。引导物流企业推广定时、定点、定线的农村物流“客货运班线”,发展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新模式;探索县到乡的客运班车代运邮件和快件,形成小件快运服务的新模式;引导农村物流经营主体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实现乡村站点与电商企业对接,探索农村地区服务电商发展新模式,加快农村物流企业与商贸流通企业、农资经营企业、邮政和快递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三)实现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支撑的农村物流经营服务体系。鼓励、支持规模较大、基础较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延伸农村经营服务网络,推动农产品物流企业向产供销一体化方向发展,以交通运输企业为重点,培育1-2家农村物流专业企业;鼓励中小商贸流通、物流企业采用联盟、合作等多种形式,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
三、组织机构
为加快推进我县农村物流融合和信息化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决定成立融安县农村物流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如下:
组 长:洪进兴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陈新军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杨明宇 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成 员:韦承哲 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兼粮食局局长
韦友龙 县经济贸易局副局长
韦英恢 县财政局副局长
张小玲 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王伟刚 县农业局副局长
张纪忠 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理事会副主任
陈志刚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广西融安分公司
副总经理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交通运输局,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统筹和协调各部门贯彻落实促进农村物流融合发展的有关政策、意见和法律法规,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农村物流融合发展的重大课题,具体负责农村物流规划、节点体系建设、服务网络建设、信息化建设和农村物流龙头企业的培育等工作的统筹、指导、协调,督促检查农村物流融合发展项目推进及政策配套落实情况,加强农村物流融合发展的市场监管,建立诚信体系,引导农村物流规范有序发展。办公室主任由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张小玲同志兼任。
四、工作计划
依托各部门和行业在农村物流发展中的已有基础和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共享与合作开发,构建“场站共享、服务同网、货源集中、信息互通”的农村物流发展新格局,初步实现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化、服务网络等方面的有效衔接。
整合农业、供销、邮政管理等相关部门信息资源,有效融合广大农资农产品经销企业、物流企业及中介机构的自有信息系统,搭建县级农村物流信息平台,提供农村物流供需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实现各方信息的互联互通、集约共享和有效联动。加快推进乡镇客运站和村级服务点建设,共同推进四级农村物流节点体系建设。
五、工作要求
各部门要加强农村物流的工作对接,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重点和难点问题。各部门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对站场设施建设、邮政“三农”服务站和农村快递网点建设、设施装备改造、信息系统建设、组织模式创新等具有较强公益性的项目予以引导扶持。建立和稳定交通运输、农业、经贸等对农村物流的支持资金渠道,加大政策倾斜和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上级人民政府对农村物流的财政投入,推进各方扶持政策融合,提升政策叠加效益。及时了解农产品物流动态,建立健全预测和预警机制,做好应急预案,保障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