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六稳”“六保”工作任务

融安县泗顶镇:党建引领就业带来“薪”路子,零工驿站为民拓展好“钱”景

来源:泗顶镇宣传组  发布日期:2024-10-16 09:00  

“我在潇湘箱包厂做工已经有一个多月了,感谢镇政府的就业指导员帮助我找到这份工作,再也不用跑到外地找零工做,也不用担心家里老人孩子没人照顾了。”谈起现在的工作,家住儒南村的脱贫户覃兰姣非常满意。

在泗顶镇“融安潇湘箱包店”,群众正在进行箱包的制作。


岗位推送、技能培训、政策扶持......今年以来,融安县泗顶镇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融安县委、县政府关于促进就业难低收入脱贫户(监测户)灵活就业相关政策,坚持以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为抓手,以促进基层群众就业为目标,实施问需求、拓渠道、搭平台就业工作“三步法”,以实际行动帮扶全镇就业难低收入群体稳就业促增收。

“铁脚板”量地绘图

“走千家、访万户”摸清底数无遗漏

为切实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泗顶镇镇、村两级党组织联手发力,共组建10支党员先锋队积极深入到村屯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摸排统计,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工作要求,全覆盖摸清、掌握农村劳动力基础信息、就业情况,全面问清摸准未就业劳动力就业需求、培训意愿,在“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系统”中按月动态维护更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为开展针对性就业帮扶服务提供基础保障。目前,已走访低收入家庭382户,收集就业意向信息600余条,培训需求100余项,排查有参加灵活手工业意愿劳动力350个。

党员先锋队到村屯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摸排统计。


“就业桥”牵线千里

“拓渠道、引凤归”双向驱动促发展

泗顶镇积极整合政策、产业、人力等方面资源,充分发挥党员、人大代表、志愿者作用,打造“走出去、引进来”模式,全力做好稳就业促增收工作。在“走出去”方面,组织人员先后到融水县融水镇、香粉乡、南宁市西乡塘区、湖南省郴州马田镇、浙江省金华义乌市等地学习考察,积极探索符合本镇实际的稳就业促增收的新途径。在“引进来”方面,泗顶镇立足交通优势和劳动力资源,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和加强在外发展的“桑梓贤达”沟通联络,成功引进潇湘箱包厂1个,目前已在泗顶增设分厂,新开发就业岗位35个,引进手机皮带手工活75万件,涉及低收入群体70人。

镇领导班子组织人员到融水县苗家小镇考察学习。

镇领导班子组织人员到融水县香粉乡考察学习。


“零工港”温馨启航

“筑平台、优服务”灵活就业暖心田

2024年9月10日,“泗顶镇零工驿站”顺利揭牌,通过以零工驿站为载体,采用“为零工找活、为用工找人”的灵活就业模式,为当地群众提供信息发布、政策咨询、技能培训、支付结算等一站式服务,不断拓宽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渠道,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促进劳动力稳定就业,不断增加家庭收入。截至目前,泗顶镇共开展各类技能培训5期涉及450人,提供就近就业岗位105个,为低收入群体增收做优服务,全力保障零工人员“进得来、留得下、有活干、有钱赚”。

“多一个岗位,就少一个留守儿童,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我们引进企业,发展特色产业,为乡亲们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父母能够在家门口工作,不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陪伴下快乐成长。这不仅是对孩子们的承诺,也是对我们共同未来的投资。”镇党委书记周莉在“泗顶镇零工驿站”揭牌仪式上深情地说道。

9月10日,“泗顶镇零工驿站”和“融安潇湘箱包店”顺利揭牌。

党员先锋队正指导群众制作手机皮带。


据悉,泗顶镇脱贫人口共计1264户4429人,脱贫人口实有劳动力3059人,其中就业难低收入群体1330人。截至目前,已实现农村就业难低收入群体105人转移就业,实现人均增收800元以上,有效带动了当地低收入群众的增收致富。

在党建引领下,泗顶镇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就业帮扶之路。下一步,泗顶镇将继续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模式,积极探索更多的就近就业致富的新路子,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就近就业注入源源动力。


信息来源:曾旭  陈普利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