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动态

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开创供销合作事业新局面

——记融安县供销社综合改革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来源:县供销社  发布日期:2018-08-31 15:30   作者:县供销社

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开创供销合作事业新局面

——记融安县供销社综合改革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融安县供销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供销社的精心指导下,按照“服务三农、发展自我”的总体要求,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开拓创新,全社上下同心同德,攻坚克难,围绕供销社综合改革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主要做法和成效有:

一、抓队伍,聚人心。

一是抓好班子建设。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于2016年6月16日召开第十一届社员代表大会,20多年来第一次按“两正两副”要求配齐了监事会、理事会班子,为供销合作社坚持合作本质、保障供销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组织保证。二是选优配强供销社人才队伍。陆续引进多名年富力强的优秀人才,通过不断优化岗位配置,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打造团结向上的供销队伍。三是开辟基层社人才引进新渠道。通过从村“两委”班子、社会能人中选聘基层社主任,既壮大了基层社的人才队伍,又实现了村社紧密相连、村社共同发展。

二、抓项目、强实力。

首先是全面恢复了基层社功能。通过筹措资金,积极争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支持,恢复了4个基层社的营业执照,使全县所有基层社都有了合法的身份,为后续资产升级改造扫清障碍。其次是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2016年,筹集资金134.09万元投入潭头乡供销社一期改造,改变了当地供销社房屋老旧、破败的形象;投入72.5万元建设的潭头、大良综合服务站(社),发挥了供销社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提升服务功能、提高为农服务质量的作用。三是抓市场建设。投入120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1.2万平方米的综合性的农贸市场,每年农副产品的销售额在一个多亿,为农民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四是抓社有资产的盘活。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发了万兴中央城、凯丰国际两个楼盘,实现了社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抓平台、提服务。

一是积极搭建为农服务平台,两年来共完成了1个县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5个乡镇综合服务站建设和11个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引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30家,组建农民专业农合社联合社4家,进一步夯实了为农服务基础。二是大力开展土地托管。两年来共开展土地托管面积3000多亩,有效解决“农民进城务工之后地由谁来种”的问题。三是充分利用 “供销e家”、淘宝、微信等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农产品,用线上打品牌、线下走量相结合模式,发挥供销电子商务的在流通环节的作用,为贫困户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难题。

四、抓本职、树品牌。为三农服务是供销社的主要职责所在,一是先后成功承办、协办了六届“融安金桔”节及四届“融安金桔”推介活动,有效搭建了融安金桔走向海内外市场的桥梁,为“融安金桔”品牌的树立做出了突出贡献。二是通过指导金桔行业协会工作,引导农民搞好标准化种植,不断提高融安金桔品质,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五、抓创新、促双赢。

我社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在上级扶持资金和社有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我们不等不靠,主动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积极对接精准扶贫村集体经济收入项目资金,开创性地将供销社综合改革与精准扶贫村集体经济收入工作同步推进,采用“供销社出土地、贫困村出资金”的方式,共引进资金600多万元投入板榄、大将供销社资产升级改造,共改造3066平方米,门面29间,出租房37间,每年将实现收益80万元,带动12个贫困村平均每村每年将获得5.2万元以上的收入,实现基层社改造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双赢。这在全区的供销社综合改革中都是一个最大的亮点。

融安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2018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