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廉政教育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学校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在青少年学生人生起步发展、踏入社会前接受廉政文化熏陶,可以引导和培养青少年形成正确、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成为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一、多方式融入廉政教育。
(一)将廉政理念植入校园文化。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把廉洁教育融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创设形式多样的教育载体,构建丰富多彩的教育平台,以生动活泼的内容,使广大师生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实践活动中受到廉政教育的熏陶,进一步扩大校园文化的内涵,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使学生从小就了解反腐倡廉的有关知识,从小植根“敬廉崇洁”的坚定信念,培养正确、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成为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将廉政活动列入校园活动。为进一步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切实把活动的目的、意义宣传到位,各中小学校可采取多种形式,通过校园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校园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以相关事例阐述腐败行为给国家、给社会、给家庭带来的危害,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净化校园风气,营造尊师爱教爱生氛围。
(三)将廉政教育引入课堂教育。课堂教学是学校廉政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源于学生的生活,又指导学生的生活,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现实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运用读本,灵活处理教材,活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婺城区教文体局就组织人员编写廉政文化教育读本,就廉政文化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从饶有兴趣的阅读,到真情实感的体验,再到切切实实的行动,逐渐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廉政文化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二、开展“三结合”的廉政教育新模式。
(一)把廉政教育与课程开发相结合。廉政教育要具有地方性特色,要体现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熟悉的典故,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开发的校本课程时,也把廉政教育纳入其中。
(二)把廉政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要求各所学校抓住语文、思品等学科特点开展廉政文化进课堂活动,以此为试点带动其他学科进行渗透。要求教师充分运用现有材料,挖掘文本中的教育资源,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凸现、补充、强化有关教育点,落实“廉政文化”教育,如在品德课中讲述包拯、文天祥、林则徐等中国历史名人的廉政故事,在课堂中渗透爱国主义和廉政教育。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媒体收集廉政文化材料,倡导教师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在廉政文化进课堂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求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通过学科资源整合,使各科教学成为敬廉崇洁教育的主阵地,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廉政教育。三,把廉政教育与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一是组织开展“我把廉政带回家”活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寻访廉政榜样。二是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在学生中倡议给家长写一封劝廉信,让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筑起反腐倡廉的防线。
(三)利用黑板报、墙报、小广播、校园网站等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强化学生的廉政意识。
(四)召开读书座谈会、读书报告会,让学生交流心得体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继续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作用,建立健全规范的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体系,深入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坚持与时俱进,把廉政文化教育活动与师德教育,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推动青少年廉政教育更加全面、深入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