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动态

融安县强化“三大体系”建设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础

来源:中共融安县委统战部  发布日期:2022-07-14 17:05  

融安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三大体系(即社会体系、经济体系、文化体系)”建设,通过大力发展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辐射带动,携手共建小康,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共同繁荣发展,全面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有效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切实增强全县各族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社会氛围,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础

一、加强社会体系建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奠定社会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近年来,融安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一)加强对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领导。

融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持续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列入县委工作要点,印发《融安县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的实施方案》,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把创建工作专项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将创建工作列入全县绩效考核,有力推动工作全面落实。

(二)紧抓社会和谐稳定,为民族团结提供制度保障。

1.高位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一是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政法工作条例》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县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深入推进融安平安建设。形成定期汇报制度,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全县政法综治维稳工作汇报,全县社会大局稳定。

2.坚持法治思维,推进平安融安、法治融安一体建设成效明显

1)保持政治警觉,全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进一步健全事先预防、事发处置、事后追责、综合治理为一体的现代化反奸防谍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全县反邪教工作协调机制,反邪教网络签名、阵地建设、警示教育、网格化服务管理、无邪教创建等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2)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有力推进。一是强化线索摸排,干群齐心协力,共同参与,大力开展“大起底”“大梳理”摸排活动。二是深入道路运输企业排查基础设施项目6个,约谈12家公路运输及货运源头企业,查获道路运输违法违章86起;开展土地、矿产执法巡查144次,发现土地违法行为14起,成功制止8起,立案6宗;检查燃气企业3家,燃气用户25家,四大行业领域整治成效明显。

3)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取得新进展。公安机关立案179 起,立涉电信诈骗黑灰产业类案件68起,破案56起,刑拘86人,止付金额 3588余万元,处置预警信息2438条,挽回经济损失71余万元,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4)信访工作持续向好。全年接待群众来县信访48件192人次,办结48件;定期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活动,接访群众32人;办理国家网信信访件119件,办结率96.6%,办理信访积案4件,办结率75%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5)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有成效。一是开展“春雷行动”“净边2021”“2021禁毒百日战役”等专项行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全县辖区内无吸毒人员肇事肇祸案(事)件和种植毒品原生植物案(事)件发生。二是对“黄赌”违法犯罪开展全链条打击,破获一起组织外籍女子卖淫的犯罪团伙,刑拘组织者3人,查获5外籍卖淫人员,打击处理嫖娼人员37,有效净化了社会环境

6)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一是积极推进自治区级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工作;二是注重抓好法学会工作,认真落实《融安县法学会改革实施方案》各项工作任务,推进“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三是全县各级综治中心实现实体化运行,招聘干部15人,配齐配强县乡两级综治人员。配备网格员4236名,组建村屯义务巡逻队1710支,实现村屯全覆盖。坚持问题导向,把专项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和源头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持续开展群众安全感宣传,群众安全感达98.47%,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可持续、更有保障。四是完善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民族宗教“三级网络”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加大“三大纠纷”调处力度,调处率达98.6%以上,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三)注重宣传,树立导向,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

1.通过大型固定标语、显示屏滚动播放横幅、短信、微信方式宣传民族团结。充分结合民族节庆日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三下乡”、法律“六进”活动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持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试点工作成果积极组织开展“双语双向”抖音短视频创作活动,不断营造民族团结浓厚氛围

2.将党的统战、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律法规纳入全县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党委会议专题学习重要内容,纳入县委党校主体班培训教学内容,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在各层级得到延展。充分利用“红七军战长安纪念馆”对各民族开展红色传承教育,开馆半年参观人数超过1万人次,树牢了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意识。

3.重视舆论导向,实时监管、严厉打击利用网络挑拨民族关系、煽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净化利用网络空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出好声音。

4.以活动凝聚人心,不断加强民族团结交融。

一是充分发挥遂溪与融安结对帮扶对民族团结的促进作用,共投入帮助资金14666万元,极大改善全县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粤桂协作扶贫车间建成投产及民品企业贴息贷款帮扶,既推动融安经济快速发展又解决了各族群众家门口就业问题。两县群众凭身份证免门票游景点更是增进了两县各民族友谊、团结和交流二是开展丰富多彩民间活动融安县民族传统节日芒蒿节三月三歌节”、“闹鱼节”,还有二月十六“三月十五会期”等,民族活动有唱山歌、壮比、芦笙彩堂,文艺汇演、体育赛事等。每逢节日,各民族身着盛装,从不同乡镇驱车赶来,或参与对歌、或参与民族技艺竞技……,场面热闹非凡,各民族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在活动中不断萌发、加深、铸牢。

二、加强经济体系建设为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提供物质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关心民族地区发展,为新时代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了空前机遇,党和国家密集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列出了财政、投资、金融、产业等9大支持政策,提出了综合扶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振兴、文化繁荣发展等37个工程项目。在中央政府多项政策的支持下,融安县将抓紧经济发展作为激发民族团结的内生动力,2021 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125.6 亿元,增长 8.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 93 亿元,增长 2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75.4亿元,增长 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41.9 亿元,增长 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62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4987 元,增长 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947 元,增长 10.5%。民族地区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了民族地区全面快速发展,不断满足了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夯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一)聚力高质量发展工业

一是抓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香杉生态工业产业园二期工程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一期后续建设管理工作,实现入驻企业投产见效。年内开工建设香杉生态工业产业园三期,加快完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二期项目前期工作

二是抓产业转型升级。立足“绿色发展理念”,高效运用“中国香杉板材之乡”的品牌效应,把“融安香杉”作为特色主导产业争取自治区县域经济发展“一业一策”改革试点和政策支持,培育成百亿元特色产业集群。实施香杉生态板材产业延链强链工程,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配套企业,加强与定制家居专业设计机构的合作,加大技术研发和改造升级力度,重点在香杉生态板材定制家居产业方面取得新突破。

三是工业项目建设。力争狮子岭风电场二三期项目并网发电,白云岭风电场三四期、玉柴融安集中式光伏、华润融安分布式光伏、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试运行,年产 40 万米大口径聚乙烯螺旋波纹管项目、仙草堂青蒿全产业链规模化深加工基地竣工投产,潭头页岩气开发等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聚力做强特色农业。发挥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优势,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谋划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以金桔、香杉、青蒿、大坡飞鸡、河边鱼等特色产业为基础,构建“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三)聚力提升三产活力。

立足产业优势和市场基础,以发展综合商贸物流、冷链物流为重点,以降低物流成本为突破口,建设现代化物流服务体系。近年来,融安县电子商务快速发展,2021年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突破 54 亿元,其中农产品上行约 24 亿元,持续位居

广西县级前列。继续加快构建“融安金桔”电商智慧供应链,做大做强“融安金桔”电商产业,持续巩固广西电子商务第一县地位。

三、加强文化体系建设为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

践提供精神动力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上指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一)注重民族文化传承,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是“三月三歌节”、民族乐器演奏、民族书法、“长安文场”等民族文化带入学校、进入课堂,是我们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创新,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更注重文化传承人培养让优良的民族文化及家国情怀在儿童心里扎根,从小培养“五个认同”二是坚持每两年举办一届龙舟大赛,来自国内外及本县的上百艘龙舟参与角逐,吸引上十万群众观看,规模,大家没有民族的界限、没有矛盾的隔阂,只有全村团结一致取胜的信念和信心。龙舟,有效促进了不同乡村、不同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以龙舟搭台唱响了民族团结和谐的时代强音2020年,已成功举办了二十一届龙舟节,使传统龙舟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展。

(二)注重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使用,不断提高各民族参政议政能力。

一是制定 融安县处级领导干部联系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和

代表人士制度》;二是建立少数民族干部信息资料库。在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广泛开展少数民族干部情况调查,对全县45周岁以下的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基本情况进行收集,建立全县少数民族干部资料库,为全县培养、推荐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打牢基础。三是加强民族干部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整体素质。每年由组织部牵头组织举办至少一期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除此之外,还选派一批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跟班学习。不断拓宽少数民族干部的视野和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