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融安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融安县以“1木1草1果1社会”(即融安香杉、青蒿、金桔、社会稳定简称“4个1”)为抓手,全力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五个认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在融安香杉产业上下真功夫,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动力支持。
一是抓香杉生态工业产业园二期工程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管理工作实现入驻企业投产见效。
二是抓产业转型升级。立足“绿色发展理念”,高效运用“中国香杉板材之乡”的品牌效应,把“融安香杉”作为特色主导产业争取自治区县域经济发展“一业一策”改革试点和政策支持,培育成百亿元特色产业集群。
三是大力实施香杉生态板材产业延链强链工程,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配套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改造升级力度,在香杉生态板材定制家居产业方面取得新突破。
在青蒿种植加工全产业链上下实功夫,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国内关系贡献力量。
一是构建“公司+科研单位+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为巩固脱贫成果夯实基础。为满足市场需求,将青蒿种植业扩展到广西的大化、罗城、都安、南丹等地,仅2021年种植基地面积达4000亩,种植农户达15000户,其中每年收购青蒿原料7000多吨,付给农户青蒿收购款超8000万元,户均新增收入4000元,有效实现农户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收三赢局面。
二是不断加强科技创新,产学研相结合,增加产能,提高产量。青蒿素是我国唯一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WHO)基本药物目录的抗恶性疟疾首选药物。据悉,该县生产的青蒿素长期远销非洲国家,年产青蒿素90吨以上,占全球产销量的1/3,每年可救治上亿人,减少三十万余非洲儿童的死亡,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三是不断加大青蒿全产业链规模化深加工基地建设。2022年3月仙草堂青蒿全产业链规模化深加工基地扩建项目投入试产,占地65亩,总建筑面积15219.43平方米。青蒿素产量将由原来的年产90多吨扩大到200吨以上,年产值2.4亿元。青蒿素原料药的市占率将由目前的三分之一提高到50%以上,融安县青蒿生产基地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青蒿素规模化深加工基地。
在融安金桔产业上下狠功夫,以产业兴旺带动全民族团结和谐。
一是立足产业优势和市场基础,全力打造“融安金桔”全产业链,引进融桔茶业有限公司、金园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可将2万多吨的金桔加工成金桔茶、果脯、蜜饯和果汁,实现销售额1.6亿元,延伸融安金桔产业链,提升融安金桔品牌价值;
二是注重培训各族农技人才,建立有优质金桔种子试验基地,不断优化金桔品种,为果品提质增效打牢基础;
三是扩大种金桔植面积,做大做强金桔特色产业,2021年新种金桔面积达1.71万亩,全县金桔种植总面积达20.73万亩,预计总产量19万吨,总产值25.7亿元;
四是注重品牌效应,加快构建“融安金桔”电商智慧供应链,做大做强“融安金桔”电商产业,持续巩固广西电子商务第一县地位。
在抓社会和谐稳定上下足功夫,为民族团结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高位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实行县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深入推进融安平安建设。形成定期汇报制度,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全县政法综治维稳工作汇报,全县社会大局稳定,2021年获批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
二是坚持法治思维,推进平安融安、法治融安一体化建设
建立健全事先预防、事发处置、事后追责、综合治理为一体的现代化反奸防谍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全县反邪教工作协调机制,全社会开展反邪教网络签名、阵地建设、警示教育、网格化服务管理、无邪教创建、强化线索摸排整治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等工作,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是完善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民族宗教“三级网络”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加大“三大纠纷”调处力度,调处率达98.6%以上,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