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罢奶奶红灯,言语不多道理深……”3月30日上午,在融安县长安镇中心小学四年级教室里,悦耳的声音唱出婉转的文场旋律,格外动听。这是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据了解,“长安文场”,是一百多年前由江浙一带的民间小调(也称时调)传入我区桂北一带衍变而成的一种说唱艺术。半个多世纪以来,长安文场在继承发展中,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现在已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单。日前,根据融安县人民政府教育局文件关于印发《融安县义务教育段中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精神,我县长安镇中心小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长安镇中心小学“体艺2+1项目”实施方案》。确定把“传承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安文场”为该校“体艺2+1项目”的重点工程。
为了让“长安文场”更好地走进校园,该校还聘请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图为蒋老师在教四年级学生唱“长安文场”的情景。
通讯员:韦祖祠 覃智星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