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安县组织宣传统战部门三会套开
3月1日上午,我县组织、宣传和统战三部门工作会议,在没有鲜花和彩带的县人民会场套开。台上三部门领导在回顾去年工作、部署今年新任务的同时,在简短的套会中“晒”出本部门工作亮点。
“公推”推出风清气正
在旁人眼里,去年8月担任县团委副书记的龙艳红是个“幸运儿”——年仅26岁的她,从一名乡下小学教师“摇身”成为一位县副科级领导干部。其实龙艳红的“幸运”,除了机遇外,靠的是我县 “654321”干部选任工作机制的推行。
为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县委组织部坚持德才兼备选人、不拘一格用人原则,开展公推工作,即按照“六公开、五提名、四差额、三推荐、二票决、一酝酿”的“654321”步骤,并在“阳光卫士”全程“跟踪”下选任领导干部。此公开透明之举,公信度高,让人满意和信服的同时,营造风清气正选人用人环境,促进干部踊跃竞选,人才脱颖而出。
据统计,自实施“654321”干部选任工作机制以来,我县共有600多人获得提名,近400人通过资格审查,24人被确定为考察对象。此外,县委还拿出2个科级领导职位由市委统一安排,面向全市开展市县联动竞争性选拔。我县共有61名干部报名参加市县联动竞争性选拔,57人通过资格审查(其中,报名参选融安县2个职位的就有38名干部,通过资格审查34名),经过笔试、面试后有5人获得考察,最终有3人获得录用。
“外宣”宣传桔乡风貌
笔头镜头是宣传部门的两大“武器”,作为县级对外宣传部门,县委宣传部不但让自身的笔头镜头轻装上阵,而且还善于借助上级新闻媒体大平台,展示桔乡新风貌,提升融安知名度。
去年,县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七套农业频道《致富经》栏目联合录制了两期融安专题节目;与广西电视台开展“八桂文化大舞台——融安·桔乡行”50集大型系列节目摄制活动、“欢乐乡村行”融安站大型公益活动;与新华社广西分社精心策划了“聚集融安——新华社签约摄影师镜头下的融安”系列拍摄活动。通过这几个宣传策划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对融安的美山美水美食,龙舟文化,彩调文场艺术,金桔、甘蔗特色产业与木工、茧丝、制药等民族工业,“免费午餐”融安模式以及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以打造柳州市域次中心城市为战略定位,建设富裕生态和谐新融安等进行大力宣传,其报道纷纷在国家和省级等新闻媒体上发表,全县对外宣传工作业绩前所未有。
据统计,去年我县有118底新闻图片被新华社作为通稿发布,857幅图片入围新华社图片库;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青年报》、《广西日报》、《柳州日报》、广西电视台、柳州电视台以及网络等新闻媒体共上稿600余篇(集)。
“企村”相联联系民生
县委统战部遵循中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以“十企联十村,服务新农村”活动为载体,促成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融安华海木业有限公司、融安县大良镇商会、广西融安县金鼎制丝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凤糖融安制糖公司等十家企业,分别联系沙子乡桐木村、板榄镇东岭村、大良镇新和村、浮石镇隘口村、桥板乡江边村等十个村,并坚持自愿、量力、互惠互利,讲究实效原则,以“公司+基地+农户”、“企村结对子”、“企村合作”等方式,将资金、技术、信息和市场投向联系村,加强村屯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村民就业渠道,着力助农增收。
据统计,通过县委统战部牵线搭桥,去年我县10家非公企业与联系村成功对接,累计实施产业化项目8个,投入项目资金7000多万元,捐资60余万元投入新农村建设,为3000多农民工提供就业。
通讯员:吴辉 报道
责任编辑:赖萍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