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安要闻

“留守”孩子的别样寒假

来源:广西柳州融安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发布日期:2015-02-10 09:34   作者:广西柳州融安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记融安县泗顶镇“留守儿童”张昌惠

冬日的桂北,浓浓的寒意,让山区更显得格外的冷。融安县泗顶镇寿局村位于距县城45公里的大山里,汽车从浮石镇驶离209国道,进入S306省道后就一直绕着山腰转,第一次去的人十有八九都晕车吐得“肝肠寸断”,张昌惠的家就住在那里。

张昌惠1999年出生,现就读于融安县泗顶镇中学,今年读初三,身高仅1.45米,体重30多公斤,看起来比较瘦小,看起来还象个小学生的模样。在她6岁那年,自父亲得了精神病后,妈妈就一直在外打工没有回来,留下姐弟三个。当时妹妹仅4岁,弟弟刚1岁多。父亲的病常年服药,不但干不了活,每月还固定三、四百元的药费,加之三个孩子的学费,若不是有政府发放的低保和农村医保,这个家更不堪重负。张昌惠的大伯为撑起这个家,到县城帮别人干装修活,40岁了至今未此娶。

“阿惠很乖噢,很懂事,又能吃苦,学习也很认真,还能干一些简单的农活”,昌惠的奶奶韦桂萍一直向笔者夸奖她的孙女。寒假不去上学,张昌惠也不会睡懒觉,她会早早起来煮全家人的早饭。身材瘦小的她围着大锅熟练的忙活着,拿不着东西时还得掂着脚尖。她笑眯眯的说自从家里不再养猪后,活可减轻了不少,否则煮起猪食来拾柴火的量可要增加一倍还多。

等全家人吃完早饭,洗碗、拾柴,回屋看书是张昌惠每天固定的内容。她最喜欢化学,因为那是班主任的课。“张昌惠是一个低调稳重的学生,她学习刻苦、乐于助人……”在班主任韦老师的眼里,张昌惠一直是一个让老师放心的学生。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张昌惠也不例外。大山里的冬笋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特别是冬天,大山里的山风吹的人直打颤,对于一个瘦弱的孩子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为了能找到点寒假的零用钱,张昌惠一有空就走进大山。挖冬笋得看竹子的长势,竹枝的走向和茎的颜色,可昌惠挖起来一找一个准。她说每到寒假都会挖去卖换零花钱,前些日子的一斤冬笋能卖到4块多。还不到过年,昌惠已经挖得了比自己体重还重的冬笋,得到200多元,平时很难有一件新衣服穿,这次她想利用自己的劳动,买件新衣服过年穿,这是她过年的最开心的事情。

这几天,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桂北气温骤降。结冰把竹子压的弯下了腰,风轻轻一吹,冰碴相互碰撞哗啦啦地响,轻轻地砸在昌惠瘦弱的肩上,滑进脖子里,不由得打个冷颤,昌惠抖一抖身上的冰碴,裹紧上衣,继续向竹林深处进发。昌惠希望再多挖一些,过年时也给奶奶买一顶新帽,奶奶身患残疾,20多年的老风湿让她驼了背,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爷爷奶奶平时把更多的关爱放在还读小学的弟弟身上,但昌惠知道自己要做的不是争宠而是分担,要让爷爷奶奶省心。

山里的孩子没有午觉的习惯,得一点闲空昌惠就在自己的屋里绣十字绣。她边飞针走线边抿嘴笑的样子和做饭大不一样,这对她来说更象是假期的手工作业,有趣着呢。那是个大红的“福”字,她想在年前绣完,过年的时候可以挂在堂屋里。

她家的堂屋陈设很简单,一排奖状显得十分抢眼,其中赫然一张“校运会800米田径项目冠军”的奖状写着她的名字,让人对这个爱绣花的瘦小女孩另眼相看。她说自己喜欢中长跑,虽然前半段总是落后,看着同学们从身边象小鹿一样的跃过,但她始终保持自己的速度,稳着步伐,当体力到达极限咬牙挺过去后是她最很开心的时候。说起跑步,她眼里闪着光,很健谈的样子。问她以后是不是要读体育专业的学校,她说自己不想考大学,想读融水卫校。因为读中专可以早点出去工作,减轻家里的负担,并且学到医护方面的知识,可以照顾父亲,这也是她爱学化学的原因。

张昌惠很孝顺,上学时是住校的,只有周末回家。每周的5块零花钱除了买所需的文具外,常常都是省着给父亲买他爱吃的水果。懂事的她从不在家人面前提起妈妈,想她的时候就躲起来哭。初一时,学校要填《家庭情况表》,在母亲现状一栏里爷爷说应该填“离家出走”,她却倔强的要写“外出打工”,她说自己是“留守儿童”不是“妈妈不要的孩子”,爷爷抽着烟没有坚持。一别数年,妈妈的印象早已模糊,但昌惠的心里总是留着一个位置,盼着妈妈有一天会回来,她愿意为妈妈“留守”。

冬日的大山,严寒依旧。昌惠的“福”字马上就要完工了,过年一定可以挂在堂屋。昌惠拉着妹妹走进竹山,开始了新一天的挖笋,竹林里、山谷中传来小姐妹欢快的笑声……

通讯员:谭凯兴 戴吉红 报道

 

 

责任编辑:赖萍静 编辑:黄颖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