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安要闻

找准项目 抓对产业 早日脱贫

融安县委书记陈宏到深度贫困村夜谈夜访调研脱贫攻坚

来源:宣传部  发布日期:2018-05-28 10:03   作者:谭凯兴

贫困村要朝什么方向发展,如何实现脱贫摘帽?5月22日晚,融安县委书记陈宏到深度贫困村,沙子乡红妙村、沙子村等村屯开展实地调研,与乡、村两级干部和贫困群众代表进行夜谈,探讨交流脱贫攻坚工作。陈宏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脱贫工作放在首位,认真对照脱贫验收指标,根据各自实际,逐项研究对策,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脱贫领导小组要不断完善指挥体系,及时查找不足,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按时完成脱贫任务。

有集体经济收入是贫困村脱贫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沙子乡红妙村马兰屯,陈宏实地查看了鱼腥草种植基地。陈宏指出,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时要认真调研、科学论证,因地制宜发展项目,要发展稳妥可靠的项目,要适合当地发展实际的项目,切实增加贫困村集体收入。据了解,沙子乡红妙村鱼腥草种植面积达60余亩,每亩可收入1.5万元以上。

“我们这里土壤经过相关部门检验,富硒含量比较高,种出的大米口感好,大米可以卖出3元每斤,我们还在稻田里养殖禾花鱼和田螺,又可以增加一笔收入”。在沙子村高寨屯,融安高寨稻田养鱼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沙子村村委副主任罗坤介绍说。

“稻米产量亩产700斤,每亩产值近2000元,再生稻产量每亩约300斤,每斤5元,每亩产值1500元,加上禾花鱼和田螺的收入,效益不错的”陈宏与罗坤算起了收入账。

“只要不发生洪涝灾害,按照这个模式搞下去,收入还是可以的,脱贫不是问题。”罗坤如是说。

据介绍,沙子村依托高寨稻田养鱼专业合作社,结合市级产业扶持政策和精准扶贫进一步拓展稻田套养模式,建设“稻+螺+鱼”套养基地,截至目前全乡确定养殖面积为150亩,高寨屯连片为80亩,涉该屯18户贫困户52人,全部参与其中,每亩种苗成本投入700元(100斤种螺),市级扶持资金为每亩500元,群众自筹200元。预计亩增殖400-500斤,市场价格达每公斤10元,产值近40万元。

“我们樟家屯为什么贫困,大家分析一下原因?”在沙子乡红妙村樟家屯莫永贵家,陈宏请屯里的贫困户代表谈贫困的原因。

“我们屯交通不便,土地少,生产资料相对短缺,这是主要原因。”68岁的贫困户代表莫永强谈了自己的观点。

“我们屯内还有一些公共资源,下一步我们计划在水塘里种植荷花,在公共土地上种植桃树,利用屯内美丽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另外,还继续种植砂糖橘、金桔等水果,大家一起努力,力争早日脱贫摘帽。”屯里的退休老干部覃维耀主动发言说。

 “贫困村要借脱贫攻坚的契机,抓住机遇,把农村的发展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同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精神,把乡村建设好,把乡风文明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行动中。”在沙子乡红妙村樟家屯贫困户莫永贵家陈宏与贫困户代表夜谈时交流。

调研结束后,陈宏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细致按照考核验收指标进行分解细化,明确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以百倍的努力,不折不扣,坚决完成目标任务,为实现脱贫摘帽贡献应有的力量。

23日上午,陈宏还到沙子乡三睦村、桐木村等村屯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


图1:5月22日,在融安县沙子乡红妙村马兰屯,县委书记陈宏(左二)在查看村集体经济项目鱼腥草种植情况。(谭凯兴 摄)


通讯员:谭凯兴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滕以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