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智,防止隔代传。自粤桂扶贫协作以来,遂溪-融安按照上级要求,本着“遂溪所能,融安所需”的工作宗旨,共同研究帮扶工作思路和举措,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把教育扶贫协作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援建学校、选派老师、企业捐助等,坚持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走出了一条教育扶贫协作的创新之路。
援建学校,破解上学难题
“建设单位要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力争早日投入使用,让易地搬迁群众的孩子们早一天搬进新校园,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12月28日,市委书记郑俊康在融安县遂融小学建设工地调研时强调说。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为解决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保障,融安县城有3199户,10000余人异地搬迁贫困群众,幼儿园和小学阶段适龄儿童近3000人。如何解决搬迁户家庭儿童就学问题,是教育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要任务。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遂溪县根据融安教育实际需求,分别投入1400万元、2758万元援助建设异地搬迁点配套学校——遂融幼儿园和遂融小学,解决搬迁贫困家庭儿童上学难问题。目前,建设规模为9个班270个学位的遂融幼儿园已于2019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共招收267名学前阶段儿童入学,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165名。遂融小学也正按计划在加紧建设中,预计2020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选派老师,注入新鲜活力
“我们把遂溪先进的教学理念带来融安,让融安的学生接受全新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日前,在融安县中心校河西分校支教的广东省遂溪县老师戴小玲介绍说。
人才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和关键。自粤桂协作工作开展以来,广东省遂溪县把人才支援作为扶贫协作工作的一个重点,两年来选派了党政干部2名,支医医生18人次,支教教师17人次,全力支援融安县。他们克服困难,不远千里来到融安,以融安为家,在一线扶贫工作中践行初心、牢记使命,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给融安带来了新气象、新理念、新活力,是融安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新生力量。在支教老师方面,遂溪县选派了当地名校的骨干老师,所派选的老师涉及语文、数学、政治、美术等多门学科,跨越小学、初中、高中等多个学龄段,支教时间持续一整学年。他们通过驻点教学、学科带动、互教互研、教学点评等方式开展教育帮扶,输送新的教学理念及学校管理理念,为融安教育教学“输血”,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积极组织融安县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到广东培训,共组织了4批共计171名融安县中小学校长、班主任、骨干教师、幼教教师到湛江开展培训;组织名师送课等教研活动2场次;组织1期融安县拔尖人才能力再提升专题-党政干部培训班,培训55人;组织2期融安县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培训77人。同时,遂溪县遂溪第一中学、遂城第二小学及遂城第四小学分别与融安县高级中学、浮石镇中心小学以及大将镇中心小学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深入开展教育教研活动等帮扶交流,增强融安教育事业“造血”功能,促进融安教育事业发展。
企业捐助,增强造血功能
遂溪县党政机关对接帮扶外,广东遂溪县的企业也没有袖手旁观。粤桂扶贫协作开展以来,粤企、社会组织累计募集资金60多万元,在融安县开展各种助学活动,资助当地贫困家庭学生急需之用。2019年还设立了“融安遂溪教育助学金”,并已支付50万元用于奖励高考中取得优秀成绩的贫困家庭学生442名,激发贫困学生的学习动力。此外,遂溪县还通过社会力量,募集资金20多万元,为融安县樟木小学、山贝小学两所贫困学校捐建图书室,捐赠书架、书桌和图书5200多册,让贫困山区小学也有机会阅读更多书籍,满足孩子们读书愿望,丰富孩子们视野,拓宽眼界。
在粤桂协作的帮助下,2019年融安县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57%,贫困户家庭适龄儿童少年无人因经济困难原因失学、辍学,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劲的内生动力。
通讯员:谭凯兴 唐洪 报道
责任编辑:滕以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