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桔乡展成就喜迎十八大”系列报道之三:文教卫篇
“惠民政策数不完,文化大戏驻村乡,医院看病有农合,上学还有免费餐”10月23日,在“庆重阳颂党恩山歌演唱会”现场,长安镇河勒村文艺队长黄庚德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感恩山歌。黄庚德老人告诉笔者,虽然他所经过的事不算少,但是如今能当上村文艺队长、去医院看病可以报销、孙子上学读书不用花钱能吃上可口的午餐……这些大好事这辈子还是头一回碰到。
接下老黄的话题,在党的英明领导下,近十年来惠民政策不断,单讲涉及文化、教育、卫生的基层和谐文化建设、“免费午餐”和“新农合”等政策,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加之县委、县政府潜心为民服务,广大农民朋友得到的实惠多多,以下几组数据就是很好的见证之一。
百余业余文艺队“闹翻”乡村
日前,东起乡从8个村屯文艺队精选人员成立“乡民间艺术团”,这是该乡村屯业余文艺队伍建设档次的升级,也是该县基层和谐文化建设的一次大提速。
如何扎实开展基层和谐文化建设工作?针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文艺队伍少且群众演员演艺水平参差不齐等实际,该县一方面投入巨额资金在县城、乡镇和村屯分别兴建文体活动中心及其图书馆(室)、舞台、体育运动场等配套设施,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展示才艺、学习文化知识和休闲娱乐大平台。另一方面以自治区“月月比”试点县为契机,倾斜人力、物力和财力新组建村屯文艺队,以县文体局为核心,以乡镇文化站和原县文工团为辅,辐射、带动和壮大各村屯业余文艺队伍,努力提高农村业余群众演员的演艺水平。
通过多年努力,至目前该县共建有县文体活动中心一座、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大楼5栋、村级篮球场50个、农家书屋164家、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综合楼14栋、村屯文艺舞台14个和拥有农村业余文艺队138支、业余群众演员近2000人。这百余支农村业余文艺队长年活跃在乡镇、村屯,上演文艺大戏上万场次,以彩调、文场、表演唱、小品和现代歌舞等艺术表现形式,讴歌党的丰功伟绩、抒写改革开放30年乡山巨变和表达桔乡广大人民群众得实惠谢党恩之情。
两万农村娃吃上“免费午餐”
“在学校读书,我们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吃上白米饭、猪肉和鸡肉的午餐呢……”近日,浮石镇木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何碧霞手捧大碗饭菜,吃得津津有味。
在上级政府的帮扶下,融安县从2008年秋期起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午餐”制度,2012年初该县又成为全国680个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之一,“免费午餐”伙食标准由原来每生每餐2元提高到3元,其资金来源由原先的市、县财政按比例拨付到现在的由中央全额拨款。
该县将“免费午餐”工作作为一项仁德工程来抓,成立县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在抓好学校食堂硬件建设的同时,制定相应工作制度和措施,在保证资金和食品安全以及营养均衡等方面下功夫,扎实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免费午餐”的供应和营养改善工作,并形成富有融安特色的“免费午餐”运行模式。
据统计,多年来在中央、市、县财政共投入3978.3万元的帮扶下,该县129所农村中、小学校都开办了“免费午餐”,全县2.0569万农村读书娃受惠。此外,今年秋季学期,该县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1000万,自治区600万,县配套406万)新建和改扩建农村中、小学校学生食堂72个,并配备冰箱、保洁柜和厨具等设备,确保在校学生“免费午餐”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舒心。
二十多万农民参加“新农合”
今年1---8月份,长安镇渔业村唐小弟因病多次住院治疗,共花去医药费4万多元,结果得到“新农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近3万元的补偿,这犹如“雪中送碳”。2007年国家出台新农合惠民政策,给广大农民朋友带来了福音。此后,农民群众参加新农合投保,而国家每年给患者住院治疗费用报销比例标准逐年提高。
为落实好新农合这一惠民政策,该县加强宣传让百姓家喻户晓;新农合各项补偿做到即时结算(大病除外)支付,实行网络化管理规范报账,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运行;制定、修订《融安县新型农村合作基金补偿技术方案》和《融安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相关制度,在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使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参合群众的受益程度和受益面,着力解决全县农民朋友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据统计,仅2012年1——9月,该县参合农业人数达23.0758万人,参合率为99.56%,共筹集新农合基金6691.982万元,实际支出4314.997585万元,获补偿者达12.6561万人次。
如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密密出台,百姓得到实惠源源不断,党的恩泽暖烘烘,百姓心里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