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广西融安县城,市民过中秋的方式越来越多,除了合家团聚祭月赏月外,今年又多了一项户外活动,就是一家老少在月圆之夜走出户外,以放飞“孔明灯”的方式祈福保平安。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9月8日晚上9时左右,笔者在风景如画的融安县城长安广场,此时的月亮虽未上中天,但偌大的广场已是灯火璀璨,人潮涌动。而商贩摆卖的“孔明灯”,成为今年中秋市民“闹节”的热宠,好几个摊档10-----20元一只的纸质“孔明灯”,在入夜仅仅两小时内销售十分火爆。
一位个体小商贩告诉笔者,今年中秋,天气十分炎热,许多市民都热衷走出户外过中秋,不再拘泥于家中赏月,这是“孔明灯”热销的主要原因。几位正在“放飞”的市民说,跟家里比起来,户外更自然,户外的月亮也显得更圆更美,在如此美好的中秋之夜,放飞一盏寄托美好愿望的“孔明灯”,自是一大乐事!
许多市民来此游玩赏月,并放飞“孔明灯”(又称天灯),他们在孔明灯上写上祝福的话语,在大家的注目下冉冉升起,祈求平安幸福。据了解,包括该县内的一些地方都有在中秋夜放“孔明灯”的传统习俗。
新闻链接:据相关资料记载,“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年年。
图1:市民在放飞“孔明灯”的情景。
图2:“孔明灯”在天空中飘荡。
通讯员:韦祖祠 报道摄影
责任编辑:赖萍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