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安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助农增收致富
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做好特色农业转型,是融安县“十三五”规划蓝图的要点。具有桂北特色的农业是融安的一个特点,也是一个优点,如何发展农业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融安县坚持走规模化、生态化、品牌化的方向,多措并举,不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农业脱贫致富路上,“百花”齐放。
“带头火车”来示范
“自建立核心示范区以来,我们的种植管理更加统一规范,果子质量也越来越好,今年我家又新种了2亩金桔,长势都不错,若能赶上好价钱,就能脱贫啦!”10月20日,大将镇三马屯贫困农户覃华英说。
近年来,融安县加大对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推广,实施“品牌+规模”的发展战略。2015年3月开始在大将镇打造小村之恋·融安金桔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该示范区总体布局是沿着浪溪江,以大将三马屯为核心,连接小榄屯、大将屯、逢村屯、大潭屯等,面积1382亩。示范区采用“三避”、轮作种植、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实施金桔产业示范推广。同时,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服务产业为纽带,带动周边村民就业,以此改变村民单一的金桔种植销售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园区、旅游观光等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实现农村稳健、可持续的发展。
“这一年多来,我们三马屯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也好了,村也美了,我们准备开个农家乐、开乡村旅游公司,屯里贫困户都入股1000元,到时赚钱了大家都可以分红。”大将镇三马屯三鑫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潘敏隆介绍说。
小村之恋·融安金桔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的建立,给当地贫困农户带来了致富路子。他们依托示范区的建设契机,提高了金桔产业质量,建设开发了休闲生态乡村旅游。目前,该示范区涵盖5个屯,319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9户,122人,在产业的示范带动下,预计2016年年底脱贫14户,48人。
创新模式“稻油油”
10月19日,在融安大良镇和南村西村屯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稻+油+油”生产技术现场培训会,拉开了今年的秋冬种植产业的序幕。
近年来,融安县利用温光资源优势,利用秋冬闲田,进行秋冬种产业开发,从2013年开始大胆探索“稻+油+油”种植模式。目前该县以大良镇为核心,建立了1000亩“稻+油+油”示范样板。该模式就是在水稻收获后,种植油葵,油葵成熟后种植油菜的生产模式。“稻+油+油”生产模式,不仅达到了“美丽融安,生态田园”效益,更是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冬闲田闲着也是浪费,用来种油葵、油菜,不仅有产量的收入,还有旅游的收入,一举多得,也能帮助我们尽快脱贫。”大良镇西村屯陈大源如是说。据悉,每亩水田可以产出稻谷1000斤,葵花油150斤,菜籽油70斤。每亩水田产值达到5700元,每亩纯收入4800元,较之前每亩增加收入3300元。同时,每年油葵油菜花开季节,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近年来,平均每年花期游客人数多达8万余人次,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创收商机。
产业验收助脱贫
“我家今年新种了35亩滑皮金桔,目前验收都通过了,政府会补贴我们一部分奖补资金缓解种植压力,过几年金桔挂果了还可以卖钱,这是双丰收呀!”板榄镇山尾村高寨屯贫困户邓云高信心满满的说。
2016年初,融安县出台了《融安县2016年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对21种不同的产业项目进行奖补,预计2016年产业扶贫奖补资金达7500多万元。截至目前,该县共发展贫困户和建档立卡户新种植滑皮金桔4330.51亩、核桃749.55亩、青蒿7600多亩、罗汉果种植8375.5亩、良种杉种植8565亩、甘蔗种植4866.34亩、其他水果类种植7000多亩、林下养鸡22万羽、生猪养殖9194头、山羊养殖12917只、家兔养殖11796只、网箱养殖7.4万平方米。
“我们要严格把握产业验收关,确保每一分产业奖补资金落到实处。”10月15日,长安镇农业产业验收抽检小组对银洞村、隘面村、大乐村、和寨村的扶贫产业进行抽检。近段时间来,该县扶贫产业项目涉及的县直相关部门对各乡镇上报过来的验收材料进行审核。截至目前,已完成种植业验收核对35265.14亩,完成养殖类验收核对总规模13.3364万(头、羽、只)。
通讯员:唐洪 覃庆和 报道
责任编辑:黄颖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