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的生活家园,是美好生活的根基。而社区内的各个小区是社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党组织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在常态化巩固文明城市成果中,融安县把文明城市常态化管理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常态化抓好居民小区治理工作,营造浓厚的讲文明、树新风、守秩序、有礼让的社会氛围,增强了辖区居民的幸福感。
抓网格管理 创建自我管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
融安县在各社区根据各自特点制定治理网格表,实行领导包抓片区、社区干部包抓点位,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协调、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使党组织的服务和温度直抵小区业主家里。
“我们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引导党员走出家门,积极参与到小区治理中来,把党建工作覆盖到小区内各个单元,让党组织积极发挥 “领头羊”作用。”融江社区党委书记梁敏洁介绍说
“小区内楼道堆积杂物的问题由来已久,天天路过看着糟心不算,我也最担心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长安镇临江苑小区居民李先生如是说。
“生活陋习”是多数小区管理上的难点。“我们这栋楼的退休老党员领着几个年轻人带头清理公共区域堆放的杂物,小区一天天变美了,居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李先生说。
融安县融江社区带动辖区内小区党员一同服务小区、服务居民,着力解决小区内的重点、热点难题,维护小区和谐稳定。这正是融安县在小区管理中抓网格化管理,创建自我管理体系的一个缩影。
抓重点工作创新志愿服务体系
“我赶上了党的好政策,不仅给我的子女提供就业岗位,还让我们一家在县城拥有了住房,子女们外出务工不在家,小区志愿者给我送餐上门,还帮我剪头发。”在融安县易地搬迁小区——融康社区的 70多岁搬迁户肖老先生说。
融康社区目前共有358名志愿者,志愿者们都是易地搬迁户中的党员、退役军人、大学生、低保户等组成,经常开展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送餐(送菜上门)、为社区老人剪头发、打扫环境卫生等志愿服务。
目前,融安县共建立185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60888人,广泛开展了邻里和谐、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各项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2021年累计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五大平台活动1546场次,累计服务对象12万人次。
抓宣传工作 创造宜居宜业体系
“对小区治理工作进行了细化分工,联合城市管理执法局、住建局、消防大队等各单位对小区内‘脏乱差’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对居民“飞线”充电、乱丢乱放、乱停车等行为进行整改,消除安全隐患。融安县新兴社区党委书记石建兵介绍说。
8月2日,融安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代县长于福坚在2021年融安县推进自治区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工作会议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要着力解决城市脏乱差问题和着力解决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整治中,融安县通过播放公益广告、树立宣传牌、张贴公告、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电视台等媒介上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持续开展小区环境清洁和“飞线”充电等问题的宣传整治活动,同时,社区工作者以及志愿者以入户的形式面对面向居民宣传小区治理的倡议,以此加强小区治理工作,有效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提升文明实践程度。
通讯员:谭凯兴 莫夏夏 报道
短评: 社区管理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难点和痛点。社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城市的管理水平。在文明城市常态化管理中,融安县创新工作思路,让市民形成自我管理体系,让小区管理更科学合理;抓住工作重点,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让社会管理更和谐稳定;抓宣传工作,让文明理论常说常新,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全新打造宜居宜业体系,让各族人民生活更宜居、更幸福。(凯兴)
责任编辑:滕以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