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报道

烽火融江:文史馆老讲解员寻迹《十面埋伏截击日军》——柳北游击队抗战纪实(之二)

来源:融安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2025-08-06 09:00  

仲夏时节,为了更生动地讲解抗战故事,让人们永远铭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团结抗战、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融安文史馆讲解员陈仕华决定跟随先烈的足迹,重走游击路,探访革命遗址,聆听村中老人口述,收集战斗史实。


“我三爷爷朱世祺是融县抗日挺进队第—分队队长,在他的指引下,我们村有20多个青年参加了抗日挺进队,抗日挺进队是打日本鬼子的啊!”68岁村民朱楠婵向陈仕华介绍。


草木繁盛的高沙滩底,陈仕华在培村村民莫远宁的引导下寻找着当年伏击圈的位置。“1945年5月29日拂晓,融乐、长安两镇的日军搭着23艘木船,装满劫掠的群众财物,准备从融江水路往柳城、柳州方向逃跑,融县抗日挺进队第四分队就在这里设立伏击圈......”莫远宁比划着。


当时,第四分队选择河道90度转弯处设伏,利用岩石凸起形成天然屏障。28名战士以芦苇为掩体,构建交叉火力点,首轮射击即击毁日军头船,日军不敢恋战,丢下几艘船和几十具尸体,拼力突防仓皇向融江河下游方向逃窜。


上午9时许,逃窜的日军船队又进入融县抗日挺进队设在滩底至东岭的伏击圈,遭到埋伏在岸边的融县抗日挺进队第二、第三分队与乘胜追歼敌人的第四分队两面夹击,岸上300余支步枪机枪、鸟枪猛烈向敌人射击,15分钟内击沉7艘敌船,剩余残敌急忙乘船沿河逃窜。


大浪埠头洼地,陈仕华用无人机复原战场。“五分队堵住河口,七分队卡住山坳,打得鬼子哭爹喊娘。”莫远宁指着无人机遥控屏幕对陈仕华说。


那场战斗的中午时分,敌船到达大浪埠头河段,敌人想弃船上岸夺路逃命,又被埋伏在两岸的挺进队第一、五、六、七分队和友军国民党188师李義别动队及潭头地方武装何平部队联合夹击,被包围在大浪埠头的一片凹地里,激战半小时,就把岸上的敌人全部歼灭,其余跳船逃离的残敌亦被全歼在腊蛇、杨梅、直浪和培村一带,无一逃脱。


据融安县党史记载,这场在融江截击日军的激战历时3昼夜,共消灭日伪军和汉奸约400名,是融县抗战的最后一战,是抗日烽火中具有战略意义的胜利,为融县光复奠定了基础。


8月1日,在融安文史馆,陈仕华向参观人员解说柳北游击队抗战纪实。(罗洁芳 摄)


“在今后的讲解工作中,我要以亲身感悟去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 陈仕华感慨说道。时光流转八秩春秋,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无数像陈仕华一样的红色文化传播者始终坚守在精神传承的第一线,通过讲述红色故事的方式,让红色基因在年轻血脉中生生不息。


通讯员:罗洁芳 卫纲 徐辉

编辑:郑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