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东起的池子水清鱼肥,村民靠水而居,沿池筑家。现在,东起的池子修建在了泥地上,无水无鱼,令人费解!
这些突然出现的池子究竟做何用处?答案还得追溯回三个月前的某天晌午。只见一群人眉头紧锁,一路沿着东起乡的树木勘察着。“东起乡地势偏高易发生水土流失,道路铺张硬化使土壤板块不透气易导致古树‘喝不饱水’......”工作队员们列举调研途中发现的问 题。就在此时,“树池”概念的提出,似乎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原来,东起乡修建在地上的池子,并非水池,也不是鱼池,而是一种为了保护古树而建造的树池.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东起乡古树衰老死亡的现象时常发生,保护古树的任务迫在眉睫。工作队员们顾不上炎热的酷暑天,亲力亲为亲设计,掘山移石驻树池,只见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东起的古树都围上了一圈大小各异的树池——青石排列组合,泥土堆砌斑驳,这些石头池子就像是东起乡石头寨的缩影,与东起的景色交相辉映。树池高度统一控制在65cm左右,既可防人踩踏,又可椅借乘凉。树池还在周围留有一些洞口,供鸡鸭鸟兽进出食虫,也利于树根通风。
如今,在东起乡的各个角落,都留下了园林局工作队员们敢想敢干的身影,这些古老树木盘着的树池也留下了队员辛勤工作的汗水。截至目前,柳州市园林局于“古树保护和景观提升工程”共投入136560元,共修建树池12座。
望山见水留乡韵,围池保树通古今,这样的池子,虽然留不住水也载不住鱼,却将见证整个东起的春夏秋冬,品味整个东起的兴盛旅程。
习近平总书记曾言:“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脱贫攻坚不仅仅是要把乡村经济搞上去,还要重视乡村文明、乡村文化的建设与保护,建设魅力乡村,建设壮美广西,建设美丽中国,园林局的工作队员们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着不平凡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