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扶贫故事】
长安镇隘面村第一书记徐博(决赛三等奖):
凝心聚力共筑梦,脱贫攻坚奔小康
魅力江城古韵长安 2021-02-17
凝心聚力共筑梦,脱贫攻坚奔小康
——徐博
大家好,我是长安镇隘面村的第一书记徐博,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凝心聚力共筑梦,脱贫攻坚奔小康。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中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8年3月,为了响应国家脱贫攻坚、扎根基层的号召,我来到了隘面村任第一书记。在简单的见面会结束后,我便与前任第一书记共同前往隘面村最偏远的上三江屯走访贫困户。陡峭崎岖的山路蜿蜒盘旋,雨中的村庄弥漫在一片雾气当中。我们开车趟水溯溪而上,在贫困户赵保生搭建的简易牛棚中完成了第一次与贫困户的会面。
3年的扶贫工作是平凡而枯燥的,我们走家串巷填写每一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我们起早贪黑地全力应对每一次检查及考核,我们煞费苦心地劝返一个又一个辍学少年,我们苦口婆心地去游说每一个危房户进行危房改造或易地搬迁。
这3年来,我与帮扶对象相处的时间比与父母的多,与贫困生打交道的时间比与孩子的多,我们感动于群众脱贫攻坚苦干实干的毅力,也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与贫困的顽固。我慢慢从一个未涉足过农村的“城里人”,成长为一个沾着泥土味、充满人情味、保留书生味的扶贫干部。
有些时候,我们也很迷茫,我们会思考我们所做的工作到底有没有用处与价值;有些时候,我们也很挫败,挫败于当我们苦口婆心向贫困户宣传扶持政策时却无法得到相应的理解;更多的时候,我们都很忙碌,“遍访每一位贫困户”,贯彻“八九不离十”相关标准,写好每一天的驻村日记,记好每月的走访情况,填好每张表、卡、册,准确无误地操作广西扶贫APP。
这3年间,我的帮扶户赵保生从原来的牛棚,搬进了他重建的新房中;帮扶户覃成学从泥土房搬进了易地搬迁小区;原来的辍学贫困生曾玉宁考进了柳州市交通学校;帮扶户覃成理的土猪从原来的5头,变成了现在的50头;我们村的集体经济从2017年的1.67万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7万元;我们村的通屯路从原来的砂石路变成了硬化路,下三江新寨的村民终于能把摩托车开到家楼下了,上三江的村民也不用在雨天推着摩托车过河了;隘面屯的路灯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投资的合作社每年分钱……我的桂柳话越来越精进,群众普通话也越来越流利,我们就这样在和村民日积月累的互动中,在各级党委的关怀下,帮助他们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让彼此的心越拉越近。
“平凡践行,以小见大”,我觉得这就是脱贫攻坚战线上千万个基层干部无愧于青春的真实写照。扶贫难不难?我觉得不难。但扶贫工作也不容易,因为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广大基层干部去执行,更多的是坚持与忍耐,更多的是受得了气、弯得下腰、切切实实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我觉得,或许这也是我们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能得到的最大收获。
正如《秀美人生》中黄文秀同志的那段话:“有些事情,总得有人去做,有些青春,总得在遥远的乡村秀一秀。”
最后,感谢组织对我们的信任,让我们能够亲身经历并投身于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战役中来,也深刻地缅怀那些牺牲在一线的扶贫干部,是你们用自己的青春,点亮了中国新农村的壮美画卷。
长安镇人民政府
2021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