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这是我在石漠化山区里种的滑皮金桔,今年挂果可以卖了,我拿点来给您尝尝!”桐木村的金桔种植户黄美鲜捧着金黄硕大的金桔站在我的办公室门口,脸笑成了一朵花。“书记,我们屯的进屯路全部硬化好了,我们计划在国庆长假举办稻田抓鱼节,你一定要来啵!”沙子村高寨屯稻田养鱼农业合作社理事长罗坤捧着一袋印有“沙子.高寨”字样的优质米热情地发出邀请。7年来,我作为扶贫一线的乡镇干部,走进群众家中倾听脱贫诉求,下到田间谋划产业发展,努力让群众脱贫、乡村发展的愿望变成现实,厚重的百姓之情嵌于心间,党的事业在基层收获了更多的民心。
到古益村斗耀屯走访贫困户
2014年初,我到沙子乡任职,报到当天,我乘坐的公务车被坑洼不平的乡道颠簸成“马车”,我默数着刚刚行驶经过的300多道弯,下车休息片刻,环看周围的石山,发现离车不远处,有一位老妇人坐于门前的石凳上,纳着绣花鞋底,穿针走线,古老明净,迟暮的风中,多了一份洗尽铅华的忧伤。老妇人见我风尘而至,起身迎坐,妇人与孙子相依而居,每日黄昏便会在门前石凳上翘首以盼外出打工几年不归的儿子儿媳,妇人的眼睛里掬水成湖,离人的心酸在湖心荡漾。我问她,儿子儿媳怎舍得抛下幼小的孩子久出不归,她只说了一个字:“穷……”我突然感觉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到各村查看水灾情况
沙子乡没有工业的支撑,传统产业遭遇瓶颈,要寻找什么样的出路才能既保住青山绿水,又能在石头缝里谋求发展?搞旅游!方向一定,拔腿就上,跑项目、找资金,动员群众投工投劳,一年半的时间,一个国家AAA级景区诞生了,贫困户通过土地、土特产、劳动力等方式入股旅游公司,享受年终分红。可是“好景不长”,刚尝到旅游红利的村民面临新修通乡三级路、桂林-河池的高速公路动工的因素影响,游客稀少,是否要关停景区?关!修路是百年大计,是沙子乡脱贫攻坚期内最大的民生工程,关闭景区只是短暂的,阵痛过后,更多的群众会因为交通条件的改善而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景区也可以趁歇业期间抓紧整顿,待他日时机成熟,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靠旅游走出一条脱贫路的计划被暂时中止了,9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283名贫困群众如何在这片大石山区实现脱贫?我们能不能也学北部乡镇种金桔?我们既然有种青蒿的传统,能不能加种其他中草药,打造石漠化片区金桔(中草药)种植基地?设想刚出便遭到了一片质疑。我和几名第一书记、工作队员顶住重重压力,带上几个村干部和种植蜜桔的大户到北部乡镇考察金桔产业,到玉林等地考察中草药市场。回来后,鼓励有经济条件的大户开垦石㟖荒地,在石头缝里种上了滑皮金桔、吴茱萸、橘红、五指毛桃……群众动手,政府出力,借脱贫攻坚的东风,通过扶贫项目修通了产业路,接通了水电,农业局的专家一趟又一趟地往基地跑。13个月后,五指毛桃的根可以挖了,收购商主动找上门,开出了每斤3.5元的收购价,一亩地带来了近8000的纯收入……4年后,200亩的石山金桔挂果上市,打破了南部乡镇不适合种金桔的神话,石漠化山区走出了一条一边治理一边致富的新路子。
到沙子村沙子屯查看五指毛桃长势
有了产业,脱贫才有了力的支撑,然而那些缺技术少资金、老弱病残的贫困群众如何才能不掉队?我们成立农民劳务队,让出不了远门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就可以有务工收入;开设融安县第一家精准扶贫爱心超市,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通过参加技能培训、清理房前屋后卫生兑换积分,把“等靠要”转变成“抢赶超”;搭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快车,让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让辍学的孩子重新回到教室;让每个乡村干部都当扶贫政策的“宣传员”,挽着裤腿下田埂,撑着雨伞下村屯,打着电筒进家门,动员群众参加城乡医保、采集残疾人信息、宣传小额信贷……心近了,天就亮了。
7年,2500多个日日夜夜,142平方公里的土地,山村宁静,万家祥和。我和许许多多的基层工作者一样,路途遥遥依然步履如坚,乡音未改不忘责任如山。我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尺子彰显公平,用耐心换来信任,用真诚赢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