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专家们对我的指导,原来罗汉果的杀虫如此讲究,种植技术大方向我们都懂,但最容易忽视细节。”泗顶镇寿局种植户激动的说。
为提高罗汉果的产量,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助力寿局村发展“一村一品”,2022年7月26日,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团队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科技特派员黄夕洋副研究员到寿局村,顶着烈日炎炎,在罗汉果地进行采样,并指导村民鉴别已发现的病虫害,普及防治知识。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科技特派员黄夕洋(右一)正在向寿局村群众讲解罗汉果病虫害防治。
专家们对罗汉果病虫害防治、高产高效栽培、田间管理等技术为种植户作现场指导,并耐心地解答了农户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很多常见问题,得到了种植户们的一致好评。
“挖下这株罗汉果的根系,我们就知道为什么藤和叶会有这种表现了”黄夕洋副研究员边给村民讲解如何区分病虫害,边和团队进行根茎挖掘:“大家看这里,这就是白绢病,我们只要把周围土壤翻起来晒晒太阳,用白绢病防治药剂搭配促根生长肥料一起灌根,就可以解决这类问题了。”
专家团队正在向群众讲解罗汉果根部白绢病识别与防治。
“我们村今年种植罗汉果面积有近500亩,有些农户已经在同一片土地种植两三年罗汉果了,是否必须要更换到其他位置的土地才能确保罗汉果的产量呢?”驻村第一书记颜池关切的询问村里未来几年可能会遇到的罗汉果种植瓶颈问题。
“其实一片土地保养得好,种植罗汉果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是没问题的。”黄夕洋副研究员耐心的解答道:“我们团队也一直在分析怎样可以让罗汉果种植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其实只要我们能做好土壤消毒,再套种一些其他农产品,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环境,还可以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董菲博士正在采集土壤样本,并将针对样品进行技术分析,以便针对性开展技术指导。
寿局村坚持“一村一品”的发展理念,经过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团队及广西植物研究所科技特派员的技术指导,寿局村罗汉果种植户受益匪浅,也会通过微信群持续对寿局村罗汉果种植户进行长期跟踪技术指导,通过科学的种植方法提高村民的收入,实现科技人才与特色产业发展有效对接、精准结合,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信息来源:颜池 王晟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