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快讯

平安大良:线上线下同步发力 织密基层治理网格

来源:融安县大良镇管理组  发布日期:2022-09-16 11:5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治理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近年来,大良镇借融安县人民法院大良镇巡回点挂牌成立契机,着力打造“互联网+枫桥经验”微治理模式,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诉源治理工作,加强部门联动、工作重心下移、内外衔接,以 “治理有效”为重心,发挥“大良民声”微信群和基层综合治理网格的联系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激活大良微端治理新模式。截至目前,全镇13个村已完成“大良民声”微信群创建工作,整个系统内共有17个微信群正高效运转,4228人实时共享信息。



        无“”不至        精细管理全覆盖





       一是前端全域覆盖。各村(社区)均实现“一格一群一户一员”建群模式,搭建起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信息来源平台,实现无遗漏“应进全进”。二是后端有序指挥。镇村屯三级分别建立网格员工作联络群,确保各项工作有序部署。镇级层面建立网格化社会治理指挥微信群,由镇政法委员负责。三是全镇构建起纵向发挥镇村屯三级综治中心指挥调度,横向依托“基层综合治理网格+‘大良民声’微信群”并行互补的工作机制。为防止网格微信群使用出现信息混乱、专群他用、“死群”等现象,每个群都配备一名包村干部作为辖区内网格微信服务群的管理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任网格长负责对群活跃度、群内信息进行监督,全面实现对网格微信服务群的精细管理。



       见“”知著        信息集成全聚拢




       一是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形式及时在辖区网格微信群中宣传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尤其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宣传。定期开展扫黑除恶、防诈骗、防火防盗等安全宣传,切实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网格员特别注意收集近期发生的安全、诈骗等事件,用身边事提醒身边人,群众的防诈骗意识、安全意识明显提高。二是当群众发现安全风险隐患时,可直接将问题反映至微信群,网格员在接收到信息并确认情况属实后,上报至综治中心,各级综治中心将相关事项及时分派至相关职能部门处置,处置完成后通过微信群再反馈给群众。今年年初,一则“永安村张XX女儿女婿从疫区逃回家”的信息在各微信群迅速转发,立即引发群众恐慌。网格员获悉后迅速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调查。两天后,辟谣信息被全面推送至大良镇各“大良民声”微信群,谣言第一时间不攻自破,群众直言“好!”。对群众热议的焦点矛盾,网格员第一时间做好“灭火”应急处置,正确引导群众舆论,谨防风险升级。

       听“”决疑        纠纷调处全下沉


       为深入贯彻落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要求,推进纠纷源头化解,减少诉讼增量,融安县人民法院巡回点为我镇依法行政提供法律支持,为我镇建立更加完善的矛盾纠纷联合调解机制,有效提高疑难矛盾纠纷调解处理成功率,为做深做实“互联网+枫桥经验”大良实践,推动民事、行政案件起诉率稳步下降至合理区间。2021年11月,和南村两村民因修建排水渠的问题在群中发生争吵,矛盾一度上升至相互指责谩骂。网格员通过“大良民声”微信群与群众交流掌握社情民意后,借助综治(网格)平台“网格巡查、信息采集、源头发现、任务分派、问题处置、检查反馈、督查督办”七步闭环、动态运转流程,在微信群里及时调解,群中其他村民也自发发言劝和,最终两人互相道歉解除误会,群中握手言和,避免了邻里矛盾升级。


       构建全镇覆盖的“互联网+枫桥经验”体系以来,大良镇实现了信息传达更快、办事效率更高、工作成效更实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新提升。“大良民声”微信群也成为一个‘向群众发声’”和‘听群众呼声’的双向互动平台。2021年以来,全镇通过网格微信群共发布各类信息600余条,接受群众咨询28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60余起,排查各类风险隐患27处,融安县人民法院授予大良镇良北村、古兰村“无诉讼村”牌匾,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