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兰村有一位传奇的女支书覃彩榴,曾获柳州市百名好支书、融安县优秀人大代表、融安县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她深受群众信任和爱戴,群众对她好评有加。生活上,她为人和蔼善良,热心帮助邻里群众、用心孝敬服侍老人;工作上,她尽心尽责、在岗位上无私奉献,始终把加快古兰产业发展和带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当作一种信念追求,激励自己奋勇前进、拼搏进取。作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她时刻谨记人大代表的责任和义务,默默践行人大代表宗旨、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真真切切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覃彩榴代表古兰村领取2021年度全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

覃彩榴在村委接待来访群众

古兰村是“十三五”贫困村,2014年前,古兰村15.5公里的通屯路都是泥路,且没有一条产业路。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之前,大良镇一直流传着一首关于古兰的民谣:“有女莫嫁古兰屯,古兰挑水上天门。上到天门百八步,让你儿女落三魂”,展现了古兰村的落后与窘迫。古兰村土生土长的覃彩榴对古兰村有着深厚的感情,为改变落后的农村生活面貌,她积极探索新发展模式,引进社会资本注入,以龙头企业牵头带动,发展融安金桔主导产业,打造“公司+示范基地+农户”的“古兰脱贫模式”,带领群众开创新天地,走上生活美满的富足之路。



古兰屯旧貌
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她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修建村级公路,破解了群众“行路难”问题。2014年到2017年,8个自然屯约15.5公里的通屯路、约14公里的产业路全部贯通,加上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一个宜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美丽乡村展现在众人面前。

古兰屯新面貌
推动土地流转,提升土地效益。为了彻底转变过去村里以往种植水稻、甘蔗等零散作物的只能维持基本生计的现状,近年来,她带领全村流转土地3100亩,连片化种植“融安金桔”,成了融安县第一个实施“小块并大块”统一流转土地发展现代农业的样板村。

古兰村群众土地流转签字
引进领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她积极联系争取上级党委政府支持,引进了柳州市邦联生态农业投资公司等3家农业龙头企业入驻,带动发展产业和务工就业,使得村民每年获得地租收入126万元,每年就地务工总收入近130万元。

古兰村群众就地务工
打造振兴示范,辐射带动发展。去年7月份,古兰村被确定为县级乡村振兴示范点,古兰村以古兰屯为示范点,制定了村庄发展规划和“古兰新韵”特色农业产业核心示范区规划,以点带面,辐射周边村屯,持续打造“古兰新韵”田园综合体项目。作为古兰村支书,她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充分发挥乡村振兴领头雁作用,带领古兰村群众响应镇党委、政府号召,积极配合示范园区项目建设,助推示范园区不断提档升级,以示范园区农旅融合产业的辐射引领,带动更多村民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务工就业和自主创业增收。


“古兰新韵”特色农业产业核心示范区
如今的古兰村生态宜居、产业兴旺、农民富足,这是她希望看到的美好景象。


古兰村新面貌

除了帮助群众致富增收,覃彩榴在村里还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好媳妇。2006年前夫去世后,她只身带着3岁半和10岁的小孩照顾家公家婆。2010年她重组了家庭,在镇上买了房子,依旧没有忘记二老,每周坚持回去看望他们,问寒问暖,临走前都会留足够的生活费。2013年前家公突发脑梗,属于半瘫状态,彩榴回家里探望的频率更勤了,每个月定期帮家公理头发、剪指甲。2017年1月,前家婆去世,她把前家公接到自己家,当成亲生父亲一样悉心照顾。

覃彩榴给前家公修指甲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覃彩榴对待村里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也格外关怀,经常走访入户,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对符合条件的低保户和易返贫致贫脱贫户及时帮助他们申请政策扶持,让他们能够得到兜底保障。群众对她十分信任,有什么困难都第一时间想到她。


覃彩榴到低保户家了解群众生活情况

“履行好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义务,不忘服务群众的初心,为群众的利益拼搏,为振兴乡村提出更多好意见、建议,发挥好一名人大代表桥梁纽带作用,带领群众创出致富路。”是她作为人大代表的所想及所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