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快讯

庭院经济“竹”文章 匠心织就振兴梦

来源:融安县板榄镇  发布日期:2025-04-17 16:25  

在融安县板榄镇龙纳村的青砖黛瓦间,79岁的陈大爷正坐在自家院子里,竹篾在他指尖灵活翻飞。从青丝到白发,他与竹编相伴50载,指尖流转着岁月沉淀的匠心。今天,他正在编织一个定制的竹笼,订单来自邻村的阿嫂。竹条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每一道工序都承载着对传统的敬意与对生活的热爱。


4月14日,在融安县板榄镇龙纳村,村民正在编织竹制品。(武巍  摄)


陈大爷的竹编手艺不仅为他带来了稳定的收入,也成为了当地竹编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他的竹编产品种类丰富,竹笼、竹篮、竹筛等,深受市场欢迎。随着竹编产业的不断发展,板榄镇的竹编产品逐渐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月14日,在融安县板榄镇龙纳村,村民正在编织竹制品。(黄宝玲  摄)


板榄镇位于全国水质第一的浪溪江源头,盛产楠竹,全镇楠竹种植面积达37575亩,年产7000余吨。这里的楠竹竹节长、竹壁厚、韧性好,为竹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板榄镇麻江村黄竹坪竹林。(资料图)


近年来,板榄镇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带就业的模式,不断完善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整合资源资金、创新发展思路,把“土特产”的思想琢磨透,鼓励村民将现有资源进行深加工,做“竹”文章,开发了竹木加工、竹编工艺品等各类竹制品产业,并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建立零工基地等方式,培养了一批批竹编能手,为村民提供了灵活的就业方式,让这一传统手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如今,竹编产业已成为板榄镇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为村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板榄镇古龙村零工基地,竹艺师傅正在教授村民学习竹编技术。

在板榄镇板榄社区竹木加工厂,工人正在利用叉车搬运竹制品。


庭院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一种创新模式,为村民提供了新的增收途径。像陈大爷这样利用自家庭院发展产业的农户,在板榄镇并不少见。这种模式不仅有效利用了闲置空间,还为无法外出务工的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实现了从“农”到“工”的转变。这样的庭院,不仅是陈大爷的工坊,更是乡村振兴的缩影。一件件竹笼、竹篮、竹筛,从这里走向千家万户,编织出属于板榄的“庭院经济”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