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伴随着“哒哒哒”的打草机声,板榄镇沙江村的村屯道路上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14名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分成2组,沿着沙江至杉木田的村屯主干道,对道路两侧疯长的杂草、杂树进行集中清理,让这条群众出行的“主动脉”面貌焕然一新。
7月24日,在板榄镇沙江村,公益性岗位人员正在清理道路沿线杂草。(张兴枚 摄)
“盛夏时节,杂草长得快,不及时清理会遮挡视线,也存在安全隐患。”沙江村党支部书记郑永鲜介绍说,“我们把道路沿线整治作为‘融议心安’基层议事主要议题之一,着重解决‘谁来清、怎么清、钱从哪来’,最终一致同意将公益性岗位人员和村集体经济收益‘捆绑’起来,既解决了劳动力问题,又让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
7月24日,在板榄镇沙江村,公益性岗位人员正在清理道路沿线杂草。(张兴枚 摄)
道路两侧清理,看似是“割草”的小事,实则是一通百通的关键大事。一是安全,杂草不仅会导致边沟堵塞,影响路面排水,造成汛期路面积水,还会遮挡驾驶员视线,在弯道、交叉口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二是经济,道路通畅了,山里的杉木、竹子、金桔才能第一时间运输出去,变成群众口袋里的钱。三是生态,定期清理既能防止杂草无序生长,也给道路景观花草让出生长空间,从道路从“杂芜丛生”到“小微景观”。四是治理,公益性岗位人员本身就是村民,自家道路自家管,村民从“被管理”变成“共管理”,把“政府干”变成“一起干”,基层治理成本下降,效能反而提升。五是精神, 一条路就是一面镜子,一眼望去干净利落,环境美了,心气顺了,村民也会自发维护家乡环境,进而围绕自家庭院展开美丽庭院建设,乡风文明“由表及里”自然生长。
7月24日,在板榄镇沙江村,公益性岗位人员正在清理道路沿线杂草。(张兴枚 摄)
据了解,此次集中整治已持续两天,下一步将向各屯干道、屯内巷道延伸,参与清理工作的14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全部来自本村脱贫户、监测户和低收入家庭。“公益性岗位不仅是就业帮扶的‘兜底网’,更是基层治理的‘连心桥’。我们将持续放大岗位效能,把乡村建设与群众增收、乡风文明深度融合,让群众在‘融议心安’中真正收获心安、收获幸福。”郑永鲜表示。
7月24日,在板榄镇沙江村,公益性岗位人员正在清理道路沿线杂草。(张兴枚 摄)
一条路的变迁,折射出基层治理的巧思。沙江村用"公益岗"这把钥匙,同时打开了民生保障、环境提升、群众参与的"三重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花小钱办大事"的鲜活样本,真正实现“清的是杂草,通的是民心,美的是家园,强的是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