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边上就是几米高的坎,无遮无拦,下面还有通车道路,娃娃玩球、老人散步,心里总是不踏实!”在大将镇大将社区小榄屯,新建的小广场为村民提供了休闲便利,但边缘陡坎缺乏防护带来的安全隐患,却成了大家的“心头病”。
村民们在修建边缘陡坎防护柱。
修建中的小广场。
为彻底消除这一安全隐患,保障村民安全,村“两委”迅速召集屯理事会成员及村民代表,依托“融议心安”议事协商平台共商对策。协商会上,大家直面问题,畅所欲言,群策群力。“安全等不来、靠不来、要不来,自己的家园自己护!”小榄屯屯长覃保文的话语掷地有声。村民们纷纷响应:“对!只要能把问题解决,出钱出力我们都愿意”。热烈的讨论迅速凝聚共识:摒弃“等靠要”,自筹资金、就地取材、投工投劳 ,一定要把这个广场修好!
村民们在准备材料。
方案一经确定,小榄屯的村民们带着自家工具,热热闹闹地汇聚到了小广场。针对边缘高坎这一核心隐患,大家集思广益,发挥智慧:收集废旧汽车轮胎和河滩鹅卵石,巧妙垒砌成带有醒目“融议心安”字样的防护石柱。这面独特的石柱不仅有效减少了人、物坠落风险,更成为一道富有创意的景观。同时,在轮胎防护石柱间隙精心修建了美观的花圃 ,进一步加固了防护效果,也为广场增添了绿意。搬运材料、拌灰砌柱、种植花草……村民们分工协作,干劲十足。汗水挥洒间,笑容洋溢在脸上。经过连日奋战,原本存在隐患的广场焕然一新:坚固的轮胎鹅卵石防护石柱与生机勃勃的花圃相映成趣,角落杂物也被彻底清除。一个由村民亲手打造、安全美观的休闲空间初具规模。
村民们在种植花草。
“融议心安”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眼前的安全难题,更成为小榄屯长效治理、培育文明新风的“金钥匙”。该屯长期坚持运用这一议事协商机制,做到“群众事、群众提、群众议、群众办、群众管”。在“融议心安”框架下,村民们还共同完成了汛期沟渠清淤保畅、商议制定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定期整治环境、房前屋后美化等事务。屯内爱心人士和村民自发捐款捐物,节日慰问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邻里互助蔚然成风。
村民们在小广场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