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在板榄镇四平村拍摄的种植在山坡上的罗汉果园。(黄宝玲 摄)
在板榄镇四平村一片12亩的山坡地上,罗汉果藤蔓攀架舒展,串串饱满的果实垂挂其间,藤架间隙里,600棵油茶树与300棵金桔树错落交织、绿意盎然,树下20羽鸡鹅踱步觅食,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立体种养图景。这套由板榄镇四平村民巫相球打造的“罗汉果+油茶+金桔+林下养殖”模式,让山地效益在层层布局中充分激活。
9月23日,在板榄镇四平村拍摄的种植在山坡上的罗汉果园。(黄宝玲 摄)
六年前,巫相球还是一名外出务工人员,如今,他通过返乡创业成为四平村罗汉果种植大户。在板榄镇“耕地保护与特色产业协同发展”理念引导下,他尝试在罗汉果地里套种油茶树和金桔树,尽管后两者尚未产生经济效益,但这种长短结合、空间分层的种植结构已显现出生态潜力:罗汉果为油茶与金桔遮阴保湿,家禽除虫肥田,形成良性循环。
9月23日,在板榄镇四平村,果农巫相球正开心的介绍着挂满藤蔓的罗汉果。(黄宝玲 摄)
9月23日,在板榄镇四平村拍摄的种植在山坡上的罗汉果。(黄宝玲 摄)
9月23日,在板榄镇四平村,种植在山坡地上的罗汉果园,罗汉果为油茶与金桔为遮阴保湿,家禽除虫肥田。(黄宝玲 摄)
2024年,单靠罗汉果销售,巫相球家年收入增加3万元,不仅改善了居住条件,还建起新楼房,这一成果印证了山地资源的开发价值,也是板榄镇近年来严格保护耕地,同时科学规划山地利用,引导农户“向山要效益”的工作成果体现。
9月23日,在板榄镇四平村拍摄的种植在山坡上的罗汉果。(黄宝玲 摄)
当前,油茶树与金桔树虽未盈利,却为未来增收埋下伏笔。油茶盛果期可达数十年,金桔三年后挂果,届时将形成“短期靠罗汉果、长期靠经济林”的可持续收入结构。
9月23日,在板榄镇四平村,果农巫相球正在打理套种的茶树。(黄宝玲 摄)
从务工返乡到创业致富,巫相球的山地套种路,是板榄镇“守耕地、向山谋”的生动缩影,如今,这片山坡上的藤蔓与果林仍在生长,不仅缠绕着当下的增收希望,更编织着乡村生态与经济双赢的长远未来,随着更多农户加入立体种养的行列,板榄镇的山地间,正生长出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