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板榄镇四平村兰天奎家的厨房窗,一派生机扑面而来:60棵金桔树枝繁叶茂,青绿果实缀满枝头,树下的小白菜、辣椒鲜嫩欲滴,随手便可采摘下锅。这片如今的“聚宝盆”,几年前还是杂草丛生的闲置地,70多岁的兰天奎用双手将其改造成“微果园”,不仅撑起自家的“菜篮子”“果盘子”,更成为板榄镇庭院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10月16日,在板榄镇四平村山北屯村民兰天奎家中,透过窗户可以庭院中种植的金桔。(武巍 摄)

10月16日,在板榄镇四平村山北屯拍摄的兰天奎庭院“微果园”。(武巍 摄)

10月16日,在板榄镇四平村山北屯拍摄的兰天奎庭院“微果园”。(武巍 摄)
兰天奎的庭院打理得井井有条,金桔树已种植五年多,每棵都养护得十分茁壮,年总产量可达1000多斤。“自己吃不完就拿到集市卖,一年能多添不少收入。”兰天奎笑着说。这种“树上挂果、树下种菜”的立体种植模式,让方寸庭院实现了“四季有收、自给有余”,做饭时两步路就能收获新鲜食材,把寻常烟火过成了“诗与远方”。

10月16日,在板榄镇四平村山北屯,村民兰天奎正在打理庭院中种植的金桔。(武巍 摄)

10月16日,在板榄镇四平村山北屯拍摄的兰天奎庭院“微果园”中套种的蔬菜。(武巍 摄)

10月16日,在板榄镇四平村山北屯拍摄的兰天奎庭院“微果园”中套种的辣椒。(武巍 摄)
在板榄镇,这样的庭院故事还有很多。龙纳村竹艺师傅陈贞梅在自家庭院开设的“竹工坊”,将当地盛产的楠竹编成竹编产品,通过三江县丹洲板榄竹艺馆的展售,让更多游客了解并喜爱上这一传统技艺。但更多农户像兰天奎一样,把房前屋后的“边角料”变成“增收田”,种果种菜,让闲置空间焕发新生机。

在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古镇景区板榄竹艺馆,游客正在拍照打卡。(韦其均 摄)

板榄镇龙纳村,陈贞梅正在自家的院子里编制客户定制的竹编。(黄宝玲)
兰天奎的庭院微观变化的背后,是板榄镇“党建引领+庭院赋能”的精准施策。镇党委、政府通过整合资源、开展技能培训、搭建销售平台等举措,鼓励村民盘活庭院资源,既为无法外出务工的老人、妇女提供了灵活增收路径,也推动传统技艺与特色种植“开花结果”。从楠竹编织到金桔种植,庭院经济正从“单打独斗”转向“集群发力”,成为乡村振兴的“微引擎”。
如今的板榄镇,庭院里的金桔在生长,竹篾在指尖流转,“小庭院”里的“大文章”越写越精彩。兰天奎家枝头上的果实,不仅承载着农户的增收期盼,更映照着板榄镇以庭院经济激活乡村活力、铺就共富之路的生动实践!



政务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