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快讯

【融议心安】党建引领聚合力 协商议事凝共识

来源:融安县板榄镇  发布日期:2024-06-12 16:58  

01

融议心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近年来,板榄镇按照“党建引领、群众自治、多元参与”的思路,积极搭建“融议心安”议事协商平台,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构建多元参与、民主协商、成效显著的治理新格局,持续为板榄镇基层治理增亮添色。


党建引领 把好协商方向




强化核心引领,党群共议“心连心”。板榄镇坚持党建引领这一核心地位,保持协商民主与党的群众路线高度一致性和融合性,将议事协商作为基层治理的主要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不断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完善党群服务体系。推进多网融合,立体网格全覆盖。全镇18个村(社区)配备村级网格长18名,设置网格163个,以屯级“三会”成员为主配备网格员532名,构建“乡镇—村(社区)—屯—户”四级党建网格体系,全覆盖联系镇域户群。对村民提出的问题建议、合理诉求、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快速响应,快速处置,推动实现村民诉求,做好群众工作。更好带领群众和吸纳群众意见、解决问题,为助力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奠定坚实基础。

板榄镇蒙村村群众讨论建设上滩瀑布步行道及周边环境清洁美化。


多元协商 赋能基层治理




搭建协商平台,多元主体融合力。打造党建引领下的多元主体基层治理载体,不断配“优”议事协商力量,为协商成果落地见效提供保障。创新运用“一加五子”工作法,由在群众中有威望和号召力的“五子”、乡贤能人、模范先锋、村民代表、村“两委”成员等组成村级议事协商队伍,协调多个利益诉求方、关联方,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议事协商平台,助力化解历史积案37起,全镇矛盾纠纷化解率由2021年的91%提升至2023年的96%,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取得实效。


建立“党建+议事会+群众”治理模式,形成党群融合同促进、急难愁盼同商议、服务群众同携手、文明乡风同创建、乡村振兴同发力的“五同”工作法,组建21支党员志愿者队伍开展爱心义诊、帮扶济困、助学助残等活动218场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800多个,将议事协商制度建成了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的有效载体。


优化阵地渠道,议事效果有实效。一是降低协商“门槛”,聚焦环境整治、安全生产、矛盾纠纷、移风易俗、项目建设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本着群众工作无小事的态度,议事协商“应启尽启”,将基层网格管理工作做细做实。二是创新议事形式,在用好村级议事阵地的基础上,注重灵活性和实效性,通过“油茶议事”“庭院议事”“亭廊议事”“现场议事”形式,灵活多样听取群众心声,畅通议事渠道,共商发展方向,解决实际问题。三是转换议事主体,在议事协商过程中,积极引导群众平等参与议事,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和想法,不但重视问需,更重视问计,发动群众参与到问题的解决环节,让村民从“提问的旁观者”变为“解决问题的参与者”,从“张嘴发牢骚”向“理性求共识”转变。

板榄镇里鸟村里脚屯召开议事协商会议


民主协商 凝聚发展共识




板榄镇通过推动“融议心安”基层议事协商工作机制,组织群众围绕乡村振兴、移风易俗、平安建设等基层治理方面,聚民智、合民力,成立乡贤理事会18个。2021年以来群众自筹资金约132万元,投工投劳1.5万多人次,开展“三月三”民俗文化山歌节、古龙姑娘回门节、横江桃花节、重阳敬老节等民俗活动,推动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36个,建设村民议事亭27座,村史民俗文化馆6个,文化长廊18个,149个屯开展绿化美化,并形成长效管护机制。


板榄镇古龙村首届姑娘回门节活动。

板榄镇2023年度“十佳人物”颁奖。


聚焦村民最关注的基础建设,组织群众共商自营自建项目,2023年建成7个屯11909.25平方米的入户道路硬化。

民主协商,深化移风易俗。以乡村治理痛点为导向,议事会通过多种协商形式,广集群言、广纳民智,凝聚共识,多形式、多载体地开展“最美庭院”“文明家庭”“十佳人物”等系列文明评选活动,加强“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宣传引导,大力倡导健康文明风尚,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助推基层治理,“议”出乡风文明。


下一步,板榄镇将持续深化“融议心安”议事协商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协商助发展、惠民生、聚共识、促和谐的综合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