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快讯

【融议心安】强化党建引领+产业+“三治”融合,推动乡村治理走深走实

来源:融安县雅瑶乡管理组  发布日期:2024-10-30 18:06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基石,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近年来,雅瑶乡冠带村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产业+“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推动乡村治理走深走实


一、强化党建引领,为乡村治理护航


强化党支部引领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冠带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领导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不定期组织开展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把为群众办实事和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相结合。发挥广大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成立党员先锋服务队,将全村分解治理责任区19个,带动群众全面参与乡村治理实践。

  实施党员带富工程。打造河口、九雨山、杨梅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屯,创立党员先锋队实践基地,搭建农村党员群众施展才干舞台,积极发现培养童黎明、钟昌明、李丰池等有能力、敢担当、作风实、品德高的农村党员队伍和致富带头人,引导和动员青年创业者为乡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使其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领头雁”、乡村建设的“排头兵”。

党员致富带头人带领群众发展本地特色产业。


二、强化产业发展,为乡村治理塑形


近年来冠带村坚持以党建引领,不断培育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努力让群众荷包“鼓起来”。


抓方向引领,结合地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金桔、罗汉果等特色产业。将金桔、罗汉果种植技术、示范园建设、电商平台搭建等加以扶持引导,努力做到精准施策,为推动产业兴旺明确发展方向。截至目前全村产业覆盖率达98%以上。积极参与黄金村罗汉果深加工基地建设,与果商企业、专业合作社签订特色产业保底收购协议等;同时投入60多万元打造冠带村金桔产后处理中心,带动众多老板进村新建、新办收果基地,截至目前全村13个收果基地,有效解除农卖果远、难问题,让金桔、罗汉果真正成为农户增收的“甜蜜果”、“致富果”。目前冠带村仅金桔、罗汉果产值超亿元。

引导群众发展罗汉果、金桔等产业。

  抓政策引领,做好特色产业奖补倾斜,用足用活金桔、罗汉果、油茶等扶贫产业提质增效奖补政策,引导群众选定特色奖补产业时,将其作为优先选项,让特色产业发展有所侧重,截至目前申报发放产业奖补17.5万余元,108户群众受益。

  抓产业规模,党员带头引领群众开展“破荒、上山”行动,主动引导群众将金桔、罗汉果等优势产业上山种植,将荒弃多年的山岭、闲坡充分利用,不断拓宽优势产业种植面积,全村目前种植金桔3000多亩。

引导群众开展“破荒、上山”,将金桔、罗汉果等优势产业上山种植。

  抓技术引领,兴办田间地头学校,发挥土专家作用,加强技术输入指导,提升种植技术水平,全县田间地头学校多次在冠带村开课办学。

兴办田间地头学校、发挥土专家作用,提高群众种植技术。


三、注重三治融合,为乡村治理聚魂


冠带村坚持以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推动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自治为基础。冠带村按照“协商共治”原则,探索多元融合的“融议心安”议事协商治理模式,让农村党员、群众主动参与到村屯的管理中来,构筑“民事民议有制度、民事民办有方法、民事民管有模式”乡村治理格局。通过“融议心安”议事协商模式,开展“对话党员”民声议事座谈9场次、协商议事促治理故事会10场次、精准化解矛盾苗头2起,对点解决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问题5余件,群众的参与度、满意度普遍提高。


充分发挥“融议心安”议事协商治理模式作用,群众自发修桥补路。


依托法治为保障。创新打造冠带“三官一律”乡村治理模式,搭建乡村法律服务平台,推动法治下沉基层一线,在听民声中密切群众关系,在知民情中补齐工作短板,在察民意中把握群众需求,引导村民依法表达诉求,提升村民法治意识,把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提升群众安全幸福指数。今年以来,村委受理纠纷15起,比去年同期下降15%,在村屯调处完毕纠纷15起,减少纠纷和将纠纷“消灭”在基层,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升级版。


发挥“三官一律”乡村治理模式作用,减少纠纷和将纠纷“消灭”在基层。


注重德治为后盾。在重阳、腊八等节庆上持续开展“众筹百家米,共享邻里情”活动,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亲”传统美德。策划“最美家美院”“最美婆媳”等新时代文明实践评比活动3次,以“表彰一批,带动一片”的方式,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开展“众筹百家米,共享邻里情”活动,弘扬敬老孝亲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