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西柳州融安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今日是:
当前所在位置:

融安县财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来源: 融安县财政局  |   发布日期: 2025-02-12 10:30   

融安县财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县财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柳州市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加强财政收入组织工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做到有保有压,为保持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加强政治思想建设,提高思想认识

县财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深化思想认识,把准政治方向,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巨大热情。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组会议学习、党支部学习、机关干部集中学习等多种形式,有重点、分步骤、多形式学习党的政治理论知识。依托“学习强国”APP、党建网站、微信群等转发学习党的一系列政治理论文章要求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开展自学,加强党员干部政治思想建设提高思想认识

二、财政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分解目标任务,积极组织收入

年初根据县人大常委会批复的收入目标任务及时分解到征管部门,严格落实组织收入责任。在组织收入工作中,财政、税务、自然资源等部门加强沟通,做好每月每季收入预测报表,密切关注财政收入动态,认真分析财政收入形势,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企业的调查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协助领导解决组织收入中存在问题,使各项收入实现应收尽收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8570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4.81%,同比下降24.3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6657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3.70%,同比增长6.98%非税收入完成21913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5.68%,同比下降38.13%

(二)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财政支出保障

根据我县实际财力,做好全年财政支出预算安排和执行,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增长和财政供养人员增加,继续坚持财力向民生倾斜,重点保障了“三保”和重点领域支出。2024年全县公共预算总支出完成301455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7.70%,同比下降9.3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8307万元,为年初预算的86.17%2024年我县在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等13个项目支出221822万元,同比增支3651万元,增长1.67%,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的85.88%全县“三保”支出 129357万元(其中:保基本民生46402万元;保工资78196万元;保运转4759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8.31%

(三)不折不扣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三公”两费只减不增

坚持将过紧日子作为预算编制管理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严格支出管理,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严格落实“三公”经费预算编制要求,从严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支出,努力做好“三公经费”控制压缩工作。确保全县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支出规模比上年只减不增2024年,全县“三公”两费预算安排1,544万元,较上年预算数1,716万元,减少172万元,下降10.02%

(四)积极筹措资金,增强财政综合保障能力

1.积极向上争取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弥补财力不足。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以缓解民生补短板及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紧缺问题。截至20241231共获得转移支付补助资金245296万元,其中:转移支付补助203842万元,债券资金41454万元,大大缓解我县财政资金紧缺问题,为我县各项事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2.合理安排各级衔接资金,保障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开花结果。2024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到位32,110万元,比202331,396万元增加714万元,增长2.27%。其中:中央资金10,231万元,自治区资金10,863万元,市级资金8,976万元,县本级资金2,040万元。2024年衔接资金主要用于产业发展项目、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小额信贷贴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管理稳岗就业项目、雨露计划、基础设施项目、饮水安全项目、乡村建设公益性岗位、县域内稳岗就业劳务补助、跨省务工交通补贴、项目管理费、2023年衔接资金项目尾款等。截至1231日,全口径衔接资金支出31910.01万元,支出进度是99.38%

    各级财政衔接资金的落地生效,为推动我县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做好资金保障工作。各级财政衔接资金的落地生效,为推动我县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做好资金保障工作。

3.持续投入教育资金,为教育事业发展保驾护航拨付47140万元用于教育支出,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校舍安全保障机制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等资金,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4.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各项社会保障落地见效安排社保保障和就业支出46,742万元,坚持就业优先,统筹用好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等资金,支持职业培训、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政策措施落实。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养老、城乡低保、临时救助、各类抚恤资金、退役安置、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助等资金,确保退休人员养老金、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5.安排卫生健康支出15,515万元,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着力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着力推动经济发展

一是聚焦实体经济发展,不折不扣落实落细税费支持政策,2024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规模超9400万元,其中留抵退税3394万元,支持制造业发展减免税费3747万元,鼓励高新技术减免税费674万元。二是充分发挥财政金融联动效应,通过政策组合拳,撬动71744万元资金投放实体企业,财政贴息969万元,支持科创贷企业11家,支持三农贷企业53家,帮助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我县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供给。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保障力度,投入企业发展资金500万元,投入工业提速增效攻坚行动支持企业增产增效奖补资金46万元,增强对企业发展的支撑力度。四是严格落实政府采购支持中小微企业措施。将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份额由30%以上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给予中小微企业评审优惠,货物服务采购项目给予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优惠,由6%10%提高至10%20%。截至20241231日,融安县中小企业参与投标中标金额达21659.50万元占中标金额的90.03%有力支持了中小企业发展。

(六)积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能力不断提升

我县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坚持自治区负总责、市县尽全力化债,层层压实责任,进一步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健全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完善监管制度,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逐步降低债务风险水平。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加大问责结果公开力度,坚决防止一边化债、一边新增。9月底完成了全口径债务监测系统填报,分类统计我县目前债务规模。通过统筹政府各类预算资金、企业经营性收入以及争取上级再融资转贷资金等方式偿还到期的债务和置换利率较高的债务,全年累计化解债务63000万元,稳妥压降了全县债务规模,坚决守好不“爆雷”的政治底线,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债务规模回归合理区间。

(七)推进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有序退出融资平台

为进一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进我县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根据上级的决策部署要求,制定了《融安县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方案》和《融安县压降融资平台数量和债务规模实施方案》。一是20246月,将我县18家县属融资平台公司压降重组整合为两家集团公司。通过压降重组整合,压减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将现有的经营性优质资产、房屋、土地、公共设施、矿产、林业、文化、旅游、交通等资产注入两家集团公司,壮大两家集团公司资产体量,增加经营性现金流,并盘活集团公司存量资产,与央企、市企、民企等合作,搭建实体投资项目,加强企业自身造血功能,加快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二是2024年底,县属18家融资平台公司中有2家公司隐债和经营性金融债均实现清零,上级已批复退出融资平台,5家公司已征得金融债权机构同意退出并向市化债专班提交退出融资平台请示材料,10家公司已致函金融债权机构要求退出融资平台。

(八)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政府采购监管效率不断提高。规范集中采购目录内多频次、小额度集通用服务类采购活动,进一步推进融安县政府采购工作改革,优化政府采购领域营商环境,政府采购监管效率不断提高。截至20241230日,融安县政府采购预算33877.31万元,实际成交33562.18万元,节约资金315.13万元。为实时监管财政支出管理工作,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2.充分发挥财政投资评审过滤器作用,核减不合理资金。全年完成评审项目107个(其中:预算75个,结算32个),送审资金59,439.65万元,通过评审核减不合理资金5,186.7万元,平均核减率为8.73%进一步节约财政投资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财政监督检查持续有力。重点实施预决算信息公开检查、预算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常规监督检查、县属国有企业财政资金使用常规检查、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检查等工作,促进财政资金规范安全运行。


融安县财政局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我县财政工作将围绕县委县政府各项目标任务,坚持不懈抓收入、保运转、促发展。重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强化收入组织,实现财税收入持续平稳增长

一是进一步深化经济税收形势分析,深入开展税源摸底工作,查找增量税源,加强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监控、严防税收流失,密切关注和执行中央、自治区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优化税收收入质量。二是协调税务部门加强税收征管,落实收入征收原则,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做到应收尽收。三是协调自然资源部门、住房建设等部门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工作,规范非税收入征收范围,确保非税收入应缴尽缴。四是继续千方百计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支持,扎实做好项目申报和储备工作,加强衔接,及时跟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最大化。

二、严格财政收支管理,强化财政支出保障

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控支出管理。扎紧支出口子,进一步压减非急需、非刚性、非重点支出和一般性支出,从严从紧控制“三公”经费,杜绝无预算、超预算支出。腾出更多财力用在民生支出上;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持续健全完善现代预算制度,把严预算关口,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让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突出“紧”的实质。切实做到有效多安排、低效多压减、无效必问责,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到刀刃上,同时,加强财源建设,持续提升财政收入质量。继续坚持财力向重点领域和民生倾斜,优先保障“三保”支出和债务还本付息,妥善化解到期债务风险。确保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投入力度,稳固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全力做好全县教育、社保、卫生健康等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发展。

三、强化库款管理,防范支付风险

进一步做好上下级财政资金及往来款项的测算与核对工作,做好与市财政资金调拨的沟通和对接工作。实时掌握国库资金的流入、流出和余额等动态情况,及时做好库款使用规划,切实防范支付风险,提高库款保障水平,保证直达资金、民生资金和项目资金等及时落实到位。

四、夯实财政保障水平,坚决筑牢风险防范底线

一是严格落实“三保”责任,加强“三保”资金专户管理切实兜牢“三保”底线,将“三保”支出优先给予保障,确保民生支出和人员运转经费按时拨付,强化动态监控管理,对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遇紧急事项和重大问题及时预警,第一时间向上报告,确保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二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继续推进我县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稳妥压降全县融资平台数量和债务规模,坚决守好不“爆雷”政治底线,推动债务规模回归合理区间。三是持续加强财政暂付款管理,及时清理财政暂付款,减少挤占库款压力。

五、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运用效益

落实县级财政规范管理,筑牢财政管理基础,提高资金运用效益。深化预算绩效管理主动推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将政府收支预算、部门收支预算、重大项目全面纳入绩效管理;加大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建立健全绩效结果与预算支配、政策调整挂钩机制。进一步完善电子采购平台建设,做好预算一体化与政府采购完全对接工作,坚持“无预算不采购”的原则,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效率,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六、加强财政资金监督检查筑牢财政资金安全防线

 聚焦促进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发挥财会监督职能。在全组织开展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等重点领域财政资金检查,有序开展财经秩序专项整治组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重点关注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等推进资金使用安全、规范、高效。强化监督成果运用,将检查情况与财政预算安排挂钩,倒逼财政资金使用主体健全管理,规范资金使用。




×
×
年度计划

融安县财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来源:融安县财政局  发布日期:2025-02-12 10:30 

融安县财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县财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柳州市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加强财政收入组织工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做到有保有压,为保持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加强政治思想建设,提高思想认识

县财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深化思想认识,把准政治方向,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巨大热情。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组会议学习、党支部学习、机关干部集中学习等多种形式,有重点、分步骤、多形式学习党的政治理论知识。依托“学习强国”APP、党建网站、微信群等转发学习党的一系列政治理论文章要求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开展自学,加强党员干部政治思想建设提高思想认识

二、财政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分解目标任务,积极组织收入

年初根据县人大常委会批复的收入目标任务及时分解到征管部门,严格落实组织收入责任。在组织收入工作中,财政、税务、自然资源等部门加强沟通,做好每月每季收入预测报表,密切关注财政收入动态,认真分析财政收入形势,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企业的调查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协助领导解决组织收入中存在问题,使各项收入实现应收尽收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8570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4.81%,同比下降24.3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6657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3.70%,同比增长6.98%非税收入完成21913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5.68%,同比下降38.13%

(二)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财政支出保障

根据我县实际财力,做好全年财政支出预算安排和执行,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增长和财政供养人员增加,继续坚持财力向民生倾斜,重点保障了“三保”和重点领域支出。2024年全县公共预算总支出完成301455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7.70%,同比下降9.3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8307万元,为年初预算的86.17%2024年我县在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等13个项目支出221822万元,同比增支3651万元,增长1.67%,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的85.88%全县“三保”支出 129357万元(其中:保基本民生46402万元;保工资78196万元;保运转4759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8.31%

(三)不折不扣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三公”两费只减不增

坚持将过紧日子作为预算编制管理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严格支出管理,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严格落实“三公”经费预算编制要求,从严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支出,努力做好“三公经费”控制压缩工作。确保全县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支出规模比上年只减不增2024年,全县“三公”两费预算安排1,544万元,较上年预算数1,716万元,减少172万元,下降10.02%

(四)积极筹措资金,增强财政综合保障能力

1.积极向上争取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弥补财力不足。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以缓解民生补短板及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紧缺问题。截至20241231共获得转移支付补助资金245296万元,其中:转移支付补助203842万元,债券资金41454万元,大大缓解我县财政资金紧缺问题,为我县各项事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2.合理安排各级衔接资金,保障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开花结果。2024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到位32,110万元,比202331,396万元增加714万元,增长2.27%。其中:中央资金10,231万元,自治区资金10,863万元,市级资金8,976万元,县本级资金2,040万元。2024年衔接资金主要用于产业发展项目、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小额信贷贴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管理稳岗就业项目、雨露计划、基础设施项目、饮水安全项目、乡村建设公益性岗位、县域内稳岗就业劳务补助、跨省务工交通补贴、项目管理费、2023年衔接资金项目尾款等。截至1231日,全口径衔接资金支出31910.01万元,支出进度是99.38%

    各级财政衔接资金的落地生效,为推动我县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做好资金保障工作。各级财政衔接资金的落地生效,为推动我县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做好资金保障工作。

3.持续投入教育资金,为教育事业发展保驾护航拨付47140万元用于教育支出,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校舍安全保障机制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等资金,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4.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各项社会保障落地见效安排社保保障和就业支出46,742万元,坚持就业优先,统筹用好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等资金,支持职业培训、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政策措施落实。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养老、城乡低保、临时救助、各类抚恤资金、退役安置、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助等资金,确保退休人员养老金、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5.安排卫生健康支出15,515万元,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着力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着力推动经济发展

一是聚焦实体经济发展,不折不扣落实落细税费支持政策,2024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规模超9400万元,其中留抵退税3394万元,支持制造业发展减免税费3747万元,鼓励高新技术减免税费674万元。二是充分发挥财政金融联动效应,通过政策组合拳,撬动71744万元资金投放实体企业,财政贴息969万元,支持科创贷企业11家,支持三农贷企业53家,帮助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我县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供给。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保障力度,投入企业发展资金500万元,投入工业提速增效攻坚行动支持企业增产增效奖补资金46万元,增强对企业发展的支撑力度。四是严格落实政府采购支持中小微企业措施。将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份额由30%以上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给予中小微企业评审优惠,货物服务采购项目给予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优惠,由6%10%提高至10%20%。截至20241231日,融安县中小企业参与投标中标金额达21659.50万元占中标金额的90.03%有力支持了中小企业发展。

(六)积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能力不断提升

我县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坚持自治区负总责、市县尽全力化债,层层压实责任,进一步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健全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完善监管制度,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逐步降低债务风险水平。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加大问责结果公开力度,坚决防止一边化债、一边新增。9月底完成了全口径债务监测系统填报,分类统计我县目前债务规模。通过统筹政府各类预算资金、企业经营性收入以及争取上级再融资转贷资金等方式偿还到期的债务和置换利率较高的债务,全年累计化解债务63000万元,稳妥压降了全县债务规模,坚决守好不“爆雷”的政治底线,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债务规模回归合理区间。

(七)推进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有序退出融资平台

为进一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进我县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根据上级的决策部署要求,制定了《融安县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方案》和《融安县压降融资平台数量和债务规模实施方案》。一是20246月,将我县18家县属融资平台公司压降重组整合为两家集团公司。通过压降重组整合,压减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将现有的经营性优质资产、房屋、土地、公共设施、矿产、林业、文化、旅游、交通等资产注入两家集团公司,壮大两家集团公司资产体量,增加经营性现金流,并盘活集团公司存量资产,与央企、市企、民企等合作,搭建实体投资项目,加强企业自身造血功能,加快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二是2024年底,县属18家融资平台公司中有2家公司隐债和经营性金融债均实现清零,上级已批复退出融资平台,5家公司已征得金融债权机构同意退出并向市化债专班提交退出融资平台请示材料,10家公司已致函金融债权机构要求退出融资平台。

(八)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政府采购监管效率不断提高。规范集中采购目录内多频次、小额度集通用服务类采购活动,进一步推进融安县政府采购工作改革,优化政府采购领域营商环境,政府采购监管效率不断提高。截至20241230日,融安县政府采购预算33877.31万元,实际成交33562.18万元,节约资金315.13万元。为实时监管财政支出管理工作,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2.充分发挥财政投资评审过滤器作用,核减不合理资金。全年完成评审项目107个(其中:预算75个,结算32个),送审资金59,439.65万元,通过评审核减不合理资金5,186.7万元,平均核减率为8.73%进一步节约财政投资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财政监督检查持续有力。重点实施预决算信息公开检查、预算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常规监督检查、县属国有企业财政资金使用常规检查、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检查等工作,促进财政资金规范安全运行。


融安县财政局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我县财政工作将围绕县委县政府各项目标任务,坚持不懈抓收入、保运转、促发展。重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强化收入组织,实现财税收入持续平稳增长

一是进一步深化经济税收形势分析,深入开展税源摸底工作,查找增量税源,加强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监控、严防税收流失,密切关注和执行中央、自治区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优化税收收入质量。二是协调税务部门加强税收征管,落实收入征收原则,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做到应收尽收。三是协调自然资源部门、住房建设等部门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工作,规范非税收入征收范围,确保非税收入应缴尽缴。四是继续千方百计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支持,扎实做好项目申报和储备工作,加强衔接,及时跟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最大化。

二、严格财政收支管理,强化财政支出保障

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控支出管理。扎紧支出口子,进一步压减非急需、非刚性、非重点支出和一般性支出,从严从紧控制“三公”经费,杜绝无预算、超预算支出。腾出更多财力用在民生支出上;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持续健全完善现代预算制度,把严预算关口,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让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突出“紧”的实质。切实做到有效多安排、低效多压减、无效必问责,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到刀刃上,同时,加强财源建设,持续提升财政收入质量。继续坚持财力向重点领域和民生倾斜,优先保障“三保”支出和债务还本付息,妥善化解到期债务风险。确保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投入力度,稳固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全力做好全县教育、社保、卫生健康等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发展。

三、强化库款管理,防范支付风险

进一步做好上下级财政资金及往来款项的测算与核对工作,做好与市财政资金调拨的沟通和对接工作。实时掌握国库资金的流入、流出和余额等动态情况,及时做好库款使用规划,切实防范支付风险,提高库款保障水平,保证直达资金、民生资金和项目资金等及时落实到位。

四、夯实财政保障水平,坚决筑牢风险防范底线

一是严格落实“三保”责任,加强“三保”资金专户管理切实兜牢“三保”底线,将“三保”支出优先给予保障,确保民生支出和人员运转经费按时拨付,强化动态监控管理,对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遇紧急事项和重大问题及时预警,第一时间向上报告,确保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二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继续推进我县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稳妥压降全县融资平台数量和债务规模,坚决守好不“爆雷”政治底线,推动债务规模回归合理区间。三是持续加强财政暂付款管理,及时清理财政暂付款,减少挤占库款压力。

五、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运用效益

落实县级财政规范管理,筑牢财政管理基础,提高资金运用效益。深化预算绩效管理主动推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将政府收支预算、部门收支预算、重大项目全面纳入绩效管理;加大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建立健全绩效结果与预算支配、政策调整挂钩机制。进一步完善电子采购平台建设,做好预算一体化与政府采购完全对接工作,坚持“无预算不采购”的原则,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效率,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六、加强财政资金监督检查筑牢财政资金安全防线

 聚焦促进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发挥财会监督职能。在全组织开展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等重点领域财政资金检查,有序开展财经秩序专项整治组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重点关注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等推进资金使用安全、规范、高效。强化监督成果运用,将检查情况与财政预算安排挂钩,倒逼财政资金使用主体健全管理,规范资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