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西柳州融安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今日是:
当前所在位置:

小驿站托起大民生广西融安“手工+零工” 巧解就业增收难题

来源: 融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发布日期: 2025-06-23 16:30   

在融安县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融康社区对面,“老王送工”零工驿站成为居民就业的重要依托。患有慢性病、需照料残疾丈夫和患病儿子的居民覃凤香,外出务工曾是奢望,而现在,家门口的驿站就能找到工作“年纪大了出不去,驿站就在家门口派零工,我和女儿假期都在这干活,今年家里靠这个增收5000多块”覃凤香的经历,正是融安县创新“手工+零工”灵活就业模式、破解群众就业增收难题的生动缩影。

针对农村大龄劳动力、低技能群体,以及需要兼顾家庭的特殊人群普遍面临的就业难、稳岗难困境,融安县将零工驿站建设作为重要突破口,积极探索出一条服务零距离、用工零风险、就业零门槛、务工零负担、培训零成本的特色就业服务路径。通过科学布局、政策赋能模式创新等方式,让家门口的“小驿站”释放服务“大民生”的强劲动能。

融安县泗顶镇组织低收入组群众进行手工产品制作培训(覃正好 摄)

驿站织网,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

融安县因地制宜,在全县建成29个开放式、共享式零工驿站,形成覆盖县城、园区、乡村的三级服务网络。其中,设在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融康社区对面的“老王送工”驿站,成为服务2624搬迁群众的标杆。

该驿站创新采用“企业派单、群众点单、老王接单”的三方联动模式。投入粤桂协作资金25万元用于送工补贴,重点保障搬迁脱贫户就业,并辐射带动周边劳动力。自202310月运营以来,驿站已累计输送劳动力超1.7万人次,高峰期日送工超200人,为679户搬迁家庭提供岗位,实现户均月增收5001000元。

“即时响应是核心优势。”驿站负责人介绍通过信息栏、微信群动态发布岗位,精准匹配需求,并提供专车接送、日结工资、购买意外险等一条龙服务,老王送工驿站彻底打通了企业与灵活就业者间的信息与信任壁垒。

政策发力“手工活+”拓宽增收路

为精准激活低收入群体就业动力,融安县量身定制帮扶政策,出台灵活就业奖补及企业带动就业奖补工作方案,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脱贫户给予专项奖补。此方案为融安县聚焦就业难群体首创推出的政策红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

政策红利催生了“手工活+”的灵活就业新场景。县级部门联动乡镇,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不便离家者,创新推出“居家代工”模式--企业送原料上门,居民在家加工,验收合格后结算。

“这个模式帮了我!”长锌小区的黄永芳对此深有感触。因需照料残疾公婆和上学子女,她无法外出务工。如今,她在家承接编花厂的手工活,加上政府奖补,年收入7200元,增收120020246月政策实施以来,共实现带动从事手工及其他零工的灵活就业1600多人,共申请获得奖补1106人,发放奖补资102.2万元目前2025年奖补正在有序申请中。

产服融合,激活共富“新动能”

零工驿站不仅是信息枢纽,更是技能提升的平台。在融安县,零工驿站收集群众需求,联合人社、农业农村部门在农闲时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提供教材工具2025年以来,全县已举办免费技能培训28期,培训814人,并配套就业指导和岗位推荐服务。

此外,融安县零工驿站还深度链接地方特色产业。依托全县超22万亩的金桔产业,驿站精准对接盖膜、采摘、选果等季节性用工高峰,持续为果园输送劳力,有效缓解了“用工荒”与“找活难”,实现产业与就业双赢。

“融安实践的核心,是把零工经济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抓手,将零散就业需求转化为系统的惠民服务,让灵活就业真正成为群众增收的稳定渠道。”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织密驿站网络、创新服务模式、释放政策红利、链接地方产业,融安成功将“零工小市场”打造成撬动“就业大民生”的支点。



×
×
就业信息

小驿站托起大民生广西融安“手工+零工” 巧解就业增收难题

来源:融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日期:2025-06-23 16:30 

在融安县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融康社区对面,“老王送工”零工驿站成为居民就业的重要依托。患有慢性病、需照料残疾丈夫和患病儿子的居民覃凤香,外出务工曾是奢望,而现在,家门口的驿站就能找到工作“年纪大了出不去,驿站就在家门口派零工,我和女儿假期都在这干活,今年家里靠这个增收5000多块”覃凤香的经历,正是融安县创新“手工+零工”灵活就业模式、破解群众就业增收难题的生动缩影。

针对农村大龄劳动力、低技能群体,以及需要兼顾家庭的特殊人群普遍面临的就业难、稳岗难困境,融安县将零工驿站建设作为重要突破口,积极探索出一条服务零距离、用工零风险、就业零门槛、务工零负担、培训零成本的特色就业服务路径。通过科学布局、政策赋能模式创新等方式,让家门口的“小驿站”释放服务“大民生”的强劲动能。

融安县泗顶镇组织低收入组群众进行手工产品制作培训(覃正好 摄)

驿站织网,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

融安县因地制宜,在全县建成29个开放式、共享式零工驿站,形成覆盖县城、园区、乡村的三级服务网络。其中,设在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融康社区对面的“老王送工”驿站,成为服务2624搬迁群众的标杆。

该驿站创新采用“企业派单、群众点单、老王接单”的三方联动模式。投入粤桂协作资金25万元用于送工补贴,重点保障搬迁脱贫户就业,并辐射带动周边劳动力。自202310月运营以来,驿站已累计输送劳动力超1.7万人次,高峰期日送工超200人,为679户搬迁家庭提供岗位,实现户均月增收5001000元。

“即时响应是核心优势。”驿站负责人介绍通过信息栏、微信群动态发布岗位,精准匹配需求,并提供专车接送、日结工资、购买意外险等一条龙服务,老王送工驿站彻底打通了企业与灵活就业者间的信息与信任壁垒。

政策发力“手工活+”拓宽增收路

为精准激活低收入群体就业动力,融安县量身定制帮扶政策,出台灵活就业奖补及企业带动就业奖补工作方案,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脱贫户给予专项奖补。此方案为融安县聚焦就业难群体首创推出的政策红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

政策红利催生了“手工活+”的灵活就业新场景。县级部门联动乡镇,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不便离家者,创新推出“居家代工”模式--企业送原料上门,居民在家加工,验收合格后结算。

“这个模式帮了我!”长锌小区的黄永芳对此深有感触。因需照料残疾公婆和上学子女,她无法外出务工。如今,她在家承接编花厂的手工活,加上政府奖补,年收入7200元,增收120020246月政策实施以来,共实现带动从事手工及其他零工的灵活就业1600多人,共申请获得奖补1106人,发放奖补资102.2万元目前2025年奖补正在有序申请中。

产服融合,激活共富“新动能”

零工驿站不仅是信息枢纽,更是技能提升的平台。在融安县,零工驿站收集群众需求,联合人社、农业农村部门在农闲时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提供教材工具2025年以来,全县已举办免费技能培训28期,培训814人,并配套就业指导和岗位推荐服务。

此外,融安县零工驿站还深度链接地方特色产业。依托全县超22万亩的金桔产业,驿站精准对接盖膜、采摘、选果等季节性用工高峰,持续为果园输送劳力,有效缓解了“用工荒”与“找活难”,实现产业与就业双赢。

“融安实践的核心,是把零工经济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抓手,将零散就业需求转化为系统的惠民服务,让灵活就业真正成为群众增收的稳定渠道。”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织密驿站网络、创新服务模式、释放政策红利、链接地方产业,融安成功将“零工小市场”打造成撬动“就业大民生”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