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坚实 城镇加速 文明进步 民生改善
融安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亮点之综述篇
“十二五”以来,融安县以做大经济总量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建设柳州市域次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年来,该县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初步统计,与2010年比,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1.54倍,年均增长9.51%(目标12%);工业总产值增长1.75倍,年均增长11.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7倍,年均增长16.6%(目标12.5%);财政收入增长1.72倍,年均增长11.4%(目标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增长2.0倍,年均增长15.3%(目标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倍,年均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倍,年均增长14.9%。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25.52:44.34:30.14发展为27.54:40.19:32.26。
生态型工业雏形初现
“十二五”期间,融安县按照生态工业发展布局,紧紧抓住生态立县、生态强县、生态富县的理念,让生态工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唱主角,坚持走“生态工业”发展路子,走出了具有融安特色的发展之路。
该县以生态工业为抓手,逐步形成以生态竹木加工、制药、制糖、丝绸、能源为主的工业发展格局,红卫竹木深加工区、高泽休闲食品及制药加工区和浮石建材及轻工业区等园区建设步伐加快。特色农业发展迅猛,金桔种植面积达到11.5万亩,融安县获列入《金桔》国家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融安金桔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中国金桔之乡”地位进一步巩固,中药材种植“融安模式”得到推广。
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
柳州至三江高速公路(融安段)、国省道公路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全县137个建制村公路通达率达到100%。完成实施985处水利项目,总投资4.7亿元,实施了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地保护工程、流域整治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G209融安绕城线等一批城镇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城市框架逐步扩大;东方上城等新型居民小区落成,地王商业等商圈发展壮大,污水处理厂、新汽车客运站等公共基础设施竣工,职教中心、文体中心等项目投入使用,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县城建成区面积10.41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到11.38万人,城镇化率为34.3%。
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同步升级
该县还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业资源,重点推进杉木种植和深加工,逐步形成、杉木组培苗的培育、速生杉推广种植、初级板材加工、香杉生态板、环保家具、出口东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利用科技创新实现将一根木头“吃干榨尽”。另外,旅游、现代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加快发展,融安石门仙湖景区获得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园区称号,沙子石岩生态旅游景区成功跻身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融安县以获得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为契机,大力发展风电等绿色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打造广西杉木生态产业链,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率。深入开展“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和生态村镇创建活动,已有7个行政村获自治区命名为生态村。加强耕地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荣获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称号。实施退耕还林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9.18%,生态修复能力得到加强,亲水宜居养生江城建设初见成效。
民生福祉水平不断提高
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民生改善放在首位,统筹社会事业发展,民生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46%,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0.13%以下;137个行政村卫生室全部纳入新农合定点报销医疗机构,新农合覆盖率达到99%以上;累计实现52634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了13个百分点;“月月比”、“长安大舞台”等群众文化品牌影响广泛,成功举办中国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龙舟大赛等重大文体赛事活动。累计提供就业岗位8605个,新增就业4805人。各项民生指标稳居全区前列,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通讯员:谭凯兴 报道
责任编辑:黄颖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