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西柳州融安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今日是:
当前所在位置:

融政办发[2018] 21 号融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融安县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 政府办  |   发布日期: 2018-03-26 11:05    |  作者: 政府办

各乡(镇)人民政府,泗顶矿区管理处,县直各有关单位

人民政府同意融安县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2018326  

融安县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广西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加快推进健康融安建设,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桂政办发〔201780号)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柳州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柳政办2017235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树立大体育、大健康的理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提高人民体质、“未病”预防为中心,发挥体育在促进健康、疾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释放体育在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多元功能。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突破思想和体制障碍,探索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融合的体制机制。坚持资源融合、突出特色,发挥我县资源优势,搭建独具特色的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融合新载体。坚持全民参与、融合共享,发挥政府、社会和市场三轮驱动,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协同发展,共建共享健康融安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促进健康、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搭建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融合发展新平台,深入开展体现群众意愿和地域特色的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现实性强的活动,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全领域、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二)坚持共建共享。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组织、市场推动、媒介联合、群众参与,共同促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在理念、机制、政策、规划、组织、设施、队伍、活动等八个方面深度融合,推动全民健身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休闲旅游、规划建设等融合发展,提高全社会的参与度,使健康福祉惠及广大群众。

(三)坚持改革创新。以利民惠民为目的,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突破旧的政策,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破除利益固化藩篱,清除体制机制障碍,鼓励各地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大胆探索体育和健康领域改革,在医疗、旅游、文化、农业等行业和扶贫攻坚、城镇化发展中融入和强化体育健身的元素和功能,先行先试,总结经验,示范带动,逐步推广。

(四)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融安青山绿水、民族文化、养生长寿、生态农业、宜居环境等资源优势,根据本地全民健身及健康产业发展水平与潜力,部门融合,整合资金、土地等,科学规划、有序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融合发展模式。

三、工作目标

2020年,通过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在理念、机制、政策、规划、组织、设施、队伍、活动等八个方面深度融合,实现八化目标,使我成为在全区有影响、有特点的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先行地区,逐步实现运动融安、休闲融安、健康融安

(一)体育运动全民化。城乡居民健身意识和素养普遍提高。全县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8%以上   

(二)体育健身生活化。体育健身成为城乡居民每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社交方式和时尚方式。体育健身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明显提高,力争总规模超3千万元。   

(三)体育设施便利化。全面改善城乡居民身边可用的体育设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8平方米以上。全县所有的乡(镇)、行政村(社区)建有便捷实用的公共体育设施。县城形成“15分钟健身圈”。

(四)体育锻炼科学化。体医结合等类型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达500以上,每个乡镇(街道)有1—2名文体管理员,每个行政村(社区)有1名专兼职文体管理员。构建国民体质监测站与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建立各级体医结合健康服务中心(站)。   

(五)体育工作制度化。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行业支持、协会组织、社会参与、市场推动、媒介宣传、群众参加”的“大健康和大体育”工作机制。实现各类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六)体育服务智能化。鼓励使用上级部门开发的“体育云平台”智慧健身融合系统。力争在经营性体育场馆推行刷卡和微信支付等新型支付结算方式。

(七)体育组织社会化。基本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建立体育总会和若干单项体育协会。90%以上的乡建有体育组织和健身活动站(点),50%以上的城镇居民和40%以上的农村居民参与其中。    

(八)国民体质健康化。城乡居民体质明显增强和改善,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人数比例90.6%上。城乡慢性病发生率明显下降,医疗支出费用明显降低。全民健身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健康干预的重要手段。

四、工作步骤

开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试点工作周期为3年,分3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启动阶段:20181月,起草融安县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启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试点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82—201912月,全面实施试点工作。

(三)提升阶段:20201—12月,巩固提升,完成试点工作,迎接上级部门的全面评估。

五、主要任务

(一)加强理念融合。引导树立体育健身文化新理念。普及形成“重视体育就是重视民生,关心体育就是关健康、关心群众”的社会共识,把全民健身作为各部门各行业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切入点。实施科学健身传播行动计划,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介,开展健身指导、知识普及、项目推广等专题专栏,制作公益广告、宣传片,大力普及健身知识。讲好群众身边的健身故事,树立科学健身典型。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借助全民健身日、广西体育节及各种节庆活动,宣传体育文化,弘扬掌握一项体育技能,享受一生健康生活新理念,形成崇尚健身、参与体育锻炼的社会新风尚。将全民健身理念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纳入卫生计生和教育部门健康教育体系。

(二)加强机制融合。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和协调融合工作,形成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实施四纳入”“一督查机制,加强组织实施,强化监督评估,切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专栏1 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四纳入”“一督查

四纳入,即将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和中长期预算规划、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目标管理。

一督查,即建立与各级人大、政协和党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协调联动的跟踪调研和督查机制。

专栏2 体育社会组织形成3+N”模式

3+N”模式,即建立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和若干具有本地特色或群众需求的单项体育协会。


建立健全全民健身联建共建机制,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

(三)加强政策融合。把全民健身融入发改、财政、住建、国土、卫生、教育、文化、旅游、农业等部门制定的公共政策和制度体系。构建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融合发展的统筹、评价、监督等方面制度框架,实现政策整合、叠加效应。大力推动试点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简政放权,优化服务,落实和完善对体育行业的税费、工商、土地、金融信贷、招商引资等方面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创新体育消费引导机制,引导保险公司开发场地责任保险、运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

(四)加强规划融合。把体育项目融入到各级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健康发展规划以及教育、农业、林业、文化、旅游等部门发展规划,探索全民健身规划纳入政府多规合一,构建融合工作发展规划体系。其中,重点将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规划与城市规划、建设、绿化旅游、文化休闲相融合,因地制宜地建设体育场地、增加体育设施,并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开放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对新建居住区配建体育设施的要求和标准。老旧小区要因地制宜增建体育设施。

(五)加强组织融合。改革创新体育协会管理体制,加快体育协会与体育行政部门脱钩,政社分开、管办分离。加快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建设,90%以上的城市街道、80%以上的乡)成立有体育组织,城市社区普遍建有体育健身中心(站点),60%以上行政村建有体育健身中心(站点)。重点培育发展在基层开展体育活动的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引导基层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实行注册登记和登记备案相结合,体育社会组织形成3+N”模式。试行体育运动项目一业多会制度。构建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加强体育社会组织与基层党组织以及其他部门社会组织工作融合,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平台,发挥党基层组织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领导,加强体育社会组织联建共建工作,完善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组织支撑体系。

着力建立健全覆盖各级的体医结合健康服务网络;开展体育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建设。

(六)加强设施融合严格执行国家对新建居住区配建体育设施的要求和标准,抓好土地出让和新建住宅区验收环节;加大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20年,建成一个集中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馆、田径场、游泳池、健身步道于一体的体育公园。实现100%的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建有便捷实用的公共体育健身设施。

完善城镇体育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将体育设施与城乡建设规划及教育、旅游、文化、养老、医疗场地设施相衔接。在河堤改造、城镇道路建设、公共空间布局时,增设健身步道、自行车绿道、球类场地等。在自然景区、城市广场及空置场所合理嵌入体育场地设施,提高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

充分发挥融安独特山水和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培育户外运动休闲产业发展徒步、登山、骑行、垂钓等山地、江河、生态户外运动休闲旅游项目,以及赛龙舟、抢花炮等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进体育与旅游、文化、生态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旅游景区发展“体育+”项目,根据旅游景点不同的地形地貌及特色,分别建设别具特色而又与环境相适应的运动场所。开展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创建健身休闲农业示范区和健身休闲农庄。

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鼓励各地采取多种合作模式兴建公共体育场馆。推进行政和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加快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场地进行适应性改造并开放。

(七)加强队伍融合。培训和建立涵盖各行业部门的群众体育管理和指导员队伍。加强体医结合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将运动医学人才培养纳入医疗卫生培养体系,重点引进康复师和运动处方师,着力建设体医结合复合型人才队伍。加强各级医务人员的体育健康管理培训,重点培训基层医生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使其既能开医疗处方,又能开运动处方。建立行政村(社区)文体管理员制度。推广社区体育健康促进计划,设立运动康复保健服务站,开展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运动疗法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专项行动。

(八)加强活动融合。建立健全健身活动县、乡、行政村(社区)三级纵向联动和部门行业横向联动机制,把体育活动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党建、业务工作以及文化、旅游、扶贫等活动中;开展联建共建活动,整合资源组织开展一系列体育比赛和活动;加强重点人群体育活动组织开展。推进国民体质监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等活动。推广和发展群众喜闻乐见或对场地空间要求不高的体育项目;改革创新办赛机制,开展“你点我办”体育服务,向社会征集体育活动方案,建立开门办赛的理念,将部分比赛项目的承办权下放。

以赛事促全民健身普及,办好重大赛事,重点打造“融安县龙舟大赛”这一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结合旅游资源、民族民俗节庆创新举办体育旅游赛事。支持板榄镇举办抢花炮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创新发展体现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是加快推进健康融安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各乡镇、泗顶矿区管理处和县直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将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此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二)切实推进落实。制定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实施方案,分解细化目标任务,落实责任部门和人员,明确完成时限,确保与推进健康柳州建设各项工作相衔接,同部署、同落实。

(三)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以县为主体,有效整合各方资金,通过争取中央支持一点,自治区、市、县区各级财政配套一点,部门整合拨付一点,企业捐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多元化投入方式解决资金问题。特别要善于运用市场化办法,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切实保障工作经费。各地彩票公益金,要按照规定足额用于全民健身事业。

(四)强化监督评估。将深度融合工作列入各级人民政府年度督查内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本级和下级融合工作进展情况定期进行监测分析,并在2020年对实施成效进行全面评估,报告人民政府。

附件融安县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试点工作重点务推进项目分解表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委办人大办政协办。

融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326日印发 

附件

融安县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试点工作重点任务推进项目分解表

序号

重点任务

推进项目

责任部门

完成时间

加强理念融合

1.引导树立体育健身文化理念;构建体育健身文化宣传大格局。

县委宣传部、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2018年启动,持续实施。

2.将全民健身理念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县文明办、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2018年启动,持续实施。

3.将全民健身列入卫生计生和教育部门健康教育体系。

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教育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2018年启动,持续实施。

加强机制融合

4.建立健全各级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县全民健身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20189月前完成。

5.实施“四纳入”、“一督查”机制。

县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2018年启动,持续实施。

6.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长效机制。

县文体新广局、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2018年启动,持续实施。

加强政策融合

7.把全民健身融入各级各部门制定的公共政策和法规体系。

县文体新广局、法制办,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2018年启动,持续实施。

8.构建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融合发展的统筹、评价、监督等方面制度框架。

县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9.简政放权,优化服务,落实和完善对体育行业的税费、工商、土地、金融信贷、招商引资等方面优惠政策。

县国税局、地税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经济贸易局、投资促进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10.创新体育消费引导机制,引导保险公司开发场地责任保险、运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

县文体新广局、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加强规划融合

11.将全民健身规划在空间、项目上纳入政府“多规合一”。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国土资源局、文体新广局、环境保护局、农业局、林业局、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12.新建学校要做好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使用的规划。

县教育局、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13.严格执行国家对新建居住区配建体育设施的要求和标准。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国土资源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14.创建一批健身休闲农业示范区;创建一批健身休闲家庄。

县农业局、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2018年启动,持续实施。

加强组织融合

15.改革创新体育协会管理体制,加快体育协会与体育行政部门脱钩,政社分开、管办分离。

县文体新广局、民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2018年启动,持续实施。

16.健全各级各类体育协会;壮大基层全民健身组织。

县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17.各类社会组织将全民健身纳入本组织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管理考核。

县民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持续实施。

18.加强体育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开展全民健身联建共建工作。

县文体新广局、民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19、着力建立健全覆盖全县各级的体医结合健康服务网络;开展体育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建设。

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202012月底前完成。

加强设施融合

20.规范和完善居住区体育设施建设;开展社区标准化健身中心建设。

县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21.调动各方资源参与健身设施建设,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全民健身场地;加大户外健身设施建设。

县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国土资源局、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202012月底前完成。

22.提高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利用率。

县财政局、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2018年启动,持续实施。

23.加快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场地适应性改造并开放。

县教育局、财政局、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2018年启动,持续实施。

24.建设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建设运动休闲特色乡村。

县发展和改革局、文体新广局、财政局等,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2018年启动,持续实施。

加强队伍融合

25.加强体医结合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26.培训和建立涵盖各行业部门的群众体育管理和指导员队伍。

县文体新广局、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27.推动各级体医结合健康服务中心(站)的建设。

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财政局、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202012月底前完成。

28.建立行政村(社区)文体管理员制度;壮大全民健身服务队伍。

县文体新广局、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加强活动融合

29.实施全民健身活动联动计划。

县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持续实施。

30.将体育作为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党建和业务工作有效开展的载体和平台。

县文明办、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持续实施。

31.把体育融入文化、民族节庆和旅游推介等商务活动中。

县文体新广局、政府办(民宗股)、旅游局、经济贸易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32.改革创新体育赛事的办赛机制。

县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33.推广和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加强重点人群体育活动。

县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34.加强基层文体活动建设;建立社区全民健身联建共建模式。

县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35.举办和申办重大赛事;培育和打造特色品牌赛事。

县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36.推出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体育旅游精品赛事。

融安县文体新广局、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37.实施体育赛事活动扶贫。

县文体新广局、扶贫办,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38.实行工间健身制度。

县文体新广局、总工会,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
×
融政办发

融政办发[2018] 21 号融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融安县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政府办  发布日期:2018-03-26 11:05  作者:政府办

各乡(镇)人民政府,泗顶矿区管理处,县直各有关单位

人民政府同意融安县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2018326  

融安县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广西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加快推进健康融安建设,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桂政办发〔201780号)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柳州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柳政办2017235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树立大体育、大健康的理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提高人民体质、“未病”预防为中心,发挥体育在促进健康、疾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释放体育在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多元功能。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突破思想和体制障碍,探索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融合的体制机制。坚持资源融合、突出特色,发挥我县资源优势,搭建独具特色的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融合新载体。坚持全民参与、融合共享,发挥政府、社会和市场三轮驱动,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协同发展,共建共享健康融安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促进健康、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搭建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融合发展新平台,深入开展体现群众意愿和地域特色的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现实性强的活动,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全领域、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二)坚持共建共享。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组织、市场推动、媒介联合、群众参与,共同促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在理念、机制、政策、规划、组织、设施、队伍、活动等八个方面深度融合,推动全民健身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休闲旅游、规划建设等融合发展,提高全社会的参与度,使健康福祉惠及广大群众。

(三)坚持改革创新。以利民惠民为目的,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突破旧的政策,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破除利益固化藩篱,清除体制机制障碍,鼓励各地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大胆探索体育和健康领域改革,在医疗、旅游、文化、农业等行业和扶贫攻坚、城镇化发展中融入和强化体育健身的元素和功能,先行先试,总结经验,示范带动,逐步推广。

(四)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融安青山绿水、民族文化、养生长寿、生态农业、宜居环境等资源优势,根据本地全民健身及健康产业发展水平与潜力,部门融合,整合资金、土地等,科学规划、有序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融合发展模式。

三、工作目标

2020年,通过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在理念、机制、政策、规划、组织、设施、队伍、活动等八个方面深度融合,实现八化目标,使我成为在全区有影响、有特点的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先行地区,逐步实现运动融安、休闲融安、健康融安

(一)体育运动全民化。城乡居民健身意识和素养普遍提高。全县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8%以上   

(二)体育健身生活化。体育健身成为城乡居民每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社交方式和时尚方式。体育健身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明显提高,力争总规模超3千万元。   

(三)体育设施便利化。全面改善城乡居民身边可用的体育设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8平方米以上。全县所有的乡(镇)、行政村(社区)建有便捷实用的公共体育设施。县城形成“15分钟健身圈”。

(四)体育锻炼科学化。体医结合等类型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达500以上,每个乡镇(街道)有1—2名文体管理员,每个行政村(社区)有1名专兼职文体管理员。构建国民体质监测站与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建立各级体医结合健康服务中心(站)。   

(五)体育工作制度化。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行业支持、协会组织、社会参与、市场推动、媒介宣传、群众参加”的“大健康和大体育”工作机制。实现各类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六)体育服务智能化。鼓励使用上级部门开发的“体育云平台”智慧健身融合系统。力争在经营性体育场馆推行刷卡和微信支付等新型支付结算方式。

(七)体育组织社会化。基本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建立体育总会和若干单项体育协会。90%以上的乡建有体育组织和健身活动站(点),50%以上的城镇居民和40%以上的农村居民参与其中。    

(八)国民体质健康化。城乡居民体质明显增强和改善,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人数比例90.6%上。城乡慢性病发生率明显下降,医疗支出费用明显降低。全民健身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健康干预的重要手段。

四、工作步骤

开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试点工作周期为3年,分3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启动阶段:20181月,起草融安县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启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试点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82—201912月,全面实施试点工作。

(三)提升阶段:20201—12月,巩固提升,完成试点工作,迎接上级部门的全面评估。

五、主要任务

(一)加强理念融合。引导树立体育健身文化新理念。普及形成“重视体育就是重视民生,关心体育就是关健康、关心群众”的社会共识,把全民健身作为各部门各行业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切入点。实施科学健身传播行动计划,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介,开展健身指导、知识普及、项目推广等专题专栏,制作公益广告、宣传片,大力普及健身知识。讲好群众身边的健身故事,树立科学健身典型。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借助全民健身日、广西体育节及各种节庆活动,宣传体育文化,弘扬掌握一项体育技能,享受一生健康生活新理念,形成崇尚健身、参与体育锻炼的社会新风尚。将全民健身理念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纳入卫生计生和教育部门健康教育体系。

(二)加强机制融合。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和协调融合工作,形成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实施四纳入”“一督查机制,加强组织实施,强化监督评估,切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专栏1 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四纳入”“一督查

四纳入,即将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和中长期预算规划、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目标管理。

一督查,即建立与各级人大、政协和党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协调联动的跟踪调研和督查机制。

专栏2 体育社会组织形成3+N”模式

3+N”模式,即建立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和若干具有本地特色或群众需求的单项体育协会。


建立健全全民健身联建共建机制,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

(三)加强政策融合。把全民健身融入发改、财政、住建、国土、卫生、教育、文化、旅游、农业等部门制定的公共政策和制度体系。构建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融合发展的统筹、评价、监督等方面制度框架,实现政策整合、叠加效应。大力推动试点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简政放权,优化服务,落实和完善对体育行业的税费、工商、土地、金融信贷、招商引资等方面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创新体育消费引导机制,引导保险公司开发场地责任保险、运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

(四)加强规划融合。把体育项目融入到各级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健康发展规划以及教育、农业、林业、文化、旅游等部门发展规划,探索全民健身规划纳入政府多规合一,构建融合工作发展规划体系。其中,重点将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规划与城市规划、建设、绿化旅游、文化休闲相融合,因地制宜地建设体育场地、增加体育设施,并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开放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对新建居住区配建体育设施的要求和标准。老旧小区要因地制宜增建体育设施。

(五)加强组织融合。改革创新体育协会管理体制,加快体育协会与体育行政部门脱钩,政社分开、管办分离。加快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建设,90%以上的城市街道、80%以上的乡)成立有体育组织,城市社区普遍建有体育健身中心(站点),60%以上行政村建有体育健身中心(站点)。重点培育发展在基层开展体育活动的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引导基层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实行注册登记和登记备案相结合,体育社会组织形成3+N”模式。试行体育运动项目一业多会制度。构建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加强体育社会组织与基层党组织以及其他部门社会组织工作融合,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平台,发挥党基层组织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领导,加强体育社会组织联建共建工作,完善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组织支撑体系。

着力建立健全覆盖各级的体医结合健康服务网络;开展体育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建设。

(六)加强设施融合严格执行国家对新建居住区配建体育设施的要求和标准,抓好土地出让和新建住宅区验收环节;加大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20年,建成一个集中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馆、田径场、游泳池、健身步道于一体的体育公园。实现100%的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建有便捷实用的公共体育健身设施。

完善城镇体育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将体育设施与城乡建设规划及教育、旅游、文化、养老、医疗场地设施相衔接。在河堤改造、城镇道路建设、公共空间布局时,增设健身步道、自行车绿道、球类场地等。在自然景区、城市广场及空置场所合理嵌入体育场地设施,提高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

充分发挥融安独特山水和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培育户外运动休闲产业发展徒步、登山、骑行、垂钓等山地、江河、生态户外运动休闲旅游项目,以及赛龙舟、抢花炮等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进体育与旅游、文化、生态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旅游景区发展“体育+”项目,根据旅游景点不同的地形地貌及特色,分别建设别具特色而又与环境相适应的运动场所。开展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创建健身休闲农业示范区和健身休闲农庄。

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鼓励各地采取多种合作模式兴建公共体育场馆。推进行政和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加快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场地进行适应性改造并开放。

(七)加强队伍融合。培训和建立涵盖各行业部门的群众体育管理和指导员队伍。加强体医结合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将运动医学人才培养纳入医疗卫生培养体系,重点引进康复师和运动处方师,着力建设体医结合复合型人才队伍。加强各级医务人员的体育健康管理培训,重点培训基层医生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使其既能开医疗处方,又能开运动处方。建立行政村(社区)文体管理员制度。推广社区体育健康促进计划,设立运动康复保健服务站,开展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运动疗法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专项行动。

(八)加强活动融合。建立健全健身活动县、乡、行政村(社区)三级纵向联动和部门行业横向联动机制,把体育活动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党建、业务工作以及文化、旅游、扶贫等活动中;开展联建共建活动,整合资源组织开展一系列体育比赛和活动;加强重点人群体育活动组织开展。推进国民体质监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等活动。推广和发展群众喜闻乐见或对场地空间要求不高的体育项目;改革创新办赛机制,开展“你点我办”体育服务,向社会征集体育活动方案,建立开门办赛的理念,将部分比赛项目的承办权下放。

以赛事促全民健身普及,办好重大赛事,重点打造“融安县龙舟大赛”这一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结合旅游资源、民族民俗节庆创新举办体育旅游赛事。支持板榄镇举办抢花炮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创新发展体现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是加快推进健康融安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各乡镇、泗顶矿区管理处和县直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将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此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二)切实推进落实。制定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实施方案,分解细化目标任务,落实责任部门和人员,明确完成时限,确保与推进健康柳州建设各项工作相衔接,同部署、同落实。

(三)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以县为主体,有效整合各方资金,通过争取中央支持一点,自治区、市、县区各级财政配套一点,部门整合拨付一点,企业捐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多元化投入方式解决资金问题。特别要善于运用市场化办法,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切实保障工作经费。各地彩票公益金,要按照规定足额用于全民健身事业。

(四)强化监督评估。将深度融合工作列入各级人民政府年度督查内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本级和下级融合工作进展情况定期进行监测分析,并在2020年对实施成效进行全面评估,报告人民政府。

附件融安县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试点工作重点务推进项目分解表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委办人大办政协办。

融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326日印发 

附件

融安县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试点工作重点任务推进项目分解表

序号

重点任务

推进项目

责任部门

完成时间

加强理念融合

1.引导树立体育健身文化理念;构建体育健身文化宣传大格局。

县委宣传部、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2018年启动,持续实施。

2.将全民健身理念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县文明办、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2018年启动,持续实施。

3.将全民健身列入卫生计生和教育部门健康教育体系。

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教育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2018年启动,持续实施。

加强机制融合

4.建立健全各级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县全民健身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20189月前完成。

5.实施“四纳入”、“一督查”机制。

县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2018年启动,持续实施。

6.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长效机制。

县文体新广局、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2018年启动,持续实施。

加强政策融合

7.把全民健身融入各级各部门制定的公共政策和法规体系。

县文体新广局、法制办,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2018年启动,持续实施。

8.构建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融合发展的统筹、评价、监督等方面制度框架。

县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9.简政放权,优化服务,落实和完善对体育行业的税费、工商、土地、金融信贷、招商引资等方面优惠政策。

县国税局、地税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经济贸易局、投资促进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10.创新体育消费引导机制,引导保险公司开发场地责任保险、运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

县文体新广局、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加强规划融合

11.将全民健身规划在空间、项目上纳入政府“多规合一”。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国土资源局、文体新广局、环境保护局、农业局、林业局、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12.新建学校要做好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使用的规划。

县教育局、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13.严格执行国家对新建居住区配建体育设施的要求和标准。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国土资源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14.创建一批健身休闲农业示范区;创建一批健身休闲家庄。

县农业局、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2018年启动,持续实施。

加强组织融合

15.改革创新体育协会管理体制,加快体育协会与体育行政部门脱钩,政社分开、管办分离。

县文体新广局、民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2018年启动,持续实施。

16.健全各级各类体育协会;壮大基层全民健身组织。

县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17.各类社会组织将全民健身纳入本组织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管理考核。

县民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持续实施。

18.加强体育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开展全民健身联建共建工作。

县文体新广局、民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19、着力建立健全覆盖全县各级的体医结合健康服务网络;开展体育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建设。

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202012月底前完成。

加强设施融合

20.规范和完善居住区体育设施建设;开展社区标准化健身中心建设。

县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21.调动各方资源参与健身设施建设,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全民健身场地;加大户外健身设施建设。

县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国土资源局、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202012月底前完成。

22.提高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利用率。

县财政局、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2018年启动,持续实施。

23.加快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场地适应性改造并开放。

县教育局、财政局、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2018年启动,持续实施。

24.建设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建设运动休闲特色乡村。

县发展和改革局、文体新广局、财政局等,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2018年启动,持续实施。

加强队伍融合

25.加强体医结合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26.培训和建立涵盖各行业部门的群众体育管理和指导员队伍。

县文体新广局、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27.推动各级体医结合健康服务中心(站)的建设。

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财政局、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202012月底前完成。

28.建立行政村(社区)文体管理员制度;壮大全民健身服务队伍。

县文体新广局、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加强活动融合

29.实施全民健身活动联动计划。

县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持续实施。

30.将体育作为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党建和业务工作有效开展的载体和平台。

县文明办、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持续实施。

31.把体育融入文化、民族节庆和旅游推介等商务活动中。

县文体新广局、政府办(民宗股)、旅游局、经济贸易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32.改革创新体育赛事的办赛机制。

县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33.推广和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加强重点人群体育活动。

县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34.加强基层文体活动建设;建立社区全民健身联建共建模式。

县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35.举办和申办重大赛事;培育和打造特色品牌赛事。

县文体新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36.推出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体育旅游精品赛事。

融安县文体新广局、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37.实施体育赛事活动扶贫。

县文体新广局、扶贫办,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

38.实行工间健身制度。

县文体新广局、总工会,各乡(镇)人民政府等。

持续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