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西柳州融安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今日是:
当前所在位置:

融政发〔2018〕26号融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融安县开展“一事通办”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 政府办  |   发布日期: 2018-12-13 09:59    |  作者: 政府办

各乡(镇)人民政府,泗顶矿区管理处,县直各有关单位:

经研究,现将《融安县开展“一事通办”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81212

融安县开展“一事通办”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推进“一事通办”改革若干措施的通知》(桂政发201828)《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柳州市开展“一事通办”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柳政发201845)精神,为推进“一事通办”改革,向企业和群众提供更有质量、更为高效的政务服务,实现利企便民,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一事通办改革的意义

对企业和群众而言,为完成一个生产、生活行为,需要到政府部门、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以及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事业单位,办理一个或一个以上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对于政府而言,为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情”,可能涉及一个或多个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同时这些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也可能涉及一个或多个部门、一个或多个层级。按照“最多跑一次”的要求,依托政务服务“一张网”,优化再造办事流程,创新工作模式,从受理申请到作出办理决定、形成办理结果的全过程一窗受理、协同办理、一次办成,达到利企便民目标。

二、总体目标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创新体制机制,着力解决政务服务中突出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着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动“一事通办”改革,促进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打造有利于就业创业、有利于为市场主体减负、有利于促进社会投资、有利于改善营商环境、有利于增进群众福祉的政务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加快实现“两个建成”提供有力支撑。

全面梳理各部门、各乡(镇)的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确认、行政奖励、行政裁决和其他行政权力等7类行政权力事项)、公共服务事项“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清单,以办理“一件事情”为标准再造流程,形成“一事通办”办事清单。

三、主要措施

(一)优化再造流程,创新服务模式

1.推进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再造。以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为标准,按照“最多跑一次”要求,推进相关办理事项归并整合,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创新工作模式,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压缩办理时限。

2.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审批模式。健全完善部门间协调机制,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实行牵头部门首办负责制,明确联合审批事项的首办部门即为牵头部门,强化牵头部门的协调作用,实现部门协同办理、集成服务。按照线上线下融合的要求,建设全县政务服务“一窗受理”信息平台,实现“一窗受理”、“一事通办”。

3.统一编制发布“一事通办”事项清单。根据工作实际,对法律法规和政策禁止性规定外的事项,需编制县、乡(镇)二级“一次性告知”、“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3张清单,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进一步提升审批服务效能。合法合规的事项“马上办”,减少企业和群众现场办理等候时间。积极推行“网上办”,凡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切实提高网上办理比例。除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外,有条件的部门8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能办。已在实体大厅办理的事项,不得要求企业和群众补填网上流程。面向个人的事项“就近办”,完善基层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功能,将审批服务延伸到乡(镇)、村(社区),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推动一般事项“不见面”、复杂事项“一次办”,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申报材料齐全的原则上一次办结;需要现场踏勘、技术审查、听证论证的,实行马上响应、联合办理和限时办结。公布县、乡(镇)政府“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政务服务事项目录,201810月底前实现全覆盖。编制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

4.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建立完善统筹协调、监督考核、容缺受理、统一收费、全程代理、邮寄送达、评价反馈、业务培训、人员管理、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加快形成健全的制度保障体系。

5.照章一次办。实行“营业执照、印章备案、印章刻制”一次办理,并采取营业执照及印章寄递送达的方式,实现“最多跑一次”或零见面办理。

(二)建立完善“一事通办”审批服务标准规范

1.推行“一次性告知、一张表受理”。聚焦不动产登记、市场准入、企业投资、建设工程、民生事务等办理量大、企业和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重点事项,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减跑动次数”和“八统一”(事项名称统一、事项编码统一、适用依据统一、申请材料统一、办事流程统一、业务经办流程统一、办理时限统一、表单内容统一)要求,逐项编制标准化工作流程和办事指南,推行一次性告知、一张表受理。消除审批服务中的模糊条款,对“其他材料”、“有关材料”、“相关证明”等逐一予以明确。不能明确的,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对上一个审批服务环节已收取的申报材料,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交。

2.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围绕“一事项一标准、一流程一规范”目标,制定“一事通办”工作规范,统一行政许可标准、电子文档存档数据规范、数据库建设规范、事中事后监管标准等。

(三)打造高效便民的政务服务“一张网”

1.加快推进网上办事互联互通。坚持联网通办是原则、孤网是例外,政务服务上网是原则、不上网是例外,原则上不再批准单个部门建设孤立信息系统。建立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互联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除法律规定或涉密等外,政务服务事项均应纳入平台办理,切实提高网上办理比例。2018年,政务服务“一张网”基本建成,80%以上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2019年,政务服务“一张网”全面建成,90%以上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2020年,力争80%以上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一次不用跑”。推动更多便民服务事项通过互联网移动端办理,提高网上办事精细化水平,让办事更快捷、服务更优质。

2.加快建设政务服务信息化支撑体系。坚持“以统为主、统分结合”,按照统一标准、统一门户、统一认证、统一支付、统一物流、统一咨询、统一投诉、统一监管的要求,配合建设全区统一的业务办理系统,加快审批信息系统转型升级。配合构建全区统一的身份认证、电子印章、电子证照共享三个支撑平台,推动统一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电子监察、服务评估、用户体验监测四大重点的应用,推进审批智能化、服务自助化和办事移动化。构建政务服务自助化网络,推行政务服务智能手机APP,推进服务事项24小时自助办理。

3.加快推进信息共享。按照“无条件归集、有条件利用”原则,加快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凡是可以通过信息共享的,一律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交。配合自治区优化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工作,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配合建设全区统一的电子证照库、社会信用库、人口库、法人库、地理空间信息库等基础数据库。以信息共享的完整性、准确性、可用性、实时性为主要指标,按照全区信息共享“红黑榜”制度,全面推进更大范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4.创新行政审批监管模式。大力推行以智能手机APP为主要监管手段、以电子证照和现场影像为监管依据的“互联网+监管”信息化体系。

(四)健全完善政务服务体系

1.推动园区政务服务大提升。制定出台开展园区政务服务大提升活动的实施意见,推动政务服务“入园进企”,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园区政务服务常态化机制,推动建立部门联系辖区企业机制,开展常态化、点对点的精准服务,强化和提升园区政务服务能力,力争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园区办事不出园区”,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园区。

2.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办理。依据行政相对人提出申请而办理的7类行政权力事项(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奖励、其他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统一纳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实行“一窗进出”,“一站式”办结,禁止“明进暗不进”和“两头受理”。

3.优化办事网点布局。各有关部门的政务服务事项除了车辆管理等特殊事项外,都要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原则上不再保留政府部门自设的服务大厅。综合考虑地理位置、交通线路、可办事项等方面因素,合理布局各办事网点,积极打造“1小时政务服务圈”。

4.创新基层政务服务模式。加快推动权限下放到位,除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得下放的权限外,对具备实施条件的乡(镇)、村(社区),所有权限应做到应放尽放。根据已下放权限,以乡(镇)、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载体,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向乡(镇)、村(社区)延伸。建立“乡(镇)、村(社区)前台综合受理,县级后台分类办理,乡(镇)、村(社区)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流程,逐步实现县、乡(镇)政务服务事项的一窗办理、一平台共享、全县域通办和全流程效能监督。

(五)推进重点领域“一事通办”改革

 1.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和商事登记改革。进一步依托广西投资项目在线并联审批监管平台。推进在建设工程领域实行联合勘验、联合审图、联合测绘、联合验收。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多评合一”、并联审批。对国家鼓励类企业投资项目探索不再审批。在实行“多规合一”基础上,探索“规划同评”。推行外资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套表格、一口办理”,做到“无纸化”、“零见面”、“零收费”。探索推进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全面实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加强政府部门涉企信息归集工作。

    2.深化民生服务便利化改革。针对住房、教育、卫生、民政、社保、就业、公安、水电气等政务服务事项,尤其是不动产登记、住房公积金提取和贷款申请等事项,在精简办事材料、推进数据共享的基础上,推动以身份证为主要标识办理。

(六)建立政务服务“容缺受理”机制

1.对政务服务事项实行“容缺后补”。政务服务事项实行非主审要件缺项受理和审批的“容缺后补”制度,制定动态调整的容缺受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按照《广西政务服务容缺受理制度》和各单位容缺受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开展容缺受理工作。按照“提前介入、能快则快”的原则,逐项厘清行政审批事项主要申报材料和容缺材料,扩大“容缺后补”事项范围,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降低办事成本。

2.对诚实守信的行政相对人实行“容缺后补”。对诚信示范企业、“守合同重信用”公示企业等诚信典型和连续三年无不良信用记录的行政相对人(税务服务“容缺后补”对象为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的纳税人),在政务服务事项办理过程中,同等条件下优先办理,加快办理速度。

(七)全面开展“减证便民”行动

1.加快清除各类无谓证明。大力清理烦扰企业和群众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各类无谓证明,减少盖章、审核、备案、确认、告知等各种繁琐环节和手续。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来证明的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能被其他材料涵盖或替代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一律取消。

2.建立全县统一规范的证明事项清单。推进上下纵向、职能部门横向的政务信息共享,从源头上避免“奇葩”证明等现象。201812月底前,建立统一规范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保留和取消的证明事项清单,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企业和群众“办证难、办事难”等问题。

(八)加强中介服务事项和中介服务机构管理

1.对中介服务事项实行清单管理和动态管理。除依照法律法规保留为行政审批必要条件的中介服务事项外,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擅自新增或变相新增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确需新增的,必须进行必要性、合理性、合法性审查论证,依照法定程序设定并纳入清单管理。各部门要根据国务院、自治区的决定及时调整本地区本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目录,及时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2.加强中介服务市场管理。放宽中介服务市场准入,鼓励支持各类资本进入中介服务行业和领域,破除中介服务垄断,营造服务高效、公平竞争、监督有力的中介服务市场环境。依托全区政务服务“一张网”建立网上“中介超市”,中介服务机构“零门槛、零限制”入驻,统一规范管理,实现网上展示、网上竞价、网上中标、网上评价。政府部门在审批过程中委托开展的技术性服务活动,服务费用一律由部门支付并纳入部门预算。强化中介服务监管,全面开展中介服务信用评价,建立健全中介服务机构退出机制。

(九)着力深化政务公开

1.推进政务服务全过程公开。凡是与政务服务改革有关的决策、措施都应依法纳入主动公开范畴,及时在政府网站公开。“一事通办”事项清单、服务指南、办理流程、服务标准、保障措施等应及时、全面向社会公开并动态调整,向公众作出明白无误的承诺,让公众全程明晰“一事”如何“通办”。

2.重大行政决策预公开。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程项目,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政府在作出决策之前,应向社会公布决策草案、决策依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把听取意见的情况和政府的采纳情况公之于众。以需求为导向,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意见征集”栏目或其他方式收集群众和企业在从事营商活动中遇到的痛点、难点和堵点,以及相关的意见建议、诉求和期盼等。

3.加强政策培训和解读。通过新闻发布会、在线访谈、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深入解读重大政策和改革措施,及时准确传递权威信息和政策意图。围绕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重大专项规划、财政预决算、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制定完善相关的主动公开目录,细化公开事项、内容、时限、载体、责任主体、监督渠道等。

(十)推进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建设

1.整合各类政务热线电话。201812月底前,全面开展清理、整合各类政务热线电话工作。除110120119等紧急类和个别因专业性强、集成度高、咨询服务量大确需保留的热线外,将工商、质监、食品药品、价格、医疗卫生等其他领域的政务热线整合到统一的12345热线平台(以下简称“统一平台”)进行管理,并与全区政务服务“一张网”对接,实现“一号对外”、“一站式服务”。整合之后,原有的政府部门热线不再直接接收咨询和投诉举报,实行统一的投诉、举报、咨询、建议服务。

2.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建立集中管理、统一受理、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评价反馈、行政问责的运行机制。建立“统一平台”的建设标准、服务标准和评价标准等标准体系。“统一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人员队伍和网络资源,通过整合原有各类平台涉及的机构编制和人、财、物资源,统筹建立日常运行机构。热线接听、接线员招聘培训、信息系统维护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自主聘用人员等方式解决。

(十一)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1.建立健全监管体制机制。按照权责对等、权责一致和“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厘清审批和监管权责边界,健全和完善工作会商、联合核验、业务协同和信息互通的审管衔接机制。构建“部门专业执法+综合行政执法”的行政执法体系,科学划转综合执法事项,合理配置行政执法力量,推进跨部门综合执法。

2.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按照企业、群众到政府办“一件事”“最多跑一次”要求,建立以信用承诺、信息公示为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实现“事前管标准、事中管检查、事后管处罚、信用管终身”。梳理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检查等执法类职权事项,规范程序、行为和自由裁量权,推进严格公正规范文明执法。推行跨部门双随机抽查监管,构建“部门联合、随机抽查、按标监管”的一次到位机制,提高监管效能。完善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涉及公共利益、公众普遍关注、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行政执法信息,应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开。

3.健全“一事通办”信用联合奖惩机制。推进诚信典型“红名单”和严重失信主体“黑名单”制度建设。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加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存储和应用,并与政府部门许可、处罚和监管工作有效衔接。

四、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87月中旬前)

1.县政管办牵头全县“一事通办”改革工作的开展,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全县“一事通办”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报市政管办备案,并做好培训、协调、沟通工作。

2.各项工作任务牵头部门会同配合单位按照责任清单要求(见附件)制定牵头工作任务实施方案,紧扣时间节点,倒排工作计划,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并将实施方案报县政管办备案。

(二)推进阶段(20187月—11月)

各乡(镇)、各部门按照责任清单要求(见附件)和具体实施方案有力推动工作落实。建立进度报告工作机制,具体报告方式由各项工作任务牵头部门制定,各牵头部门汇总后按要求上报县政管办。

(三)成果验收和完善阶段(201812月底前)

1.建立政务服务“容缺受理”机制20188月底前,公布县、乡(镇)各部门《容缺受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

2.编制和公布三张清单20189月底前,县政管办将“一次性告知”、“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3张清单公布在县人民政府网站平台显著位置。同时各有关部门将本部门3张清单在部门网站进行公开。乡(镇)3张清单按政务公开规定进行公开。

3.推进重点领域“一事通办”改革201810月底前,公布第一批县、乡(镇)两级涉及多部门“一事通办”事项清单,11月底前公布第二批清单。

4.全面开展“减证便民”行动2018年底前,县、乡(镇)、村公布各级的保留和取消证明事项清单。

5.推进政务服务集中办理。2018年底前,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统一纳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实行“一窗进出”,“一站式”办结。

6.全面推行政务服务“网上办”。2018年底前,除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外,有条件的部门应实现8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网上能办。

(四)总结考评阶段(20192月底前)

县政管办会同县绩效办对本级开展“一事通办”改革工作进行绩效考评。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各乡(镇)要高度重视深入推进“一事通办”改革工作,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严格落实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分解任务,明确时间节点,将改革任务清单化、项目化,明确时间表、责任链,确保政务服务改革措施落地生效。

(二)加强协同配合。各部门、各乡(镇)要严格按照本方案要求开展相关工作。各部门、各乡(镇)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一事通办”改革工作有序开展。

(三)加强监督考核。要制定完善科学有效的优化政务服务监督考评指标体系和科学可行的考评办法,将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与绩效考评工作挂钩,加强考核结果运用。

附件:融安县推进“一事通办”改革责任清单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县委,县人大,县政协。

  融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1212日印发


融政发

融政发〔2018〕26号融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融安县开展“一事通办”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政府办  发布日期:2018-12-13 09:59  作者:政府办

各乡(镇)人民政府,泗顶矿区管理处,县直各有关单位:

经研究,现将《融安县开展“一事通办”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81212

融安县开展“一事通办”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推进“一事通办”改革若干措施的通知》(桂政发201828)《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柳州市开展“一事通办”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柳政发201845)精神,为推进“一事通办”改革,向企业和群众提供更有质量、更为高效的政务服务,实现利企便民,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一事通办改革的意义

对企业和群众而言,为完成一个生产、生活行为,需要到政府部门、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以及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事业单位,办理一个或一个以上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对于政府而言,为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情”,可能涉及一个或多个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同时这些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也可能涉及一个或多个部门、一个或多个层级。按照“最多跑一次”的要求,依托政务服务“一张网”,优化再造办事流程,创新工作模式,从受理申请到作出办理决定、形成办理结果的全过程一窗受理、协同办理、一次办成,达到利企便民目标。

二、总体目标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创新体制机制,着力解决政务服务中突出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着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动“一事通办”改革,促进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打造有利于就业创业、有利于为市场主体减负、有利于促进社会投资、有利于改善营商环境、有利于增进群众福祉的政务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加快实现“两个建成”提供有力支撑。

全面梳理各部门、各乡(镇)的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确认、行政奖励、行政裁决和其他行政权力等7类行政权力事项)、公共服务事项“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清单,以办理“一件事情”为标准再造流程,形成“一事通办”办事清单。

三、主要措施

(一)优化再造流程,创新服务模式

1.推进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再造。以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为标准,按照“最多跑一次”要求,推进相关办理事项归并整合,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创新工作模式,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压缩办理时限。

2.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审批模式。健全完善部门间协调机制,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实行牵头部门首办负责制,明确联合审批事项的首办部门即为牵头部门,强化牵头部门的协调作用,实现部门协同办理、集成服务。按照线上线下融合的要求,建设全县政务服务“一窗受理”信息平台,实现“一窗受理”、“一事通办”。

3.统一编制发布“一事通办”事项清单。根据工作实际,对法律法规和政策禁止性规定外的事项,需编制县、乡(镇)二级“一次性告知”、“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3张清单,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进一步提升审批服务效能。合法合规的事项“马上办”,减少企业和群众现场办理等候时间。积极推行“网上办”,凡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切实提高网上办理比例。除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外,有条件的部门8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能办。已在实体大厅办理的事项,不得要求企业和群众补填网上流程。面向个人的事项“就近办”,完善基层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功能,将审批服务延伸到乡(镇)、村(社区),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推动一般事项“不见面”、复杂事项“一次办”,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申报材料齐全的原则上一次办结;需要现场踏勘、技术审查、听证论证的,实行马上响应、联合办理和限时办结。公布县、乡(镇)政府“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政务服务事项目录,201810月底前实现全覆盖。编制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

4.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建立完善统筹协调、监督考核、容缺受理、统一收费、全程代理、邮寄送达、评价反馈、业务培训、人员管理、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加快形成健全的制度保障体系。

5.照章一次办。实行“营业执照、印章备案、印章刻制”一次办理,并采取营业执照及印章寄递送达的方式,实现“最多跑一次”或零见面办理。

(二)建立完善“一事通办”审批服务标准规范

1.推行“一次性告知、一张表受理”。聚焦不动产登记、市场准入、企业投资、建设工程、民生事务等办理量大、企业和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重点事项,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减跑动次数”和“八统一”(事项名称统一、事项编码统一、适用依据统一、申请材料统一、办事流程统一、业务经办流程统一、办理时限统一、表单内容统一)要求,逐项编制标准化工作流程和办事指南,推行一次性告知、一张表受理。消除审批服务中的模糊条款,对“其他材料”、“有关材料”、“相关证明”等逐一予以明确。不能明确的,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对上一个审批服务环节已收取的申报材料,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交。

2.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围绕“一事项一标准、一流程一规范”目标,制定“一事通办”工作规范,统一行政许可标准、电子文档存档数据规范、数据库建设规范、事中事后监管标准等。

(三)打造高效便民的政务服务“一张网”

1.加快推进网上办事互联互通。坚持联网通办是原则、孤网是例外,政务服务上网是原则、不上网是例外,原则上不再批准单个部门建设孤立信息系统。建立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互联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除法律规定或涉密等外,政务服务事项均应纳入平台办理,切实提高网上办理比例。2018年,政务服务“一张网”基本建成,80%以上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2019年,政务服务“一张网”全面建成,90%以上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2020年,力争80%以上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一次不用跑”。推动更多便民服务事项通过互联网移动端办理,提高网上办事精细化水平,让办事更快捷、服务更优质。

2.加快建设政务服务信息化支撑体系。坚持“以统为主、统分结合”,按照统一标准、统一门户、统一认证、统一支付、统一物流、统一咨询、统一投诉、统一监管的要求,配合建设全区统一的业务办理系统,加快审批信息系统转型升级。配合构建全区统一的身份认证、电子印章、电子证照共享三个支撑平台,推动统一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电子监察、服务评估、用户体验监测四大重点的应用,推进审批智能化、服务自助化和办事移动化。构建政务服务自助化网络,推行政务服务智能手机APP,推进服务事项24小时自助办理。

3.加快推进信息共享。按照“无条件归集、有条件利用”原则,加快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凡是可以通过信息共享的,一律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交。配合自治区优化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工作,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配合建设全区统一的电子证照库、社会信用库、人口库、法人库、地理空间信息库等基础数据库。以信息共享的完整性、准确性、可用性、实时性为主要指标,按照全区信息共享“红黑榜”制度,全面推进更大范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4.创新行政审批监管模式。大力推行以智能手机APP为主要监管手段、以电子证照和现场影像为监管依据的“互联网+监管”信息化体系。

(四)健全完善政务服务体系

1.推动园区政务服务大提升。制定出台开展园区政务服务大提升活动的实施意见,推动政务服务“入园进企”,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园区政务服务常态化机制,推动建立部门联系辖区企业机制,开展常态化、点对点的精准服务,强化和提升园区政务服务能力,力争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园区办事不出园区”,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园区。

2.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办理。依据行政相对人提出申请而办理的7类行政权力事项(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奖励、其他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统一纳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实行“一窗进出”,“一站式”办结,禁止“明进暗不进”和“两头受理”。

3.优化办事网点布局。各有关部门的政务服务事项除了车辆管理等特殊事项外,都要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原则上不再保留政府部门自设的服务大厅。综合考虑地理位置、交通线路、可办事项等方面因素,合理布局各办事网点,积极打造“1小时政务服务圈”。

4.创新基层政务服务模式。加快推动权限下放到位,除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得下放的权限外,对具备实施条件的乡(镇)、村(社区),所有权限应做到应放尽放。根据已下放权限,以乡(镇)、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载体,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向乡(镇)、村(社区)延伸。建立“乡(镇)、村(社区)前台综合受理,县级后台分类办理,乡(镇)、村(社区)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流程,逐步实现县、乡(镇)政务服务事项的一窗办理、一平台共享、全县域通办和全流程效能监督。

(五)推进重点领域“一事通办”改革

 1.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和商事登记改革。进一步依托广西投资项目在线并联审批监管平台。推进在建设工程领域实行联合勘验、联合审图、联合测绘、联合验收。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多评合一”、并联审批。对国家鼓励类企业投资项目探索不再审批。在实行“多规合一”基础上,探索“规划同评”。推行外资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套表格、一口办理”,做到“无纸化”、“零见面”、“零收费”。探索推进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全面实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加强政府部门涉企信息归集工作。

    2.深化民生服务便利化改革。针对住房、教育、卫生、民政、社保、就业、公安、水电气等政务服务事项,尤其是不动产登记、住房公积金提取和贷款申请等事项,在精简办事材料、推进数据共享的基础上,推动以身份证为主要标识办理。

(六)建立政务服务“容缺受理”机制

1.对政务服务事项实行“容缺后补”。政务服务事项实行非主审要件缺项受理和审批的“容缺后补”制度,制定动态调整的容缺受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按照《广西政务服务容缺受理制度》和各单位容缺受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开展容缺受理工作。按照“提前介入、能快则快”的原则,逐项厘清行政审批事项主要申报材料和容缺材料,扩大“容缺后补”事项范围,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降低办事成本。

2.对诚实守信的行政相对人实行“容缺后补”。对诚信示范企业、“守合同重信用”公示企业等诚信典型和连续三年无不良信用记录的行政相对人(税务服务“容缺后补”对象为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的纳税人),在政务服务事项办理过程中,同等条件下优先办理,加快办理速度。

(七)全面开展“减证便民”行动

1.加快清除各类无谓证明。大力清理烦扰企业和群众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各类无谓证明,减少盖章、审核、备案、确认、告知等各种繁琐环节和手续。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来证明的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能被其他材料涵盖或替代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一律取消。

2.建立全县统一规范的证明事项清单。推进上下纵向、职能部门横向的政务信息共享,从源头上避免“奇葩”证明等现象。201812月底前,建立统一规范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保留和取消的证明事项清单,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企业和群众“办证难、办事难”等问题。

(八)加强中介服务事项和中介服务机构管理

1.对中介服务事项实行清单管理和动态管理。除依照法律法规保留为行政审批必要条件的中介服务事项外,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擅自新增或变相新增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确需新增的,必须进行必要性、合理性、合法性审查论证,依照法定程序设定并纳入清单管理。各部门要根据国务院、自治区的决定及时调整本地区本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目录,及时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2.加强中介服务市场管理。放宽中介服务市场准入,鼓励支持各类资本进入中介服务行业和领域,破除中介服务垄断,营造服务高效、公平竞争、监督有力的中介服务市场环境。依托全区政务服务“一张网”建立网上“中介超市”,中介服务机构“零门槛、零限制”入驻,统一规范管理,实现网上展示、网上竞价、网上中标、网上评价。政府部门在审批过程中委托开展的技术性服务活动,服务费用一律由部门支付并纳入部门预算。强化中介服务监管,全面开展中介服务信用评价,建立健全中介服务机构退出机制。

(九)着力深化政务公开

1.推进政务服务全过程公开。凡是与政务服务改革有关的决策、措施都应依法纳入主动公开范畴,及时在政府网站公开。“一事通办”事项清单、服务指南、办理流程、服务标准、保障措施等应及时、全面向社会公开并动态调整,向公众作出明白无误的承诺,让公众全程明晰“一事”如何“通办”。

2.重大行政决策预公开。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程项目,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政府在作出决策之前,应向社会公布决策草案、决策依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把听取意见的情况和政府的采纳情况公之于众。以需求为导向,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意见征集”栏目或其他方式收集群众和企业在从事营商活动中遇到的痛点、难点和堵点,以及相关的意见建议、诉求和期盼等。

3.加强政策培训和解读。通过新闻发布会、在线访谈、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深入解读重大政策和改革措施,及时准确传递权威信息和政策意图。围绕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重大专项规划、财政预决算、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制定完善相关的主动公开目录,细化公开事项、内容、时限、载体、责任主体、监督渠道等。

(十)推进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建设

1.整合各类政务热线电话。201812月底前,全面开展清理、整合各类政务热线电话工作。除110120119等紧急类和个别因专业性强、集成度高、咨询服务量大确需保留的热线外,将工商、质监、食品药品、价格、医疗卫生等其他领域的政务热线整合到统一的12345热线平台(以下简称“统一平台”)进行管理,并与全区政务服务“一张网”对接,实现“一号对外”、“一站式服务”。整合之后,原有的政府部门热线不再直接接收咨询和投诉举报,实行统一的投诉、举报、咨询、建议服务。

2.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建立集中管理、统一受理、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评价反馈、行政问责的运行机制。建立“统一平台”的建设标准、服务标准和评价标准等标准体系。“统一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人员队伍和网络资源,通过整合原有各类平台涉及的机构编制和人、财、物资源,统筹建立日常运行机构。热线接听、接线员招聘培训、信息系统维护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自主聘用人员等方式解决。

(十一)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1.建立健全监管体制机制。按照权责对等、权责一致和“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厘清审批和监管权责边界,健全和完善工作会商、联合核验、业务协同和信息互通的审管衔接机制。构建“部门专业执法+综合行政执法”的行政执法体系,科学划转综合执法事项,合理配置行政执法力量,推进跨部门综合执法。

2.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按照企业、群众到政府办“一件事”“最多跑一次”要求,建立以信用承诺、信息公示为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实现“事前管标准、事中管检查、事后管处罚、信用管终身”。梳理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检查等执法类职权事项,规范程序、行为和自由裁量权,推进严格公正规范文明执法。推行跨部门双随机抽查监管,构建“部门联合、随机抽查、按标监管”的一次到位机制,提高监管效能。完善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涉及公共利益、公众普遍关注、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行政执法信息,应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开。

3.健全“一事通办”信用联合奖惩机制。推进诚信典型“红名单”和严重失信主体“黑名单”制度建设。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加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存储和应用,并与政府部门许可、处罚和监管工作有效衔接。

四、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87月中旬前)

1.县政管办牵头全县“一事通办”改革工作的开展,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全县“一事通办”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报市政管办备案,并做好培训、协调、沟通工作。

2.各项工作任务牵头部门会同配合单位按照责任清单要求(见附件)制定牵头工作任务实施方案,紧扣时间节点,倒排工作计划,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并将实施方案报县政管办备案。

(二)推进阶段(20187月—11月)

各乡(镇)、各部门按照责任清单要求(见附件)和具体实施方案有力推动工作落实。建立进度报告工作机制,具体报告方式由各项工作任务牵头部门制定,各牵头部门汇总后按要求上报县政管办。

(三)成果验收和完善阶段(201812月底前)

1.建立政务服务“容缺受理”机制20188月底前,公布县、乡(镇)各部门《容缺受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

2.编制和公布三张清单20189月底前,县政管办将“一次性告知”、“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3张清单公布在县人民政府网站平台显著位置。同时各有关部门将本部门3张清单在部门网站进行公开。乡(镇)3张清单按政务公开规定进行公开。

3.推进重点领域“一事通办”改革201810月底前,公布第一批县、乡(镇)两级涉及多部门“一事通办”事项清单,11月底前公布第二批清单。

4.全面开展“减证便民”行动2018年底前,县、乡(镇)、村公布各级的保留和取消证明事项清单。

5.推进政务服务集中办理。2018年底前,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统一纳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实行“一窗进出”,“一站式”办结。

6.全面推行政务服务“网上办”。2018年底前,除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外,有条件的部门应实现8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网上能办。

(四)总结考评阶段(20192月底前)

县政管办会同县绩效办对本级开展“一事通办”改革工作进行绩效考评。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各乡(镇)要高度重视深入推进“一事通办”改革工作,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严格落实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分解任务,明确时间节点,将改革任务清单化、项目化,明确时间表、责任链,确保政务服务改革措施落地生效。

(二)加强协同配合。各部门、各乡(镇)要严格按照本方案要求开展相关工作。各部门、各乡(镇)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一事通办”改革工作有序开展。

(三)加强监督考核。要制定完善科学有效的优化政务服务监督考评指标体系和科学可行的考评办法,将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与绩效考评工作挂钩,加强考核结果运用。

附件:融安县推进“一事通办”改革责任清单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县委,县人大,县政协。

  融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121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