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安年鉴

今日融安

发布日期:2016-12-08 16:40  

地情


  融安县位于广西北部(地理坐标:北纬24°46′~25°34′,东经109°13′~109°47′),属柳州市辖县,北邻三江侗族自治县,东连永福县,东北与龙胜各族自治县及临桂县接壤,东南接鹿寨县,南与柳城县毗邻,西与融水苗族自治县交界。

  融安地处北回归线以北,北温带以南,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太阳辐射强,气候温和,夏长冬短,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光、热、雨水等气候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9.0℃,年平均雨量1942.5毫米,无霜期295天。


  建置沿革



  融安县历史悠久,原与融水苗族自治县同属融县。县境古为百越地。秦属桂林郡琳州峒。汉、两晋、南宋属潭中县。南齐析潭中县置齐熙郡、齐熙县(郡县治所均在今融水县融水镇),为县境建制之始。南梁属东宁州。隋初属融州义熙县,隋末属始安郡义熙县。唐属融州融水县。五代十国(南汉范围)、宋、元因之。明初撤融水县并入融州,降融州为融县,属柳州府,清、民国因之。

    1949年11月22日融县获得解放,同年12月18日在融乐镇(今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成立融县人民政府,属柳州专区。1951年7月21日,融县县治由融乐镇迁至长安镇。1952年8月,融县属宜山专区。1952年9月2日,因融县与本省“容县”同音,广西省人民政府下文将融县改名为融安县(〔52〕省民字37号文)。1952年11月~1953年3月,融安县先后划出部分区域归新成立的大苗山苗族自治区(后更名融水苗族自治县)。1958年6月,融安县属柳州专区(后更名柳州地区)。2002年9月29日,国务院以国函〔2002〕88号文批准对柳州地区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撤销柳州地区,融安县划归柳州市管辖。

  面积、人口、民族、语言

  全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900平方公里。

  2014年末,全县总户数10.6万户,总人口32.5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34万人,非农业人口10.25万人;男17.34万人,女15.25万人。年末常住人口29.23万人。

  全县聚居19个民族,其中世居民族5个,即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仫佬族。全县少数民族人口14.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4.8%。少数民族人口以壮族居多,人口11.8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6.3%,占全县少数民族人口的81.03%。

  官方语言为柳州话(桂柳话)。县城附近及浮石、大良、潭头、东起、沙子等地的部分区域居民使用百姓话,俗称“土拐话”,为当地乡下的交流语言。县内还有相当部分原住民使用壮话。另外,县内大良、潭头等地的部分居民使用龙南话(属客家话系列)、阳山话(属粤语系列),潭头龙官村一带的部分居民使用“龙官军”话(属混合型汉语方言)。

  

  行政区划

  全县12个乡镇(其中,6个镇:长安镇、浮石镇、泗顶镇、板榄镇、大将镇、大良镇,6个乡:雅瑶乡、大坡乡、东起乡、沙子乡、桥板乡、潭头乡)、137个村民委员会、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27个村民小组。

  县治长安镇坐落在融江河畔,水陆交通便利,是柳州北部三县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历来是湘、黔、桂三省(区)交界中心区域和商品集散地,为近代广西“四大名镇”之一,素有“小柳州”之美称,南距广西最大的工业和商业城市柳州市120公里,东离以“山水甲天下”的旅游名城桂林140多公里,美丽的融江像一条蜿蜒的彩带穿城而过。

  2014年,融安县城镇化率34.28%。县城建成区面积10.41平方公里。

  

  生态环境

  全县森林覆盖率79.24%。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2.25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58平方米。融江河饮用水保护河段继续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以上水质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交通通讯

  交通 融安县交通便利,铁路、公路、水路交通都十分发达。县城开通公交车,县城到浮石镇、大良镇、大坡乡等地有公交车线路。2014年末,全县机动车保有量48773辆,其中:汽车15899辆,摩托车32760辆,其他114辆。

  铁路 枝柳铁路从北往南贯穿县境4个乡镇,设有4个站点,在县城设有枝柳线广西段最大的客运、货运火车站,2009年4月1日,南宁铁路局正式开行南宁至融安T8726/5次旅客列车,极大方便了当地群众的出行。目前,经停融安站的列车往北可直通洛阳、襄樊、张家界、怀化、重庆、成都等城市,往南可达柳州、南宁、湛江、广州等地,铁路交通非常便利。

  公路 公路209国道、306省道贯穿县境。

  全县12个乡镇都通公路,其中10个乡镇通水泥路。135个村通公路,其中,123个村通水泥路,全县123个行政村实现等级公路开通,行政村通达率89.78%。全县1267个自然屯通公路,其中通水泥路502个自然屯。

  航运 融江航道上可达贵州从江、榕江,下可到柳州、梧州、广州,常年可通航100-300吨级货船。

  通讯 县内通讯发达,县、乡都安装程控、移动电话,移动通讯在全县范围内实现无缝覆盖。136个村民委通宽带。

  

  名优特产

  

  融安县著名的名优特产有:金桔、罗汉果、板栗、沙田柚、香菇、木耳、竹笋、小洲头菜、茶油、竹木制品等,其中金桔、罗汉果、香菇、竹笋、竹木制品是历年大宗林果产品。融安大部分乡镇在山区,林区盛产香菇、木耳、冬笋、苦蕨等味道鲜美的野菜,这些营养丰富、品味纯正的绿色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融安金桔

融安地处广西北部,山多地广,雨量充沛,非常适合发展柑橘类水果生产,是全国金桔主要产区之一。在全国金桔产区的五省六县中,融安金桔的面积、产量、品质均列首位,并且逐渐形成品牌,曾多次进京被指定用于接待外宾,远销到越南、泰国、俄罗斯和韩国、朝鲜等国,融安因此享有“中国金桔之乡”的盛名。融安金桔色泽金黄,果质好,味道清甜,口碑很好,尤其是融安“滑皮金桔”以皮脆、味甘、汁多著称,是金桔中的极品。融安金桔于1993、1994年获广西优质果品奖,1999年获广西优质果品评比一等奖,2003年柳州市优质柑桔评比中被评为优质果品特等奖。2004年,融安金桔生产基地通过广西区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的认定。2005年“融安金桔”取得广西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7年,“融安金桔”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2009年,融安金桔在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农业成就展中作为精品展出。2010年,融安县被认定为第一批广西农业(柑桔)产业科技重点示范县。2011年“融安金桔”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并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融安是全国唯一的金桔农业标准化项目示范县,是制定《金桔》国家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融安金桔”已抢占了国家级层面的战略制高点。

  融安金桔主要有“普通金桔”和“滑皮金桔”两种。融安县培育的普通金桔“融选三号”以果大、皮薄、风味浓甜、少核而作为融安的主栽品种,于1985年在全国金桔技术研究会上,获全国评比第一名,其系列产品被列为自治区“星火”发展计划。“滑皮金桔”果皮油胞稀细下沉而光滑,外果皮薄似有蜡质,中果皮厚,肉质结构紧密,质地脆滑清甜无酸辣味,深得广大消费者喜爱,是近年来融安重点大力发展的优良品种。

  融安罗汉果

  罗汉果味甘、酸,性凉,具有清热凉血、生津止咳、滑肠排毒、嫩肤益颜、润肺化痰等功效。罗汉果服用方法非常简便,煎水、冲泡饮用或直接嚼着吃均可。融安罗汉果出自大山,产量大、果质好,清纯甜美,可泡茶,润心脾;可入药,治咳嗽,功效好。融安是广西三个罗汉果产区之一,也是柳州市唯一的罗汉果主产区,北部乡镇的农民栽培罗汉果已有多年的历史,罗汉果已成为融安县重要的特色产品,畅销区内外并出口国外。

  融安“小洲头菜”

  味香肉脆,味道独特,且物美价廉,畅销区内外,倍受消费者青睐。

  融安竹凉席

  由于其竹质优良,工艺精美,已远销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享誉海内外。并且,融安的竹凉席厂家已出国发展,在越南、泰国等国办厂。

  

  

  特色美食

  网油烧炙

  是融安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特色美食之一,味香爽口,筵席上的佳肴,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外貌似油炸丸子,呈褐色,油亮。瘦猪肉、猪肝、葱白、冬笋等制成肉馅,用一层猪网油包住,经炭火炙烤或油爆过后香脆可口,色香味形俱美。每逢春节当地百姓也自己动手包烧炙。平时配以滤粉食用。

  滤粉

  米制而成,将特制的米浆通过滤瓢(底穿滤孔)滤入沸水锅内,煮成圆形粉条,故名滤粉。加上碎肉、香油、卤水、葱、头菜、豆角、花生末、芝麻等调料即成,若再佐以烧炙,味道更佳。其特点:嫩滑、爽脆、香甜、味鲜,可煮、炒或凉拌食之。外地游客到融安,都以品尝滤粉为快。

  融安滤粉

  滑滑粉

  米制而成,因粉质细嫩脆滑而得名。蒸粉前将蒸盆抹干水,刷上油,放入特制的米浆,或再加入碎肉、猪杂或蛋等,置沸水锅上的蒸架中蒸制,蒸熟后成透明状,刮成卷条入碗,加入香油、卤汁、碎肉、头菜、豆角、葱、花生末等调料即成。如配上红烧猪脚、烧灸,色香味更佳。许多游客慕名前来融安品尝滑滑粉的美味。

  油蛋

  融安盛产茶油,用茶油制成的小吃也相当的丰富,油蛋便是其中的一种。顾名思议,“油蛋”乃是用油炸成,其形状跟蛋一样的圆,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油蛋用糯米粉加糖揉成面团状,取鸡蛋大小的糯粉团,也有在糯粉团内包入由小赤豆煮烂拌糖制成的馅料,在芝麻堆里滚粘上芝麻,油炸即成。

  融安油茶

  融安油茶色、香、味俱全,是人见人爱的地方风味小吃。打油茶本源于侗族,融安北部乡镇与侗族邻居,受到影响也喜欢打油茶,因为打油茶所需的材料都是融安的特产,人们就地取材,故名融安油茶。吃油茶既可充饥、开胃生津、又能祛邪去湿、有清火的作用,这是民间爱上油茶的原因。每到节日或农闲或有客人到来,打打油茶吃,是一常事。大家边吃油茶边闲谈,劳逸结合,同时也是款待客人的时尚佳品。

  打油茶简单的做法就是炒茶叶煮成茶水,也有用炒粳米与茶叶煮成茶水,加小许食盐(如嗜甜则放糖),碗内放油茶米(糯米饭晾成的阴米用茶油炸过就是油茶米)等佐料即可食用。现在的融安油茶佐料丰富,特别讲究荤素搭配,荤料有瘦猪肉、猪杂等,素料除油茶米外,还有油炸花生、油果、生葱、饭豆、豆角、包生菜、菜芽、苦蕨等。

  打油茶用的茶叶也有讲究,最好用大叶茶,这种茶叶是专用茶叶,煮出来的茶水香味浓醇。也有人喜欢用藤茶。

  喝油茶时,先将油茶米放入碗中,再泡茶水,佐料任客人随意挑选,喜欢哪样,就挑那样。过去有“茶三酒四”的规矩,如今随意了,吃多少碗随客人自便,吃够为止。

  百花冬菇

  冬菇是融安土特产,被称为山珍食用菌之一,酒席常备之物。鲜瘦猪肉、虾米、冬笋、马蹄、葱白等制成肉馅,放入泡胀剪去脚的冬菇里,用蒸笼蒸熟,加入上汤即成。特点:食之不腻,爽脆清香,味鲜可口,常食冬菇益气祛风。

  酥皮扣肉

  筵席上的主菜之一。酥皮扣肉有两种:一是长香芋酥皮扣,一是粉葛酥皮扣,其调味调料不同,风味各异。

  香芋酥皮扣肉色泽金黄,皮脆肉烂,清香味美可口,食之不腻。做法:五花肉入汤锅煮至八成熟,放入油锅炸至皮似金黄,捞入清水中泡软,切成片,加腐乳、酱油、白糖、酸醋、味精、蒜蓉等佐料腌好。槟榔芋削皮,切成片,油炸至爽脆,捞起滤干。将一片芋头扣一片猪肉,逐片排好装入扣碗,上蒸笼用火蒸,起出覆上汤碟,加汤撤葱即成。

  粉葛酥皮扣肉做法如上述,只是用粉葛根代替槟榔芋,粉葛根不用过油锅,水煮过心,捞起用刀切片,扣以猪肉片装碗蒸熟。

  芙蓉酥

    原称“杂锦芙蓉”,是融安久负盛名的佳肴,筵席中的主菜之一,一般家庭每办红白喜事、逢年过节,芙蓉酥是必做的一道主菜。特点:香酥爽口、油而不腻、风味独特。这道菜肴以精肉、香菇等10多种荤素蔬菜为原料,加以生粉、鸡蛋等佐料搅拌均匀后在案板上铺成厚度均匀的饼状,再切成大小一致的方块,放入油锅煎炸而成。成品色泽金黄、外酥里嫩,入口后唇齿留香,酥脆可口,200多年来一直备受人们喜爱而雄踞各类宴席首位。

    芙蓉酥

    水糕

    制作方法较为简单,用米加水磨成糊状,然后加糖蒸制。口感极佳,当地人都是从小吃着长大。易做但是不易做好。如果还能找到就只能在每天早上7点前在河西老市场才能找到。

    油糕

    制作方式跟水糕类似,用米加水磨成糊状,加入当地的槟榔芋头,蒸制。蒸制好后,用当地的小洲头菜(一种咸菜)、葱、碎花生放置在油糕上方,即可入食,口感相当好。

  

  

  资源

    矿产资源

    融安的主要矿藏有石灰石、白云石、粘土、铅锌、硫铁、重晶石等,其蕴藏量为:石灰石4950万吨以上,白云石2000万吨,粘土1913万吨以上,铅锌矿960万吨,褐铁矿119万吨、硫铁矿128万吨。

  

    水电资源

    水电资源十分丰富,有大小河流48条,密如蛛网,均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柳江支流,水能理论蕴藏量12.4万千瓦,可开发量11.7万千瓦。已在泗维河、浪溪河、淑姆河、融江河建成中小电站4处,总装机容量6.17万千瓦,年发电量已达3亿多度,其中中外合资建设的装机容量5.4万千瓦的浮石牛崖水电站年发电量达2.6亿度。县电网与全区大电网并连,电力十分充足、稳定。

  

    林业资源

    融安县林业资源丰富,全县宜林地面积20.3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1.5%;森林总面积达 23.0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8.7%,活立木蓄积量799.43万立方米(2009年森林资源遥感调查成果数据)。森林面积中,以杉木、松木为主的用材林面积14.1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665.58万立方米,分别占全县森林总面积的61.22%和活立木总蓄积量的83.26%;以金桔、油茶、板栗、沙田柚、八角等为主的经济林面积1.43万公顷。在广袤的森林中,还生长着各种药材,栖息着穿山甲、果子狸、娃娃鱼等数10种珍贵的野生动物。

    旅游资源

    融安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独特,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水质清秀静幽,两岸蒿竹耸立,竹木苍翠,宛如一道天然绿色屏障。北连侗乡三江,南接苗乡融水,与三江、融水构起了一条民族风情特色旅游带,其山、水、人、情构成了多层次的旅游景观,展现出迷人的山水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着众多游客。已开发的旅游项目有:泗维河民族(苗族)风情区、西山红茶沟森林公园、大洲度假村、大良石门仙湖景区、犀洲岛南江漂流景区。此外还有极具开发价值的大坡乡摆竹山原始森林、沙子皇宫洞等,尤其是浮石电站至县城库区河段,全长25公里,河面宽阔,水势平缓,河岸风光秀丽,最适宜水上游乐和人文旅游项目开发。

    泗维河风景区 位于长安镇安宁村境内,距县城14公里,景区有一条20多公里长的人工长湖,河水碧绿清幽、两岸峰峦起伏、竹木苍翠、八角飘香、风光绮丽,景色十分迷人。景区内的大袍屯是苗族同胞的聚居地,以风光秀丽、民风淳朴吸引众多游人,特别是每年农历正月初九苗胞传统的“芒蒿节”,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相传“芒蒿”是一种怪物,农历正月初九这天它会在苗寨中游荡,苗民们只有通过吹芦笙、唱山歌、跳踩堂舞来驱赶它,同时让它带走一年的灾难和病魔。芒蒿节就这样一代代相传至今。

    泗维河风景

    芒蒿祈福

    红茶沟森林公园 位于融安县城西郊三公里处,是目前广西区内距离大城市最近、交通便利的高山原始森林公园,方圆17平方公里,有原始森林、次生林及人工林2.2万亩,主峰海拔1000米。公园里,群峰连绵、古木参天、古藤缠绕、清溪潺潺、植物丰富、鸟语花香、空气清新,其中生长有国家一级、二级珍贵植物和动物,是一处自然环境优雅,集旅游度假、观光考察、寻幽探奇为一体的风光旅游公园。

    公园内林海茫茫,一年四季鸟语花香,有大小瀑布100多个、动植物1322种,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7.3万个,是天然的“大氧吧”,气候宜人,冬暖夏凉。春季百花盛开,夏季半山云海,秋季满山红叶,冬季山顶白雪,有山高路曲,林茂花香、水秀、瀑险、云丽雪美、空气清新等特点。景区中的日出、云海蔚为壮观,主要景观有:双龟戏水、情侣树、百丈瀑、古潭瀑布、镇山雄狮、红茶林、杜鹃林等,是人们避暑休闲、旅游度假、森林观光、野炊露营、采风摄影的首选之地。

    大洲生态农业旅游区 大洲生态农业旅游区,2005年12月由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位于大洲岛上,与县城仅一水之隔,面积约2.2平方公里,四面环水,洲头萋萋芳草遍地,岛上竹林成片、绿树成荫、瓜果飘香,具有得天独厚的亚热带湖岛自然风光,可谓一座天然秀丽、一派田园风光的伊甸园,有如一颗明珠镶嵌在融江中。

    洲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面积700亩,素以农业为主,是县城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其中以大洲头菜、萝卜、凉薯等土特产名扬区内外。洲上树木葱郁,古木参天,农舍掩映,田园风光优美,两岸翠竹连绵,岸边百亩天然草坪与清澈宽阔的江水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泛舟江中,碧浪迭起,犹如在画中游。与大洲隔江相望的长安古镇骑楼街是目前广西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好的骑楼街之一,游人可漫步在青石板上,怀想古镇老街当年的繁荣。景区修建了2000多米环洲游览步道、小广场、游客中心、码头、凉亭等一批公共设施,开放大洲浮桥、千年古榕、三友亭、瓜果长廊、无公害头菜示范园、柚子园、樟树王等10个景点。是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教育、培训为一体的农业旅游园区。

    大良石门仙湖景区 石门仙湖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景区,距209国道5公里,占地面积近8000亩,景区汇集了天坑溶洞、高峡平湖、石山土岭等自然景观,有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躲兵天桥、摩崖石刻、南峰书院等人文景观遗址,美不胜收。

    被称为仙湖的石门水库,水质清幽,对水质要求极度苛刻的四大名鱼之一银鱼更是石门水库的特产。湖面宽阔平静,两岸树木葱葱,鸟语花香,湖里鱼儿自由自在,是难得的水上游乐场所。

    景区内有奇洞,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冬暖夏凉,洞分上、中、下垂直排列,有通道相连,上洞宽敞明亮,形若天堂,洞内刻壁不少;中洞能容数百人,洞内有太平天国时期留下的八块石刻,全部碑文约三千字;下洞宽敞阴暗,凉风习习,洞口上还保留着清晰完整的清咸丰、同治年间留下的摩岩诗。整个景区具雄、奇、秀、幽的特点。

    南江犀洲岛漂流景区 位于大坡乡岗尾村犀洲坪,距县城10公里,集休闲度假娱乐、生态郊野休闲、会议培训展览于一体,提供一个汇集吃、住、行、游、娱的生态环境。南江漂流被誉为“融安第一漂”,是融安水上漂流运动最理想之地,漂流线长约10公里,起点在大坡乡治安村江口村附近,终于岗尾村犀牛坪,沿岸竹木成林,风景如画。最适合漂流时间为每年5~7月,这时,水流湍急,上下落差大,游客可以感到漂流的快感和无与伦比的兴奋。

    长安镇古骑楼街 长安镇的古骑楼街是目前广西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好的骑楼街之一,总长约1.5公里, 雕梁画栋的骑楼颇具有岭南建筑风格。古骑楼街历经百年沧桑,见证了融安百年商埠的兴衰荣辱,仍较好地展现在游人面前,似在向游人叙说昔日古镇的历史。清清的融江自西北向东南穿城而过,幽波如镜,风景绰约,恰似一江春水,将古镇带进新的辉煌。

    如果要寻找长安作为名镇的见证,也只有位于县城河西的骑楼街了。街道并不算宽,也就是两三丈的跨度,但两旁的房屋独具特色,均为砖木结构建筑,从斑剥脱离的墙体上细看,歌德式、法兰西式、古希腊各种建筑风格的楼房或整齐或弧形排列在一起,因年代已久,有的窗台下边还长出了青绿的蜈蚣草和凤尾草,好像向观者炫耀古镇的沧桑岁月。从外墙的浮雕图案来追忆,当时的装饰色彩一定很典雅辉煌。当年“华尔街”上的“广隆”、“兴记隆”“裕生”和“建成”四大天王,还有朱茂隆等四小龙和大大小小的商家店铺比比皆是,繁华至极。

    骑楼长廊,可避风雨和日晒。每逢春节或农历传统节日,各家各户扎花灯悬于骑楼,夜间彩灯通明,绚丽多姿,真是美不胜收。记得香港回归那年,居民为庆贺这大喜的日子,家家又将彩灯悬挂在骑楼下,有的彩灯上贴着挥手致意的画像,更显古朴中显现出新时代特色。

    在骑楼下唱山歌、唱戏则又成了县城的一道亮丽风景。

    融安古镇的骑楼街,永远散发着古朴令人而追忆的人文气息。

    目前县政府已进行规划,对古骑楼街进行保护性开发,恢复长安镇骑楼街风貌,规划面积580亩(38.7公顷),计划将之建为独具特色的旅游一条街。

    长安古骑楼

    融江河流域 秀丽的融江以其“平、直、宽、缓、清、静”的独特景致而倍受专家们的赞赏。特别是距县城12公里处的下游浮石电站于2000年3月闸水后,由浮石电站至泗维河之间的水域绵延25公里,形成一个宽广、平静开阔的大平湖。这在柳州地区是绝无仅有的,是开展水上游乐的极佳境地。一年一度的百艘龙舟大赛就在这里举行。

    鹭鹚洲生态农业旅游区 距县城14公里,面积1.2平方公里,是柳州市十大最美丽乡村、融安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景区四面环水,建有连片果园400多亩,素有"瓜果之乡"的美称。依山傍水的鹭鹚洲景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修建了石板路3100米,码头5个。开辟有融江风光、太平古榕、千年神龟、无公害蔬菜生态示范园、金桔园、柚子园、椪柑园等景点。进入鹭鹚洲漫步在村道上,可领略到优美的生态环境,淳朴的民风,实现人与自然零距离接触,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让游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鹭鹚洲全景(姜立 摄)

    石岩景区 位于沙子乡三睦村石岩屯,距县城约42公里,石岩景区山环水绕,杨柳依依,一年四季瓜果飘香。石岩屯的村寨依山而建,寨门楼古香古色;寨后石山中有走兵岩、燕子洞等10多个岩洞,溶洞深不可测,洞内石钟乳、石笋千姿百态;寨前有一条河从燕子洞中流出,河水清澈见底,河面有石桥,河中有鱼塘,整个景区天然地形成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迷人景致,让游客们领略到别样的江南水乡风光,是久居喧嚣城市的人们的梦里水乡。

    石岩风光

    西古坡浪溪江休闲度假风景区 距县城35公里,交通便利,全程柏油路直达景点。西古坡屯风景优美,村容村貌整洁干净,生态气息浓厚,自然风景秀丽,民风淳朴,近年来,荣获融安县“十大魅力乡村”、柳州市第三届“十大美丽乡村”、“自治区生态能源卫生示范屯”等殊荣,是一处休闲养生旅游之地。秀丽的浪溪江绕西古坡度假村蜿蜒而过,河水清澈见底,沿岸的翠竹郁郁葱葱,竹林约有40亩,翠绿的竹林形成了西古坡的天然屏障,清澈的雅瑶河水从竹林旁流过,风过竹林的萧瑟声与潺潺水流声交织在一起,如天籁之音。拦河坝上游水面平缓,可乘竹筏在河面尽情游弋,还可观赏沿岸风景,观白鹭,盛夏炎炎,穿上泳衣在拦河坝形成的瀑布中穿梭往来,享受瀑布从头到脚冲刷的清凉,也可乘橡皮艇至拦河坝俯冲而下,感受湍急的漂流刺激,体验在沙滩的水中打麻将,沙滩上撑上太阳伞,桌子和椅子就放在齐脚深的溪水里,脚泡在水里了。或者换上游泳衣,时不时把身子泡在水里凉快凉快。可泡在水里烧烤,打麻将、斗地主,喝茶聊天。炎热夏日,在竹林里的卵石泡澡池和烧烤池就是避暑的乐园,玩累了可坐在木楼或者竹排上尽情享用农家饭和山野菜。

    西古坡屯是一个大果园,共种植有150多亩杂交柑。在村后的一座大山冲沟里随处可见野生的青蛙,大山中有许多名贵的中草药,如天南星、肺筋草、马蹄蕨、鱼腥草等。

    走在西古坡的林间小道上,映入眼帘的不仅有烟雨迷离的浪溪江,古朴的堤岸亭台,还有小溪间的磨坊,水车,田间的花儿朵朵,金桔树上的硕果累累,淳朴的民风,错落有致的农家‘别墅’和连绵起伏的山峦,如诗如画。

    摆竹山原始森林 位于大坡乡福上村境内,距县城40公里,距大坡乡政府约20公里,最高海拔1250多米,是广西区重点保护林区,林区总面积4万多亩。原始森林莽莽如海,古树参天,奇峰怪石,千姿百态,浩然壮观,景观奇特,兼具针叶林、阔叶林、竹林、溪流、瀑布、奇石等自然景观。森林内生长有珍稀树种五针松、花竹、四方竹、黑竹等,栖息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娃娃鱼、野牛、狗熊、黑叶猴等。摆竹山里最扬名的五宝,一宝即“竹海观雪”,摆竹山腰生长着约2公里的竹林,宛如一条绿色腰带,春天,竹笋争相破土而出,令人赞叹;夏天,青翠碧绿,置身其中令人心醉;秋天,竹叶茂盛,使人心旷神怡;冬天,大雪压满枝头,竹子变成180度,似是向游人鞠躬。整个竹林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堪称奇景。二宝即“古松迎客”,距主峰200米的悬崖峭壁上,200多株奇形怪状的五针松一字排开,各展英姿笑迎远方来客。三宝即“风摆石”,其石位于峭壁上,无论人怎样推动,它只是摇晃而不翻落。其奥妙至今无人能解释。四宝即“娃娃鱼”,沟中盛产娃娃鱼(又名石墩)叫声洪亮,犹如小孩的哭声;五宝即“双狮滚球”,主峰左边是大小两座狮峰,两峰间有座小花台恰似彩色绣球。从北面远观,两头雄狮争抢绣球,加之两峰间地势平坦,长满大量桔梗,秋天桔梗开满蓝色小花,双狮似在花海中游泳。

    优美的摆竹山景色

    东岭原始森林景区 位于融安县城北部60多公里,地处融安、三江、龙胜三县交汇地,素有“鸡鸣三县”、“广西九寨沟”之称,这里山峦苍翠、松林竹海、古木参天,溪流潺潺、瀑布飞溅,一派原始自然风光,还有娃娃鱼、穿山甲等珍贵动物,集雄、险、秀、幽、奇、古于一身,是一处令人神往的人间仙境。

    板榄镇东岭是柳州市内最大的生态公益林保护区之一,林地面积有近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有“天然氧吧”的美誉。郁郁葱葱、莽莽苍苍的参天古木挺拔生长,给您一片荫凉;盘根错节、造型奇特的根茎藤蔓漫山的疯长,像摇曳的手臂揽你入怀;而那形色各异不知名的小花,就那么娇娇嫩嫩的开在山崖上、涧水畔、小路边,暗香浮动,彩蝶伴舞,正是“不知名卉争颜色,只为深山送秀姿”;待到清明时节,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竞相开放,如同碧海中抖动的粼波,景色更是迷人,置身其中宛若世外桃源。

    东岭最令人神醉的是那蜿蜒曲折的中寨河。山水交融,水环山而绕,山依水而立,沿溪流而下短短几公里,汇聚了大大小小十多处瀑布和幽潭,其中又以九条瀑布和三处碧潭连接而成的“九流三窖”尤为壮观,在此可观“天上银河”飞流直泻,嬉戏泉水清。鸳鸯瀑布、“玉女梳妆”、马尾滩瀑布、仙人潭、孔明塘、龙潭等等,每一处景致无不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和传说。看那鸳鸯瀑布,两股一大一小的瀑布并间而下,比翼齐飞,可谓“两情长相依”,羡煞多少人间鸳鸯。如果说鸳鸯瀑布过于妩媚,马尾滩瀑布则堪称雄壮,溪水从半山飞泻与突石相撞,水花四溅,激起层层水雾,气势磅礴而壮烈,可谓“绝壁飞泉挂白龙,一帘风送玉玲珑”。而“三窖”或幽深不知低,或清浅现鱼游,或如小家碧玉,或似大家闺秀,潭水一律清澈碧绿。蜿蜒的溪水,全都清清洌洌,那些水,静的如处子,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动的似脱兔,急湍似箭奔流不息。若掬一洌而饮,则清甜可口,全身澈凉。到了石门你恐怕要惊叹于老天的鬼斧神工,一条百米长的河道,两岸陡直的山壁像凿过一样,尽头又是一座山壁门一样拦去去路,据说溪水一转流入了一个偌大的山洞,至于最后会流到那里,谁也不知道了。“游山遇雨景更添”,若值盛夏阴阴雨之际,云雾在山间缭绕,瀑布垂挂于崖畔之间,若惊雷轰鸣,时隐时现,林木荫翳、清溪深潭,虹桥卧波,瀑流千尺,构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

    走进东岭,如探寻伊人的处子之地,在空山幽谷攀岩爬壁、瀑前溪畔上踏出新的足迹,每走一步都会有不同的惊喜。且不说那飞瀑、碧潭、溪流,就河岸边那惟妙惟肖的卵石、造型奇特的根雕、水面上艳红的几叶花瓣落叶,就足以让您目光流连,顿生感悟;而森林深处的神秘而久远的乔木化石群,又把你带入远古的梦境,娃娃鱼、穿山甲、山鸡、野兔、乌龟及各种鸟类、鱼虫等数珍稀动植物与你为伴,让你身处空谷而不孤寂,虫鸣啾啾、鸟语呢喃,可谓“野径飞花蝶伴舞,清泉泻玉鸟和声”。

    走进集雄、险、秀、幽、奇、古一身的神秘东岭、风情瑶寨,在周末闲暇时,与亲朋好友到此小憩二三日,洗去城市的烦躁与尘喧,让您流连忘返,兴致而归。

  

    朝古墓群  融安县发现及发掘的古墓葬中都是以南朝古墓为主。1979年至1997年间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区博物馆、地市文博部门先后在融安县大巷乡的安宁村、木樟村,大乐乡的红卫村、东圩村,浮石镇的泉头村等地发掘了十座南朝古墓。有土坑墓、砖室墓,出土器物非常丰富,有十二乳足瓷砚、滑石买地券、滑石俑、滑石杯、滑石猪、瓷碗、鸡首壶、陶罐等器物,其中,滑石俑有的雕刻精美、线条细腻、面目清秀、衣纹自然,有的刀法粗简,线条流畅,有的肌肉丰满、神态端庄;滑石猪:形如现在的家猪,嘴微翘,四肢粗壮,有的个体扁长,形象逼真,制作精致。现馆藏文物中有36件国家二级文物和58件国家三级文物,当中大部分是从南朝古墓中发掘而得,馆藏品位排列柳州市各县及来宾市各县之首位。在广西南朝古墓中很有它的代表性和浓厚的地方特色,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由于以往清理发掘的南朝古墓后都是全部回填,这样很少有人目睹过南朝墓的结构及其悠久历史韵味,人们却无法领略到距今一千五百年前南朝风土人情及其丧葬习俗,更无法观赏到那独到墓室砌筑艺术和丰富多彩的花纹墓砖。鉴于这些原因以及九龙南朝墓固有的浓厚地方特色和独具南方特色的墓室结构,墓址的基本完整和优越的地理环境位置,区博物馆、市博物馆专家的建议:在浮石九龙原发掘遗址建设一个南朝墓文物陈列馆。

  融安今日

  

  【概况】 2014年,融安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现价,下同)52.71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第一产业15.21亿元,增长4.39%,第二产业19.81亿元,下降1.44%,第三产业17.69亿元,增长3.2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074元,增长1.31%;财政收入3.96 亿元,增长2.59%,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3.89亿元,增长0.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4.92亿元,增长19.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07元,增长9.7%;农民人均纯收入8336元,增长12.6%;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4.33亿元,增长15.62%。

  【工业】  2014年,融安县全部工业总产值50.1亿元,增长8.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42.78亿元,增长9.52%。工业能源消费18.43万吨标准煤,下降6.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1.65万吨标准煤,下降7.69%;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0.5659吨标准煤,下降7.67%。

  全县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家,涉及采矿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纺织业、竹木加工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水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产品种类繁多,质地优良,名牌产品有广西仙草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抗疟特效原料药青蒿素、“仙草堂牌”灵芝破壁孢子粉胶囊和壮象木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壮象牌”系列细木工板等,其中青蒿素的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90%通过进出口公司销售到国外。

  2014年,融安县坚持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工业,以“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和“国家生态示范县”的建设为导向,抓好中国风电集团东起协合白云岭风电场、江苏中茂集团天然气管道、广州迪森集团投资的园区配套集中供热等项目的引进建设工作。竹木工业园区企业基本实现传统板向生态板升级,实现产值8.2亿元。中国风电集团白云岭风电场一期工程项目开工建设。中国华电集团进驻板榄镇两个片区开发风力发电,进入测风阶段。

  2014年,融安县的优势产业加快升级。年内,新培育亿元工业企业2家(融安嘉和锌品有限责任公司和柳州利元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工业企业完成技改投资30亿元,比上年增长20%。广西融安县金鼎制丝有限责任公司、融安桂华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和融安县富达森木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技改项目顺利实施。广西融江美亚水电有限公司二期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完成投资1.03亿元。

  近年来,融安县以“园区经济”引领发展。始建于2007年的融安县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为1144公顷,根据功能不同划分为四个功能基地,按照“定位明晰、特色突出”的原则,形成“一区多园”(农产品深加工园、竹木深加工园、中草药生产流通产业园、铅锌冶炼加工园)的布局,其中:石其片区产业定位为农产品深加工,重点是果蔬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规划面积为1046亩;红卫片区产业定位为木材深加工,重点发展木材深加工产业,规划总面积为6355亩;高泽片区产业定位中草药加工,重点发展中草药集散加工产业,规划面积为4048亩;浮石片区产业定位外来加工区,规划面积为4130亩。工业园区自2010年1月通过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评定后,园区的建设速度加快,工业经济规模、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企业结构逐步优化。尤其是竹木深加工产业和制药产业的发展较快。目前工业园区共有以生产细木工板、胶合板和刨花板为主的规模以上企业17家,代表企业有壮象木业、三友木业和富达森木业等,可年产细木工板50多万立方米,年产值超过10亿元。由于产品质量过硬、健康环保,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远销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是全区最大的细木板加工县份,占广西人造板产量的45%,占柳州市人造板产量的60%以上。园区现有规模中草药加工企业2家,分别为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和长安制药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原料药青蒿素和保健产品灵芝系列产品及长安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牛黄上清片、夏桑菊颗粒、复方板蓝根颗粒等20多种中成药,年产值1.5亿元。园区另有一家药品流通企业——广西汇通药业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超过2000万元,是我县药品流通行业龙头企业。

  2014年,融安县继续完善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园区发展壮大,并筹建新的产业园区。一是开工建设国家绿色能源示范项目——融安县广西香杉生态产业园。该园的建设是依托湘、黔、桂区域内丰富的杉木(香杉)资源汇集效应和融安县传统的竹木深加工技术,以香杉产业园区为载体,进行香杉制品转型升级,打造香杉生态板生产、香杉家具与装饰产品制造以及香杉家具五金配件、香杉家具喷涂工艺开发等香杉全产业链条,重点产品为香杉生态板材和高档家具。园区位于浮石镇泉头村,总体规划用地面积1000亩,引进和集中现有竹木深加工企业30家以上,年产杉木(香杉)生态板300万张,加工20万套杉木(香杉)生态板式家具。融安县拟用3~5年时间,将该工业园打造成集生态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特点为一体的绿色能源示范园区,计划到2020年建成产值千亿元的中国香杉生态家俱制品产业园。根据远景目标,该片区将建成广西最大的香杉制品产业园。该工业园一期工程开发300亩,县财政投入1500万元进行“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园区采取集中供热供气的配套服务,为入园企业降低生产建设成本,降低安全生产风险,达到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综合效应。首批入驻的7家企业(分别为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融安县大森林木业有限公司,融安县华荣木业有限公司,融安县荣成木业有限公司,融安县鑫利达木业有限公司,融安县三友木业有限公司,融安县华林木业家具有限公司)已入园建设,基本完成土地平整工程,正在进行厂区规划设计,准备进场进行地质勘探工作。企业总投资约2.6亿元,其中总投资1.2亿元的新能源集中供热项目进驻园区,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降低园区排放,实现园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企业投产后预计年产值8.7亿元,年上缴税费约2000万,带动当地就业人数1000人以上。二是开工建设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灵芝生态产业园。项目规划占地40亩,总投资7000万元,建成后将成为我县唯一一个集科研、种植、旅游、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该项目将填补融安县工业观光旅游项目的空白,引领融安县绿色环保、生态旅游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2014年,园区企业工业总产值38.2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3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76%、2.1%;园区工业项目投资8亿元,下降15.43%;实现税收1.4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因受土地等因素制约,目前融安县工业园区尚无标准厂房建设计划。

  【农业】 2014年,全县乡村有7.2万户、27.85万人,其中男15.05万人、女12.8万人;乡村劳动力18.22万人,其中男10万人、女8.22万人;乡村从业人员16.69万人,其中男9.12万人、女7.57万人;农业从业人员12.95万人,其中男7.02万人、女5.93万人。

  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55亿元,增长4.82%,其中:农业产值15.82亿元,增长7.09%;林业产值2.43亿元,下降6.95%;牧业产值6.71亿元,,增长3.63%;渔业产值0.67亿元,增长12.9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92亿元,增长4.99%。

  2014年,融安县坚持在稳定农业发展的同时,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县财政投入生产性资金2000万元,深入实施“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重点抓好“三个一”(即一果一木一竹,分别为金桔、杉木、毛竹)提升工程。培育打造融安绿色农产品品牌,依托广西科技大集,扩大融安农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和影响力。

  农业 2014年,全县耕地总面积2.69万公顷,其中水田1.8万公顷,旱地0.9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81亩,人均水田面积1.2亩,人均旱地面积0.6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875公顷,旱涝保收面积3763公顷,机电灌溉面积92公顷。

  融安县粮食作物主要有稻谷、玉米、大豆、红薯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罗汉果、八角、桑蚕等;蔬菜大宗产品主要有大白菜、萝卜、头菜、西红柿、辣椒、茄子、瓜类、豆角、莲藕等。水果以金桔、柚子、柑橙、葡萄、板栗等为主。

  2014年,融安粮食种植面积20768公顷,粮食总产量101910吨,其中:稻谷17737公顷93616吨,玉米1457公顷5107吨,大豆283公顷496吨,绿豆8公顷11吨,红薯1187公顷2325吨,马铃薯96公顷355吨;甘蔗7898公顷,产量48.33万吨,其中糖蔗7865公顷,产量48.01万吨;蔬菜(包括菜用瓜)9847公顷,其中无公害蔬菜9530公顷,总产量161146吨。年末桑园面积1778公顷,全年蚕茧产量3236吨。

  2014年,全县年末果园面积8463公顷,其中:柑橘园(含金桔)7254公顷、柚子318公顷、葡萄254公顷、橙185公顷,水果总产量10.93万吨,其中:柑橘(含金桔)9.49万吨、柚子0.46万吨、葡萄0.2万吨、橙0.21万吨,板栗0.12万吨。

    融安金桔为融安的优势特色农产品,以量多、质优名扬中外,为目前全国最大的金桔产区。为突出抓好金桔特色优势产业,2014年,融安县从产业发展的高度制定了金桔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启动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以金桔为重点产业的市级农业产业(核心)示范区建设,扩大金桔种植规模,重点发展滑皮金桔品种,年内新植滑皮金桔1.25万亩,全县金桔种植面积已达9.4万亩,投产面积6.7万亩,年产金桔8.34万吨,其中滑皮金桔1万多吨,金桔产值3.48亿元,单项实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约900元。

  2014年,融安县头菜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成品头菜2.85万吨。尤其是传统特色产品——小洲头菜,面积超过1.2万亩,年产成品小洲头菜2.46万吨。

  融安县承担的国家富民强县项目——《特色中药材产业开发与示范》取得预期成效:全县建立中药材新品种示范基地28个,辐射带动种植中药材3.15万亩。药农年人均增收1040元,企业年新增产值12650万元,利税1459万元。项目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并获得国家科技部145万元后续奖励项目支持经费。在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带动下,广西中药材种植“融安模式”(即单作套种药材,不跟粮食作物争地的种植模式)得到新的发展, 全县发展草珊瑚、罗汉果、淮山、青蒿、金银花、葛根、钩藤等十多个中药材品种的种植,其中:毛竹林下套种草珊瑚2005亩;罗汉果种植面积3315亩,产果3547万个;淮山种植11325亩,产量24135吨;青蒿种植11087亩,产量1996吨;石漠化地区种植金银花新品种800亩。

  2014年,融安县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和颁证的试点工作,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44万亩。农作物良种补贴面积1.99万公顷,发放补贴资金430.84万元。

  林业 融安是广西重点林业县之一,“广西林业产业发展十强县” “广西竹木深加工基地”和首批“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全县现有杉木林面积125万亩,蓄积量413万立方米,有木材加工企业10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家,年出产杉木产品约50万立方米,产值15亿元。融安县依托丰富的杉木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香杉产业一体化项目”,打造优质良种杉木产业(核心)示范区。示范区将在苗木培育、良种造林、杉木加工、森林生态旅游上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其他产业多元化发展。新建西山杉木无性繁殖组培苗基地,年产苗木3000万株以上。

  2014年,全县完成造林5.16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79.18%,活立木蓄积量1621万立方米。良种杉木种苗培育中心建成并试产成功,为全县广西香杉产业发展打下基础。

  2014年,全县商品木材采伐21.27万立方米,其中杉木13.2万立方米,桉木6.69万立方米;毛竹采伐291万根,篙竹158万根,大杂竹130万根,小杂竹11474吨。林产品产量:油茶籽3714吨,八角759吨,松脂625吨,油桐籽324吨,竹笋干250吨。

  2014年,全县竹木产业完成税收2911万元,实现林业产值12.5亿元。

  2014年,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全县政策性森林保险投保161.39万亩;开展“六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在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以来确定的林业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通过确权核发或换发林权证,进一步完善林地承包政策,明确山林经营、收益主体;完成林地流转变更登记林地流转变更登记9576.9亩。林权抵押贷款1330万元,面积3987.6亩,林权流转和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的试行,推进了林权制度改革。

  水产畜牧业 2014年,融安大力发展林下土鸡养殖和旱鸭养殖等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养殖,新增出栏土鸡50万只,出栏肉鸭100万只以上;利用中央投资50万元新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个(潭头乡新桂村“乐康养猪场”和桥板乡桥板村“新寨养猪场”);在泗顶镇三坡村建成柳州市弘康生态肉牛养殖场;继续发展稻田养鱼、网箱养鱼、养鳖等水产养殖业。全年全县畜禽出栏:猪15.86万头、牛2.05万头、山羊4.86万头、兔9.97万只、肉狗1.74万只、鸡325.68万只、鸭42.84万只、肉鸽5.93万只、鹅0.84万只。肉类总产量21494吨,其中:猪肉11959吨、牛肉1855吨、羊肉747吨、禽肉6172吨(其中:鸡5276吨、鸭877吨、鹅19吨)、兔肉207吨、狗肉450吨、鸽肉15吨,其他89吨。禽蛋740吨,其中鸡蛋729吨。蜂蜜65吨。蚕茧3236吨。水产品养殖面积880公顷,其中山塘水库养殖563公顷、池塘养殖308公顷,总产量6427吨。全年全县养殖业总产值达73779万元,同比增长10.8%;其中牧业产值67058万元,同比增长9.2%;渔业产值6721万元,同比增长30%。全年养殖业农民人均纯收入1042元,同比增长15%。

  农机 全年全县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39.09万元,补贴农机具1992台,全县农机总动力达21.29万千瓦,增长8.69%。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41.02%,达中级发展阶段,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59.65%。2014年末,全县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21.29万千瓦,拥有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大中型拖拉机448台,配套农具404台;小型拖拉机2629台,配套农具2293台;联合收割机405台;机动脱粒机3190台;农用运输车437辆;农用水泵4502台,节水灌溉机械284套。全年机耕面积20695公顷,机播面积1840公顷,机收面积12566公顷。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2014年,融安新建95个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和25个小农水项目,恢复农田灌溉面积3500亩,解决2.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至2014年止,全县137个村民委全部通自来水,自来水受益屯611个,受益人口21.82万人。

  【第三产业】

  近几年来,融安县立足区位优势,按照“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大力发展以商贸为主的第三产业,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重振‘小柳州’雄风”的战略性发展思路,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使三产得到长足发展。年内,成功举办柳州“融安金桔”推介会、2014·广西科技大集暨第五届“融安金桔”节、中国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柳州市第三届龙舟大赛(融安)选拔赛暨融安县第十六届龙舟大赛和融安“美食文化周”等大型活动,拉动了消费和旅游。2014年,全县商品销售总额 41.1亿元,其中批发20.57亿元,零售20.5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11亿元,比上年增长11.98%,其中,批发业0.46亿元,零售业20.09亿元,住宿业0.71亿元,餐饮业1.7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72%、11.97%、10.72%、16.06%(注:数字出自2014年度融安统计公报)。

  商贸服务业 随着城镇化进程和人口集聚速度加快,全县商贸布局更趋合理优化,商品市场供应充足,保障了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平稳发展。

  2014年,继续推进县城河东城南、城北两个农贸市场建设;加快推进桂北建材综合园和金桔交易市场等工程建设进度,占地260亩的建材综合园已完成前期土地整理和规划招商工作,一期已供地130亩;引入社会资本建设过渡性金桔交易市场并投入使用;投入项目扶持资金80万元,改建浮石镇东江农贸市场。

  建立融安县电子公共商务服务中心,为融安县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交易平台,扩展“融安金桔”等融安县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

  休闲旅游业 融安生态休闲养生养老旅游基地建设得到有效推进,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乡村旅游景点品质大幅提升,旅游产品结合休闲农业实体推介模式影响力加大。全年接待游客112.9万人次,同比增长10.97%;旅游收入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7%。

  年内,县政府批复同意实施《广西融安县东江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区总体规划暨东江乡村汽车营地修建性详细规划》。鹭鹚洲景区整体搬迁项目完成搬迁安置征地50亩、安置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设计、财政评审等工作。

  积极开发生态休闲、农业(采摘)旅游,重点推广大良—浮石—长安油菜花、油葵花,大将金桔等花果产业为主要吸引物的乡村旅游示范片区,促进旅游产业与农业观光基地协调发展。推进自驾游示范基地、农业旅游合作社等乡村旅游新兴业态发展。年内新增5家自治区星级农家乐和乡村旅游区,石门仙湖、大潭生态园等旅游企业获区旅游专项奖励资金160万元,获市“旅游名城”建设奖励资金55万元,融安石门景区获批建设省级地质公园。

  积极推进旅游扶贫工作,东起乡崖脚村、红日村,大良镇石门村,大将镇东潭村,大坡乡岗伟村,沙子乡三睦村等6个村列入自治区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金融 全县金融机构2014年年末各项存款余额63.39亿元,增长10.65%;货款余额35.35亿元,增长21.56%。其中,融安县农村商业银行贷款余额23.63亿元,占全县金融行业贷款余额的66.85%,新增贷款4.14亿元,占全县新增贷款的66.03%,该行以工业园区企业为扶持重点,支持木材加工行业贷款90户,贷款余额2.25亿元,累计为147户小型企业发放贷款9.68亿元。还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金桔贴息贷款管理办法》,实行贷款利率优惠,共发放金桔贷款334笔1648万元,进一步鼓励地方群众发展金桔产业的热情,扩大全县金桔种植面积。

  做好中小企业融资工作,依法成立小额贷款公司两家,分别为融安县力恩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融安县中金信达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全年为中小企业融资金额8500多万元,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招商引资】  

  2014年,融安县针对竹木精深加工产业链、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生态休闲旅游文化产业链,围绕中国香杉生态产业园、柳州市休闲食品加工产业园、广西红茶沟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桂北农产品集散中心建设等新项目,开展招商引资宣传推介活动,全年引进区外境内到位资金13亿元,境外资金412万美元,签约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个(中国风力发电项目、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项目)。

  依托本县及周边地区丰富的香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配合广西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做好“广西(融安)香杉生态产业园”项目的策划包装工作,完成《广西壮族自治区融安县香杉生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目前,融安香杉产业项目已纳入自治区重点项目库,从而奠定融安县香杉产业在柳州市辖六县及桂北地区的政策优势和主导地位。

  新能源项目引进落地建设工作取得成效。总投资8亿元的中国风电集团东起风电场建设项目,已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复,目前已开工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江苏中茂集团天然气管道项目已进入调试入户点火阶段;总投资1.2亿广州迪森集团投资的新能源集中供热项目获得自治区发改委批文,并已与融安县达成投资意向协议并落实了项目建设用地;中国华电集团经考察后决定进驻融安县板榄镇两个片区投资开发风力发电,目前已与融安县达成投资协议签约,并已进入测风阶段。

  依托融安成为广西“农产品生产加工区”28个重点发展的小城市之一的产业规划契机,抓好生态休闲食品加工产业招商引资,打造生态休闲食品工业园。

  【城镇及基础设施建设】

  2014年,融安县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7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累计投资72.83亿元,增长20.6%,其中:基本建设36.42亿元,增长48%;更新改造30.79亿元,增长21.3%;房地产5.62亿元,下降44%。

  重大项目建设 2014年,统筹推进工业能源、商贸旅游、交通设施、市政设施等县级重大项目22项,其中国道209绕城公路工程、白云岭风电场一期工程、白云岭风电场二期工程、东圩水厂工程、长安大道、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融安灵芝产业观光园、融安县弘康生态农业基地建设项目、融江滨水大道、鹭鹚洲休闲养生旅游开发及鹭鹚洲居民整体易地搬迁等10个项目列入年度市级层面重大推进项目,其中白云岭风电场工程、东圩水厂工程同时列入自治区层面重大推进项目。全年重大项目投资10.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6%。

  中央投资项目涉及保障性安居工程、“三农”、文教卫生社会事业、公检法司、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其中2013年度120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67亿元,2014年度 124个项目计划总投资0.99亿元。至2014年年底,2013年度项目开工119个,完工112个,完工率93.3%,累计投资1.12亿元,投资完成率67.07%;2014年度项目开工建设128个,累计投资6685万元,投资完成率为60.24%。因2014年项目投资计划大部分在下半年下达,因此投资完成率较低。

  城乡路网建设 全年共投资1.02亿元启动国道209融安县绕城线、三柳高速公路红卫连接线、融江路北段改扩建、3.6公里污水管网、11条农村公路等市政及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

  三柳高速公路融安段完成投资22.93亿元,占总投资的53%,其中2014年完成投资4.73亿元,完成基本成型路基26.5公里,为2016年建成通车打下基础。高速公路红卫连线工程破土动工。

  国道209融安县绕城公路已开工建设,完成地面清表6.5公里、路基2.5公里。县城融江路北段改扩建工程、河东新职校连接国道209绕城公路和高泽工业园区的道路已开工建设。全长3.5公里的河西长安大道已开始设计,北段1.2公里已基本完成征地工作。

  长安二桥完成陆上桩基23根,占计划24根的95.8%;完成水中墩柱5根,占计划18根的27.8%。

  长安三桥已落实规划、选址,正开展各项前期工作。

  投资4142万元、长21.8公里的泗顶镇至桥板乡三级公路完成路面铺筑。

  10个石漠化集中特困地区建制村通沥青(水泥)公路工程项目总投资5578万元,全长81公里。至年底,项目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其中有:大将镇古云至太江、浮石镇何家至小律、雅瑶乡大庙至苏田、板榄镇北指至蒙村、门楼至泗安、大将镇石合冲至雅仕、保安至黄泥段、大良镇黄金至潭头乡龙山、潭头乡芦洞至何洞、大坡至福上等共10条通村水泥路。

  其它基础设施建设 为解决河东市场拥堵问题,开工建设南、北两个农贸市场。河东天然气主要管道铺设基本完成。规划整合县中医院,在原铁路医院旁征地23亩划归县中医院进行整体整合建设。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已落实土地。河东东圩水厂已征地45亩,开工建设部分管网。

  房地产开发与销售 本年购置土地33903平方米,同比增长3290.3%;施工面积896793平方米,增长11.56%。销售商品房10.93万平方米,销售均价3200元/平方米。

  稳步推进县城中央商务区建设,在建及建成高楼共29栋。其中:京都商贸城(高岭头光明家具厂)项目共3栋商住楼,1#楼为12层、2#楼为9层、3#楼为30层,总用地面积为1312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1#楼竣工验收,2#楼内外墙装修,3#楼主体第二十三层施工,累计完成投资3750万元;振和财富广场(河东桥头百货公司)项目总用地面积为0.75万平方米,总规划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2500万元,1#楼进行主体第四层施工,2#楼进行主体第四层施工,3#楼进行负二层施工;华融天禾城项目A区2栋18层、1栋11层商住楼、3栋1-2层商铺,B区1栋18层四星酒店、2栋16层酒店式公寓和写字楼及中心广场,总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A区已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B区22层四星酒店主体结构第十一层施工,中心广场已经完工;盛华半岛阳光(高岭头林业局城建开发)项目一期4栋17+1层商住楼6.8万平方米,二期包括星级宾馆及商住楼共14.5万平方米, 1#楼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进行外墙砖的施工和阳台栏杆、铝合金窗、水电、消防、电梯的安装,2#、3#楼正在进行内墙的砖砌和抹灰,7#楼已经完成部分基础施工,部分正在进行地下室施工,二期项目正在进行“三通一平”工作,累计完成投资6500万元,目前累计完成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融安万兴中央城(林苑饭店、供销社、商业公司)项目总用地面积1.25万平方米,总规划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目前,正在进行图纸更改并调整设计,同时也在进行基础土石方开挖和桩基施工及基坑支护施工,累计完成投资600万元;汇融大厦(二轻市场)项目总用地面积0.73万平方米,总规划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水利局公房拆迁问题已经解决,年内拆迁完毕,但人民银行和二轻市场拆迁问题尚未解决,目前项目尚未动工;融江现代城项目8栋18层商品住宅楼,总建筑面积8.8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5.16万平方米,商铺面积1.82万平方米,地下车库面积1.85万平方米,1#楼进行主体第四层施工,5#楼进行主体第六层施工,7#楼进行主体第七层施工,2#、3#、6#、8#、9#楼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施工已经完成,累计完成投资2500万元;凯丰时代广场(河东电影院、土产公司)项目总用地面积1.5万平方米,总规划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由于雨水多,进度稍慢,基坑支护处理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施工,基础处理时已经投资约2500万元;易通一品项目A区3栋15层、3栋18层、2栋29层(608套)商品住宅楼,B区2栋6+1层、3栋15层、7栋18层、1栋29层(666套)商品住宅楼,总规划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累计完成建筑面积 13350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A区完成工程量造价780万元,B区完成工程量造价2680万元;融城京都项目总用地面积1.1万平方米,总规划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3#楼进行主体第二层施工,4#楼进行主体第四层施工,2#楼正在进行基础开挖工作,累计完成投资800万元。

  【扶贫工作】  

  2014年,融安县争取上级扶贫资金3508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4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620万元,扶贫培训资金212万元,扶贫贴息资金120万元,互助资金30万元,生态移民资金74万元,扶贫成效奖52万元。项目资金比去年增长32.76%。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年内减少贫困人口9000多人,减贫率10.41%。

  年内,继续完成2013年跨年度扶贫项目的实施,其中,完成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项目(投资135.96万元毛竹低产改造项目扶持农户毛竹低产改造10876亩、投资6万元林下土鸡养殖项目补助养殖农户饲养土鸡2万羽)、产业扶贫开发项目(投资228.62万元甘蔗低产改造项目扶持农户甘蔗低产改造18400亩、投资150.944万元金桔低产改造项目扶持农户金桔低产改造8662亩、投资89.496万元毛竹低产改造扶贫项目扶持农户毛竹低产改造13206亩)、基础设施扶贫项目(投资1087.5万元,项目已全面竣工并通过验收,其中,投资507.5万元建设屯级砂石道路24条48.1公里、投资537.5万元建设屯级硬化道路16条16.365公里、投资额42.5万元建设过水路堤6处316延米)、“十百千”青蒿产业化扶贫示范项目基地建设(投资252.88万元,完成青蒿种植11087亩,项目区域新建机耕道路10.2公里)。

  2014年扶贫项目

  “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项目 毛竹低产改造项目投资40万元、林下土鸡养殖项目投资100万元、金桔产业项目投资128万元(其中,自治区切块到县金桔种植项目资金83万元和柳州市财政扶贫资金金桔种植项目资金45万元)。

  扶贫培训 投资3.8万元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0期,完成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329人次;投资75万元完成基地培训人数300人;做好普通高校本科学历教育和职业学历教育补助扶持工作,共计发放补助金额158.25万元补助321个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

  基础设施项目 上级扶贫主管部门批复资金985万元,其中建设屯级砂石道路4条9.9公里,屯级硬化道路23条,总长24.6公里;建设独立桥梁(过水河堤)13处362.5延米;完成水毁修复2处30.5延米。

  信贷扶贫

  扶贫小额贷款奖补试点 融安县2013年成为全区10个扶贫小额贷款奖补试点县之一,到2014年止,县金融部门共发放扶贫小额贷款共计438户1161.5万元,涉及全县12个乡镇112个村(其中贫困村31个),全部为扶贫对象户,户均贷款2.7万元。

  扶贫龙头企业贷款贴息项目 2014年融安县申报并获批2014年度第一批扶贫项目贷款4000万元、贴息资金120万元,用于扶持县4家扶贫龙头企业,其中:扶持仙草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扶贫项目贷款2000万元、贴息资金60万元;广西融安金鼎制丝有限责任公司扶贫项目贷款700万元、贴息资金21万元;扶持广西柳州长安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扶贫项目贷款700万元、贴息资金21万元;扶持融安华海木业有限责任公司扶贫项目贷款600万元、贴息资金18万元。

  扶贫到户贷款贴息和互助资金协会管理 2014年,全县贫困乡镇建立11个试点扶贫互助协会,村级管理员40多人,入会会员662户,其中贫困户会员492户,占会员总数的74.3%。成立联保小组63个。至年底,11个正常运行的试点扶贫互助协会,共发放借款51.27万元,其中贫困户借款41.27万元,用于产业扶持资金51.27万元,其中种植业37.7万元,养殖业13.07万元,其他行业0.5万元,重点支持金桔、青篙、中草药、蔬菜等产业项目。

  社会帮扶 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制定的《融安县“十二五”时期定点扶贫工作实施方案》,2014年,落实了领导挂点、单位包村、贫困村落实村委第一支书和扶贫工作队员等,全县92个机关、企业到全县35个贫困村开展定点帮扶工作,35个贫困村都落实村委第一支书和扶贫工作队员;与区、市、县直帮扶单位签订帮扶责任书,动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2014年,全县35名第一书记共引进项目19个,争取帮扶资金270.8万元,共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08件。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项目 2014年9月,融安县竞选成功2014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项目,项目资金计划1000万元,受益群众1747户、7230人。项目为14条屯级道路硬化,全长27.92公里,其中,桥板乡有6条:3.57公里长的阳山村坡寺屯-袁家屯、对门屯,3.5公里的桥板村东安屯-前村-里村屯,4.5公里的二村水南屯-南木屯,1.7公里的温塘村古风水泥路口-土立屯,2.1公里的雷田路口-大干、长村、温塘屯,0.8公里的水泥路-上弄屯;浮石镇有2条:3.7公里长的小律屯-前洞屯-赖家路口,3.8公里的起西村桥头屯-李子坳屯;大良镇有4条:1.2公里长的新寨村古吉山路口-岩口屯,0.77公里的上古老屯-大杨公路,0.9公里的岩口屯-拉浪屯,0.2公里的中村桥头-上社屯;潭头乡有2条:0.55公里长的红岭水泥路口-赖家屯,0.63公里长西岸村西浔屯-低村屯共14条。项目计划于2015年元月初完成招投标,2015年9月完成。

  精准扶贫建档立卡 通过前期摸底、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逐级审核和整户识别的方式,融安县2014年开展新一轮贫困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据统计,此次建档立卡,全县识别贫困村53个,贫困户22253户,贫困人口75124人。

  

  【社会各项事业】  

  “美丽融安· 清洁乡村”活动 2014年,融安县扎实开展“美丽融安·清洁乡村”活动,统筹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水环境治理、种养扶持、沼气池建设、“绿满八桂”、道路硬化、农村人畜饮水工程、乡村旅游、卫生改厕等项目融入到“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专项活动中来,融安“屯收集、屯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得到自治区党委肯定,全县1321个自然屯均建造有垃圾焚烧炉(池),家家都有垃圾桶,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垃圾回收率比上年度均有大幅提高。全年“美丽融安·清洁乡村”活动投入资金2709万元,其中自治区下拨资金690万元、柳州市下拨资金1863万元,县财政安排156万元,建成城乡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试点乡镇2个(长安镇、大将镇);建设乡镇中型生活垃圾焚烧厂3座;完成农村污水处理站2座(大将镇东潭村大潭屯);购置中型环卫机动特种车辆(垃圾收集运输车、垃圾钩臂车)10辆,钩臂垃圾箱36个,各类小型垃圾运输车40辆;新建(改造)村屯垃圾焚烧炉(池)177个,各类垃圾桶11400个;发放村屯保洁员补贴413万元;执行卫生改厕1500座,全县卫生厕所总数为52258座,卫生厕所普及率75.77%。开展集中清理整治行动2900多次,清除垃圾9.6万吨。

  精神文明 2014年,融安县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普及,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普及文明礼仪知识,举办“中国梦·正能量”、“弘扬我们的价值观”等主题百姓宣讲活动100多场次,受众10万人次;举办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专场文艺演出600多场次,观众8万多人次。持续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星级文明户”由去年的167户提升至今年的1500余户。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被评为自治区“文明单位”,大坡乡、长安镇大洲村被评为自治区“文明村镇”,融安高中和融安县武装部被评为自治区“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

  教育 2014年,融安县教育经费支出2.8亿元,其中县本级预算支出1.78亿元。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500万元,其中融安高中搬迁项目开始动工建设。

  2014年,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69.2%。中考、高考总体成绩继续保持市辖六县前列,尤其是高考,13人被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十大名校录取,还有34人考取全国“985”高校,名校录取数量和质量均创下历史之最。

  年内公开招聘特岗教师53名,录用农村小学全科教师30名。

  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民工程,投入资金1125.8万元,春季学期127所学校2.05万人、秋季学期124所学校2.01万人受益。年内获得“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先进县”荣誉称号,是广西唯一获得这一荣誉称号的县。发放各类学生资助金859.7万元,7929人受益。为2202名大学生办理信用助学贷款,合同金额1312.01万元。

  筹集教育奖励专项资金558.7万元,用于成立教育奖励基金、修建乡村教师午休室、为教师买保险和体检等方面。

  投入18.15万元为校园安全协管员重新配备一批校园安防设备。长安镇中心校新校区安装视频监控系统。

  文体 2014年,融安县完成新建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项目12个(分别是长安镇塘寨村、寻村村,大坡乡同仕村,浮石镇六寮村、木瓜村,板榄镇东岭村,泗顶镇山贝村,沙子乡古益村,桥板乡古丹村,东起乡崖脚村,潭头乡新桂村、何洞村)。

  《龙舟制作技艺》《融安龙舟赛》录入柳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长安文场传统曲目已完成第一碟录制。

  出版融安戏剧曲艺作品集《桔乡异彩》《融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集》。

  巩固扩大“和谐文化在基层——周周演、月月比、季季赛”系列文化活动品牌,发挥长安大舞台作用,年内全县252支业余文艺队8570名演职员共演出1546场次,观众95万多人次。

  年内组织开展一次“我的中国梦”群文走基层、欢乐进万家活动,共组织美术摄影作品80余件进行巡回展示。举办2014年“中国梦”迎春山歌演唱会,共有12个男女山歌队参加。

  5月,参加广西首届流行舞蹈大赛,爵士舞《I’am the best》(我最红)获青少年组金奖,爵士舞《黑发尤物》荣获青少年组铜奖,爵士舞《Sarvar》荣获少儿组铜奖。同时,《I’am the best》(我最红)代表广西赛区参加全国第十届校园才艺大赛总决赛获初中组金奖。合唱节目《祖国颂》、《英雄赞歌》参加柳州市首届合唱比赛获优秀奖。

  参加广西第六届“魅力北部湾”书画优秀作品展,获美术二等奖。

  11月4日,承办区文化厅“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美国蒙大拿州落基山芭蕾舞团到融安演出。

  11月6日,彩调《古镇融安美》代表广西赴浙江绍兴参加“中国腔·中国梦”全国地方戏曲展演。

  连续4年承办全区未成年人航模大赛。

  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全民健身赛事不断。2月全县“迎春杯”乒乓球、气排球和羽毛球赛,3月份“三八”妇女节气排球赛,4月份“园丁杯”气排球,5月全县中小学生篮球赛,6月全县第二届“通利杯”气排球赛,7月融安县“党建杯”气排球赛,7~11月,全县“足协杯”足球赛,9月举办2014中国·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柳州市第三届龙舟大赛(融安)选拔赛暨融安县第十六届龙舟大赛。全县12个乡镇还在春节、重大节假日期间组织开展游园活动、篮球赛、象棋赛、乒乓球赛、拔河赛等文体活动。

  卫生

  医疗保险 2014年,融安县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22435人,征缴医疗保险金2759万元,支出2699.35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57574人,参合率99.11%,筹集到位新农合基金10045.39万元,新农合基金支出11036.5万元,新农合基金使用率为当年的109.87%,参合农民获得补偿38万人次,受益率148.2%。重大疾病增至26种。融安县在上年11月1日启动新农合大病保险,截至2014年底,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3521人次,获得报销金额448.71万元。

  卫生基建项目 年内,板榄镇中心卫生院医技楼、10个乡镇卫生院公共租赁住房、县120急救指挥中心、县医务人员技术培训中心等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县妇幼保健院、雅瑶卫生院、桥板卫生院、沙子卫生院、大坡卫生院、长安镇卫生院分别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雅瑶、桥板、沙子卫生院业务用房以及大坡卫生院周转房项目已完成地质勘探、图纸设计和财政预算评审。

  公立医院改革 融安县是全区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自2013年2月1日以来,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制度,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和高价医用耗材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价格,积极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目前,县直公立医院已开展17个专业30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行5种单病种付费,基本实现常见病种的全覆盖。

  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 对签约服务、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93家村卫生室,基本药物两天配送到位率都在90%以上,满足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基本药品的需求。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有序开展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2014年城乡居民纸质档案累计建档23.83万份,建档率81.54%,其中规范化电子档案建档21.43万份,规范化电子档案建档率73.32 %。目前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老年人保健、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基本完成;其它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慢性病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正按上级有关要求努力完成。

  疾病预防控制 2014年是实施防治艾滋病五年攻坚工程任务的最后一年。截至年底,全县累计报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502例,死亡193例。2014年,共报告艾滋病新发现感染者及病人93例,与上年相比(2013年95例)下降2.1%;病死16例,病死率2.69%,与去年相比病死率下降15.41%(2013年病死率3.18%)。

  全年全县报告法定传染病 12种,共2595例,总发病率416.165 /10万,其中甲类传染病无病例发生。

  儿童免疫“五苗”接种率99%以上。2014年,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2988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2910人,全县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率97.39%。

  计划生育 2013年10月~2014年9月全县人口出生3580人,其中,符合政策出生率95.45%,政策外多孩率0.73%,人口自然增长率6.38‰。出生人口性别比103.44,比去年同期下降3.63个百分点。

  年内荣获国家卫生计生委授予融安县“2013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

  科技 2014年,融安县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20个,项目补助经费914万元。完成项目申报14个,其中获批国家级立项1个,补助项目经费145万元;自治区级立项4个,补助项目经费95万元。

  知识产权工作有序开展,年内全县发明专利申请74件。

  完成自治区重点(金桔)产业县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农业科技重点(金桔)示范县项目实施取得预期成效:建立融安县优质金桔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30亩,建设高产高效栽培示范基地3个共1000亩,年产安全绿色的优质金桔果品400吨,实现产值300万元,实现纯收入100万元;建立金桔干制品及果肉果汁的制取技术试验;完成科技服务体系与服务平台建设任务:建设金桔专家大院、建立星火学校各1个,发展金桔专业技术合作社会员2000户,建立金桔技术服务网站,培训技术骨干460人。“优果工程”得到进一步提升。2014年申报自治区《融安滑皮金桔高效生产集成技术示范》项目获自治区经费支持30万元。

  年内,融安县利用自治区青少年航模培训基地的有利条件,促成6个乡镇建立中小学青少年校外科学工作室,分别是大坡乡中心小学、泗顶镇中心小学、大将镇龙妙小学、长安镇第一中学、长安镇中心小学、长安镇第三小学。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融安县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2014年全年累计职业技能培训2623人次,其中就业服务中心开办16期,共618人,培训内容涉及维修电工、电焊工、叉车司机、育婴师等实用的劳动技能。

  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成效明显。2014年年,融安县在完成县本级人力资源市场和雅瑶乡、大良镇、沙子乡、泗顶镇四个试点乡镇人力资源分市场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配套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县本级及所属乡镇、行政村共 8个点的劳动保障专网(VPN光纤网络)的安装,同时我县12个乡镇,137个行政村,10个社区完成了公共就业服务保障事务所(服务站)的挂牌,为下一步开展就业工作打下了基础。融安县通过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创业培训、发布用工信息等方式扶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残疾人创业就业,2014年,融安县新增民营企业148家,新增个体工商户1128户,创业带动就业超过4000人次,对稳定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14年,全县安排就业再就业补贴专款支出256.66万元,2175人次享受。开发公益性岗位(40、50就业困难人员)89个,开发困难家庭应届大学毕业生公益性岗位16个。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322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48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80人,登记失业人数78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8274人次(其中跨省(区)就业新增5366人次,跨县就业新增2908人次)。

  年内,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续保参保8.27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0383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6617万元;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46281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征缴收入558万元。参加失业保险8815人,失业保险征缴收入795万元。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50563人,其中职工22435人,居民28128人,医疗保险征缴收入2759万元。参加工伤保险15000人,工伤保险征缴收入252万元。参加生育保险5222人,生育保险征缴收入196万元。

  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443户91.34万元,建成保障性住房473套(户),完成保障性住房分配入住1204套(户)。为农村6.48万户居民购买住房政策性保险。受理劳动仲裁案件立案73件,结案58件,结案率79%,为553名农民工追回工资532.38万元。

  民政 2014年,融安县发放救济救助金5472万元,33万人次受助。

  民生保障 全年发放城市低保金2.7万人次662.18万元,发放农村低保金17.52万人次1881.93万元,发放五保供养资金2.09万人次486.51万元;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4198人次859.76万元;资助城乡低保、五保等特殊人员16385人参保参合金额59.81万元;发放禁渔期间843人次困难渔民生活救助金19.76万元;救助艾滋病感染者和致孤儿童1368人次30.21万元;发放低保、五保、优抚对象物价补贴50.46万元,2014年春节一次性生活补贴262.24万元;发放因临时性、突发性及其他特殊情况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2319人次临时救助金57.7万元。

  应急救助 做好冬春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2013-2014年冬春共投入54.415万元救助5499人次,发放食用油1万公斤(2000桶),棉被3000床、绒衣裤3360件(套)。做好农村住房统保工作,年内共赔付农房受损205户,保险理赔74.9万元,保险理赔案件办结率达100%。做好抗灾救灾和灾民生活救助工作,紧急调拨救灾资金和物资。今年融安县主要遭受洪涝灾害,累计受灾人口19150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719人,其中分散安置695人,集中安置2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966.66公顷,其中成灾面积597.57公顷,绝收面积53.7公顷;倒损住房132户271间,其中倒塌房屋62户158间,严重损坏房屋36户79间,一般损坏房屋66户115间,累计直接经济损失3051.4万元。

  双拥优抚安置 发放重点优抚对象优抚金826.78万元;给予优抚对象267人次医疗补助金25.68万元;给予优抚对象困难救助32人次,支付困难救助金5.01万元;为16户住房困难优抚对象投入房屋维修资金7.05万元;为1340名重点优抚对象缴纳人身意外伤害险金13.4万元。

  慰问部队及优抚对象物款88.9万元。安置退役士兵及复员士官102人,其中:对全县101名退伍士兵发放自主就业金97.8万元,工作安置1人。

  完成全县散葬烈士墓和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维修工作,受到区民政厅优抚处表扬,并在市级座谈会上作经验介绍。

  社会福利 推进“老有所养”工程,从10月起对全县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提高9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和百岁老人生活补贴标准,全年共发放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172万元,惠及7757位老人。抓好孤儿救助工作,发放孤儿保障金29.32万元,“六一”孤儿慰问金0.7万元。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对114名求助对象实施爱心救助,发放救助款物和医疗救助金11.6万元。

  婚姻、收养登记 年内累计办理结婚登记2326对、离婚登记571对,合格率100%,补办登记307对,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1011份;年内共依法办理收养登记50例。

  社会组织 2014年全县新增社会组织15个,全县社会组织共计120个,2014年应年检85个,合格率100%。

  民生工程 年内,投入2076.07万元(其中财政奖补1883万元)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98个项目涉及屯级道路新建、道路硬化、桥梁建设、人饮工程、篮球场、戏台建设等,覆盖74个村98个屯,受益人口21320人;建成保障性住房473套,分配入住1204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00户;投入20.5万元完成大将镇雅仕村拉打屯、桥头屯水库移民新村道路硬化续建项目;开通长安至大坡公交线路;投入4429万元完成197项电网工程,改善86个村屯的安全用电。

  全年县水库移民工作管理局共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748.4万元,比上年增长72.9%,涉及项目17项,受益移民12789人,其中:2个项目为移民增收项目,具体为长安镇和寨村淑姆屯林下养鸡、安宁村大袍屯乡村旅游移民收入倍增项目,共投入83万元;15个项目为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707万元,完成道路硬化19公里、修建码头1个、旧房改造25户等,受益群众2192户、8975人。贯彻落实中央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全年发放后期扶持资金312.54万元,发放率100%。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014年,融安县依法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六五”普法、人民调解等工作。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2840场次,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3114件,调结3005件,调结率96.5%,其中“三大纠纷”立案931件,调处897件,调结825件,调结率88.6%;积案8件,调结5件,调结率62.5%。接待群众来信来访 425批899人次,其中“县委书记大接访”接访群众129批332人次,办结群众来信来访395批813人次,办结率92.9%,办结“县委书记大接访”来信来访117批302人次,办结率90.7%。发放信访救助资金14.45万元。年内,刑事案件立案667起,破案250起,破案率37.5%。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捣毁赌博窝点40个,查破毒品刑事案30起,打掉犯罪团伙10个,破获重大诈骗案2起。受理各类诉讼案件1507件,审结1158件,审结率76.8%。查处治安案件3614起,结案3140起,结案率86.9%。全县批捕220人,起诉244人。治安、刑事案件立案数分别下降23.52%、54.46%,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2014年度公众安全感在全区111个县(市、区)中排名第7名(比上年度的第26名上升了19名),在全市排名第一。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45场次,开展“法制文艺巡演”活动92场次,播放法制宣传电影109场次,举办法制讲座90多场次,开展法律知识问答活动100场次。

  个体私营经济 2014年,全县有个体工商户8161户,从业人员14699人,注册资本4.64亿元,年内新增个体工商户1271户,新增从业人员2505人,新增注册资本0.95亿元;私营企业1379户,从业人员4048人,注册资本17.89亿元,年内新增172户,新增从业人员329人,新增注册资本5.68亿元;注册登记微型企业585户,注册资本5823.8万元。

  

  

  

  

  

  

  

  

  

  

  

  

  

  

  

  

  

  

  

  乡镇简况

  

  【长安镇】  

  位于县境中西部,融江东西两岸,分河东、河西两片,为融安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东接大将镇、大坡乡,南连浮石镇,西邻融水县安陲乡,北靠三江县丹洲镇、融水县大浪乡。辖新民社区、和平社区、新兴社区、桔东社区、融江社区等5个社区和大乐、和寨、红卫、大巷、新安、大洲、隘面、河勒、小洲、木樟、木寨、安宁、泗朗、珠玉、瑶送、太平、大坡、银洞、祥多、江口、寻村、保江、塘寨、竹子等24个村,132个自然屯,343个村民小组。镇人民政府驻河西和平社区。土地总面积275.4平方公里。人口115605人,其中:非农人口60501人,农业人口55104人;男59707人,女55898人。乡村劳动力38157人,其中:男20982,女17175人。农村从业人员33615人,其中:男18501人(其中从事农业11273人),女15114人(其中从事农业8341人)。境内多民族杂居,有汉、壮、侗、苗、瑶等12个民族,以汉族人口居多。

   长安地名的由来据传最早出自一个小小店铺的招牌。明朝建文(1399—1401)年间集市原设在河东,被火烧后逐渐迁至河西建圩。因河西最早只有一“长安酒店”,商贩接踵而至,逐渐聚成圩,因此得名。清朝康熙四十年(1701)置长安镇,称长安镇巡检司(司署在大巷村)。民国元年(1912)长安镇属融县北区,民国二十二年属融县长安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称长安镇公所,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长安区。长安镇在民国时,曾经设立过两个公署,一个是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月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28日,广西省政府在长安镇设立的“长安行政监督公署”,辖柳州、柳城、融县、三江、中渡、雒容6个县;一个是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15日至同年11月21日,广西省政府在长安镇设立的“第十五区专员公署”,辖融县、三江、罗城、龙胜、百寿5县。1949年11月21日,长安解放。1949年12月属融县长安区,1951年4月为长安镇,辖长庆、和平、建设、新华、升平5街及水上、新民2乡。1951年7月21日,融县人民政府迁至长安镇,长安为融县县城。1952年9月,融县改称融安县,长安为融安县城至今。1958年8月长安镇曾改称长安人民公社,1962年8月转改称长安镇至今。1989年辖立新、建设、新华、和平、解放、河边等6街和渔业、新民2个村公所;1999年3月划城东乡的大乐、东圩、红卫和大巷乡的大巷、新安、大洲6个村归长安镇管辖。2005年7月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城东、大巷两乡,整体并入长安镇,仍称长安镇。2008年6月长安镇社区撤并整合,由原解放、新华、立新、建设、和平5个社区整合为和平社区。

  长安镇交通便捷,枝柳铁路横贯湖北、广西、湖南三省(区),经此设融安、平琴、富用三个站,公路有国道线2条、省道线3条。水路上通贵州,下达珠江三角洲。三江至柳州的高速公路正全面施工。24个村全部通公路,有23个村已经实现道路水泥硬化。长安镇因地处广西北部,珠江流域上游,是通往湘桂黔边的要道,居水陆交通要冲,由于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水陆交通便利,市场繁荣,商贸兴旺,通讯便捷,历来是湘、黔、桂三省(区)交界中心区域和商品集散地,市场繁荣,商贸兴旺,是近代广西四大名镇之一,素有“小柳州”之称。长安市场是全县最大的农副产品销售市场,拥有桂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批发市场——融安综合批发市场。

  长安镇邮政事业持续发展,形成了宽带宽、速率高、容量大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宽带接入覆盖全镇,24个村委全部接通宽带,学校已实现“校校通”。

  长安镇坐落在融江河畔,境内大部分为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风光秀美,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美丽的融江象一条蜿蜒的彩带穿城而过,清澈的融江河面宽达400多米,东西沿岸水深4~10米,没有礁石和漩流,整个河面风平浪静,两岸河堤宽敞,杨柳依依、树木成荫,是发展水上游乐的绝佳境地。河西骑楼街是目前广西保存最完好的骑楼街,河东有广西最大的县级花园式“长安广场”。辖区内有红茶沟森林公园、泗维河、大洲生态农业旅游区和河西骑楼街等景点。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是融安县长安镇安宁村大袍屯苗族同胞传统的芒蒿节。

  融江、浪溪江、保江河等流经境内,境内主要河流泗维河(又名回回河),发源于融水县元宝山东麓,从融水县的安垂乡进入境内安宁村大袍屯,汇入泗维河水库,从泗维河口注入融江。境内有全县最大的中型水库——泗维河水库,还有密江水库、大山水库等2座小(一)型水库,龙头、石龙、大冲、小溪、岩口、牛六、防渡冲等7座小(二)型水库,以及装机容量为4700千瓦的泗维河水电站、装机容量为2400千瓦的淑姆水电站、装机容量为2500千瓦的董滩水电站。

  长安镇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9.1℃,年平均降雨量为1941mm,降雨多集中在3-9月份,旱季为11月至翌年2月。太阳辐射强,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冬短夏长,雨热同季。这里四季分明,风调雨顺,土地肥沃,水利条件较好,是县内的粮食、蔬菜、水果主产区之一。耕地面积4058公顷,其中水田2618公顷,旱地1440公顷;园地1377公顷;林地20068公顷,森林覆盖率为87.6%;草地1054公顷。

  全镇经济主要是以农业和商贸经济为主。主要农作物为水稻、桑蚕、甘蔗、蔬菜、小洲头菜、淮山等。2014年,全镇有区级无公害生产基地4个,面积326公顷。2014年,全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423公顷,产量20659吨,其中:稻谷3951公顷,产量19653吨;玉米82公顷,产量233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434公顷,其中:甘蔗624公顷,产量39364吨;油料作物104公顷,产量196吨。蔬菜2522公顷,产量41525吨,其中小洲头菜0.82万亩,产成品头菜1.88万吨。淮山1.01万亩,产量2.17万吨。年末桑园面积218公顷,产蚕茧476吨。年末果园面积941公顷,产量10394吨,其中:柑桔(含金桔)841公顷,产量8900吨(其中金桔8635吨);柚子45公顷,产量813吨。板栗产量136吨。年末茶园面积21公顷。全年生猪出栏8.74万头,年末存栏4.98万头;牛出栏1.01万头,年末存栏0.75万头;家禽上市244.93万只,存栏66.09万只;兔出栏2.2万只,肉狗0.6万只,肉鸽5.93万只。全年生产肉类11866吨,其中猪肉6586吨,牛肉907吨,禽肉4065吨,狗肉222吨,鸽肉15吨;禽蛋474吨。水产品总产量1613吨,其中捕捞302吨,养殖1311吨。水产品养殖面积197公顷,其中山塘水库养殖124公顷,池塘养殖67公顷。年产油茶籽555吨,油桐籽171吨,八角375吨,松脂137吨,竹笋干31吨,采伐毛竹48万根,篙竹54万根,大杂竹25万根,小杂竹3948吨。

  2014年末,全镇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4.43万千瓦,拥有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大中型拖拉机73台,其中大型8辆,中型65辆,配套农具73台;小型拖拉机673台,配套农具768台;联合收割机178台;机动脱粒机2208台;农用运输车108辆;微型耕整机1371台;农用水泵422台;节水灌溉机械87套。全年机耕面积4275公顷,机播面积116公顷,机收面积3944公顷。

  2014年,全镇财政收入2.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01元。

  长安镇辖区内有师范进修学校1所,职业高中1所,高级中学2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20所,教学点3个,小学及初中普及率100℅。境内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皮防站及县妇幼保健院等县属医疗单位。镇设卫生院1所,医师40人,护士25人,床位40张,规范建设23个村级卫生室,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人数8.4万人,参合率98.2%。

  自2004年以来长安镇一直以“保护生态融江,建设宜居长安”为主题,全镇城乡清洁及环保工作在全区名列前茅。荣获“自治区2013年卫生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长安镇的民间艺术多姿多彩,有牌灯、钱牌、旱龙船等,地方戏曲有彩调、文场、桂剧,其中长安文场于2007年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录。至今长安镇的业余文艺队共有65支,广泛活跃在城乡村屯。全镇实现村村有“农家书屋”,村村通有线电视。

  长安镇名优特产:

  小洲头菜 融安地方传统特色蔬菜,味道鲜美,清脆爽口,储运方便。产于长安镇(原大巷乡)小洲村而得名。由于其民间腌制、加工工艺独特而享誉区内外,久负盛名。

  淮山 属薯类作物,又名山药,富含淀粉。食用部分主要是地下部伸长膨大的块根,其肉质幼嫩,香甜爽口,具有健脾、助消化、补虚劳、益气、祛痰的功效。中药方中常被当作强壮补品,是粮菜兼用及理想的“食补”。长安种植淮山的历史已有多年。

  特色小吃:

  长安滤粉、滑滑粉、芙蓉酥、酥皮扣肉、网油烧炙等。

  旅游景点:

  长安镇风光秀美,城区近郊旅游资源丰富,现已开发的有融江河风光、大洲生态农业观光、泗维河风光、红茶沟原始森林公园和河西骑楼街等景点。

  

  【板榄镇】

  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约42公里,东接永福县龙江乡,西邻三江县丹洲镇,北靠龙胜县三门镇及三江县和平乡、高基乡。辖板榄社区1个社区和木吉、山尾、官昔、古龙、马步、龙纳、里鸟、东岭、门楼、泗安、四平、拉叭、沙江、麻江、拉谢、蒙村、江北等17个村(其中,东岭、官昔两村为瑶族村),163个自然屯,235个村民小组。镇人民政府驻板榄社区。全镇土地总面积428.63平方公里。人口24404人,其中:非农人口2895人,农业人口21509人;男13138人,女11266人。乡村劳动力14000人,其中:男7300,女6700人。乡村从业人员13631人,其中:男7153人(其中从事农业5623人),女6478人(其中从事农业4988人)。境内居住有汉、壮、苗、瑶、侗、仫佬、回族等民族,以汉、壮两族人口居多,分别为11786人、8517人。

  名称来历 传说,初成圩时,以板榄河为名,故名。

  政区沿革 清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属长安镇管辖。道光十一年(1831年)属板榄团。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融县安江带安联乡公所。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融县长安区安江乡。1950年4月属融县鼎安区。953年属融安县板榄区(三区)。1958年2月撤区并乡,板榄所辖范围分设板榄、门楼两乡,当年8月改称板榄人民公社、门楼人民公社,当年12月底板榄、门楼合并为板榄人民公社。1961年分为板榄、门楼、古龙三个公社。1962年板榄、门楼、古龙三个公社合并。称为板榄区。1966年称板榄人民公社。1984年称板榄乡。2001年撤乡改镇,称板榄镇至今。

  自然条件 板榄镇地处中低山和丘陵地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属山地丘陵地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8.2℃,年降雨量为1897毫米。境内有全县最高峰从白山,海拔1350米,还有黄连岭、猫头顶、雨花山、翁古顶、三阳顶、九峰山等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大山。境内溪流密布,主要河流有浪溪江和保江河,流经镇内12个村(社区),河流长约65公里。其中浪溪江是融江一级支流,因河床陡滩多、水急、浪大而得名。浪溪江发源于板榄镇东岭村海拔1223.6米的翁古顶,流经板榄、 大将、长安镇,于长安镇江口村注入融江。保江河因有一石似龙而得名宝(保)江,发源于板榄镇边缘雄鸡山,流经板榄、大将、长安镇,于长安镇保江村注入融江。境内还有板榄河、沙江河(亦称江北河)、里当河(又名古陇河)等流域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的河流,板榄河发源于东岭村,流经龙纳、门楼等村,于门楼村鸡纳屯附近注入浪溪江;沙江河发源于沙江村朝马屯,流经江北村,于四平村四门屯附近注入浪溪江;里当河发源于泗安村里当屯猫头顶,于门楼村鸡纳屯附近注入浪溪江。山地主要发展林业,浪溪河、保江河水系的大小谷地是主要农耕区。

  经济概况 板榄镇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号称融安县的“杉木之乡”,是全县最大的林业乡镇和商品林生产基地,全县60%的商品木材出自板榄,全年商品材出材量4万多立方米。全镇森林面积36580.8公顷,其中:针叶林面积17731.7公顷,主要树种有杉树、松树;阔叶林面积12800.5公顷,主要树种有枫香、荷木、酸枣、樟树、百花木等;竹林面积2302.3公顷,主要竹种有毛竹、假楠竹、蒿竹、甜竹、大头竹、苦竹等;经济林面积为3746.3公顷,主要有油茶、八角等,是县内的茶油主产区。活立木蓄积量110.04万立方米,其中:阔叶林蓄积量46.93万立方米,疏林地蓄积量0.51万立方米。

  板榄镇的自然条件适合农业、林业生产,是一个以林为主,林粮结合的山区乡镇。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玉米、大豆、红薯、蔬菜、甘蔗、罗汉果等。全镇耕地面积2759.1公顷,其中水田1450.4公顷,旱地1308.7公顷;园地443公顷;林地38265公顷,林地面积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89.27%,森林覆盖率86.13%;草地2288公顷。2014年,板榄镇有乡级集体林场1个,有林面积750多公顷,村集体林场18个,面积690多公顷。

  2014年,全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390公顷,产量7539吨,其中:稻谷1176公顷,产量6924吨;玉米85公顷,产量385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96公顷,其中:油料作物36公顷,产量62吨;甘蔗94公顷,产量5737吨。蔬菜1072公顷,产量17902吨。中草药物种植面积200公顷,其中罗汉果133.33公顷。年末果园面积983公顷,产量14705吨,其中:柑桔(含金桔)845公顷,产量12021吨(其中金桔11548吨);柚子23公顷,产量288吨;橙32公顷,产量281吨。板栗产量57吨。年末茶园面积33公顷。全年生猪出栏0.68万头,年末存栏0.28万头;家禽上市10.51万只,存栏3.09万只;兔出栏0.23万只,肉狗0.15万只。全年生产肉类 758吨,其中猪肉515吨,禽肉176吨,狗肉20吨;禽蛋19吨。水产品总产量307吨,其中捕捞55吨,养殖252吨。水产品养殖面积14公顷,其中池塘养殖14公顷。年产油茶籽966吨,八角99吨,竹笋干92吨,采伐毛竹45万根,篙竹28万根,大杂竹32万根,小杂竹2681吨。

  2014年末,全镇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1.99万千瓦,拥有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大中型拖拉机39辆台,配套农具29台;小型拖拉机340台,配套农具331台;联合收割机38台;机动脱粒机150台;农用运输车24辆;农用水泵125台。全年机耕面积1671公顷,机收面积802公顷。

  全镇农业生产总值约0.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50元。

  板榄现有竹木加工、食品加工、建材等工业企业26家,从业人数392人,主要产品有杉木拼板、木衣架、圆条棍、茶叶等。2014年工业产值7000万元,利润总额1050万元。

  板榄镇有农贸市场一个,每个村均有三个以上商业网点。2014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金额3600万元。

  2014年,全镇财政收入653万元。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7700万元,各类贷款余额8500万元。

  社会发展

  全镇有幼儿园4所,专任教师14人,在园幼儿316人;有小学17所,教师76人,在校生1047人,入学率100%;初中一所,教师48人,在校生436人,入学率100%。

  板榄镇有卫生院一所,医师17人,护士14人,床位25个。18个村(社区)建有25个医疗室。全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人数23427人,参合率96%。同时,全面实行国家基本药物零落差率销售制度,初级卫生保健及降消项目工作均达上级目标要求。2014年,板榄镇龙纳村获得自治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村”荣誉称号。

  板榄镇有文化广播电视站一个,业余文艺队16支,村级农家书屋共18个(即每村一个农家书屋),所有藏书共计3.6万余册。目前,全镇实现村村通卫星电视。有多功能的村级公共文化活动中心一处(木吉村山北屯)。

  2014年,全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5户,享受保障人数64人,支出18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20户,享受保障人数2138,支出300万元;民政医疗救助43人次,支出14万元;国家抚恤、救助各类优抚对象151人,支出66万元;板榄镇有敬老院一所,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0人,支出4万余元;五保村三所,收养五保老人12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有6543人,收取养老保险金68万余元。

  基础设施

  境内有二级公路一条,通融安县城和三江县城。18个村全部通公路,有12个村已经实现道路水泥硬化。投资300万元的板榄河堤路已于2013年12月建成,有效改善集圩日板榄街交通堵塞问题。

  目前,板榄设有邮政所一所,电信公司营业所两所,移动公司网点三处,联通公司网点一处。实现村村通固定电话,移动网络信号覆盖全镇。宽带接入覆盖全镇,18个村(居)委全部接通宽带,学校已实现“校校通”。

  2014年,境内有板榄圩一个集市。建有装机容量35千伏的变电站。市政街道全部实现水泥硬化,建有汽车站一处,日发客运汽车22班次;投资350万元建成的日供水500吨饮水工程,有效改善城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街道有两条排水沟,排水通畅;街道两旁安装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的路灯,实现街道亮化全覆盖,能解决群众夜间出行不便的问题。2014年,板榄镇有液化燃气供应站二处。

  风土人情、土特产品

  板榄是多民族乡镇,民风民俗特点突出,特别是年年举办壮族传统歌节“三月三”活动,吸引了四邻八方的山歌手参加。

  土特产品有木耳、香菇、油茶、罗汉果、八角、板栗、中草药、笋干、茶叶等。

  名胜旅游资源

  其东北部的东岭原始森林风景秀美,林地面积近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被誉为“天然氧吧”,是柳州市内最大的生态公益林保护区,内有国家保护的远古乔木化石群,有娃娃鱼、穿山甲、山鸡等几十种珍稀保护动植物。

  

  【大将镇】

  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约20公里,东接雅瑶乡,南连大坡乡,西邻长安镇,北靠板榄镇。辖大将社区1个社区和瓜洞、富乐、合理、太江、雅仕、保安、才妙、东潭、古营、设洞、董安、龙妙、板茂、大华等14个村,196个自然屯,229个村民小组。镇人民政府驻大将社区。全镇土地总面积252.93平方公里。人口25508人,其中:非农人口710人,农业人口24798人;男13747人,女11761人。乡村劳动力17136人,其中:男9055人,女8081人。乡村从业人员14520人,其中:男7484人(其中从事农业7280人),女7036人(其中从事农业6850人)。境内多民族杂居,有汉、壮、侗、苗、瑶、仫佬、回等民族分布各村,以汉族人口居多,有14228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大将是党领导的抗日挺秀队和柳北人民解放总队第六大队的根据地和活动地区,1994年,被柳州地区行政公署划定为革命老根据地。2008年,大将镇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11年12月获评“柳州市特色水果乡(镇)十佳标兵”。

  名称来历 传说有二:一是,有一风水先生路过此地,说此地风水好,将来一定会出大将军,故名;二是,由于大将村的地形似一只大象,后演变为此名。

  政区沿革 辛亥革命前,大将地区属融县龙安团和浪安团。民国二十一至二十二年(1932~1933年)改团设乡,今才妙、东潭、大将、板茂、瓜洞、董安属浪保乡,太江、古营、合理、设洞、大华属鼎安乡。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融县长安区,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3月。1950年4月,改属融县鼎安区。1953年属融安县龙妙区(即二区)。1958年2月,撤区并乡,分属大将、龙妙两乡;同年8月,以乡、镇为单位成立人民公社,分属大将人民公社、龙妙人民公社。1962年8月,撤销人民公社,大将人民公社、龙妙人民公社合并为大将区。1966年2月,恢复人民公社,大将区改称大将人民公社。1984年10月,改为大将乡。2000年撤乡改镇,称大将镇至今。

  自然条件 大将镇地处中低山区,属丘陵地区,“八山半水分半田”形成大将镇的基本地形地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有三条大山脉横贯全镇,自北向南延伸。境内最高峰为白石岭,主峰海拔831米。大将气温适中、降雨充足,春季雨水多,冬季雨水少。流经境内的河流主要有浪溪江和保江河,浪溪江流经境内8个村,集水面积1252.6平方公里,最大流量4764.2立方米/秒,向西经长安镇江口村注入融江,50年代前曾为南北货物运输的主要河流航道;保江河流经境内4个村,在境内有5个支流注入保江河,保江集水面积232平方公里,最大流量1624立方米/秒,最枯流量0.45立方米/秒,经长安镇保江村注入融江,可通航运货。

  经济概况

  大将镇的自然条件适合农业、林业生产,特产有金桔、油茶、罗汉果,素有“金桔之乡”的美称。

  大将镇是一个以林为主,林粮并举的林区乡镇,是融安县的林业大镇,全镇森林面积17313公顷,森林覆盖率86.68%。活立木蓄积量54万立方米。林木主要以杉、松、油茶、果树、竹子为主,年产木材1.1万方,有8家加工企业(主要产品有杉木拼接板等),从业人数140人。2014年提供的林业税收占全镇财政总收入的70%,是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保江河、浪溪江两岸盛产篙竹,每年均有大批原竹和竹器销往外地,故大将还有“篙竹之乡”的美称。

  大将镇盛产金桔,是全县金桔的主要产地,素有“金桔之乡”的美誉。大将金桔是清朝乾隆年间从江西吉安府引进,至今已有260多年的栽培历史,以其果大、皮薄肉多、味甜且香、营养丰富,有化痰止咳的治疗功效而闻名。1985年在浙江宁波召开的全国金桔技术研究会上评为全国第一等;1988年全国金桔研讨会上,产量、品质、质量名列第一;1993年被评为中国优质水果产品及科技成果金奖;1995年在全国新技术产品交易会上荣获金奖。目前全镇共有金桔林4.5万亩,其中投产面积4万亩,年产量4万多吨,仅此项就为农民群众实现年人均纯收入达4000多元。

  2014年,全镇耕地面积1190公顷,其中水田1100公顷,旱地90公顷;园地1963公顷;林地20543公顷,林业用地面积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81.22%;草地383公顷。全年全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261公顷,产量6381吨,其中:稻谷1091公顷,产量6008吨;玉米74公顷,产量195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34公顷,其中:甘蔗31公顷,总产1892吨;油料作物36公顷,产量62吨。蔬菜610公顷,产量10073吨。年末果园面积3215公顷,产量50967吨。其中:柑桔(含金桔)3066公顷,产量48881吨(其中金桔48594吨);柚子114公顷,产量1623吨;橙9公顷,产量109吨。板栗产量43吨。生猪出栏0.63万头,年末存栏0.43万头;家禽上市11.36万只,存栏4.97万只;兔出栏0.33万只。全年生产肉类 758吨,其中猪肉477吨,禽肉192吨;禽蛋22吨。水产品总产量415吨,其中捕捞80吨,养殖335吨。水产品养殖面积25公顷,其中池塘养殖20公顷,山塘水库养殖5公顷。年产油茶籽404吨,油桐籽26吨,八角67吨,采伐毛竹54万根,篙竹39万根,大杂竹34万根,小杂竹2883吨。

  2014年末,全镇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0.9万千瓦,拥有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大中型拖拉机1台,配套农具2台;小型拖拉机55台,配套农具3台;联合收割机7台;机动脱粒机51台;农用运输车40辆;微型耕整机1371台;农用水泵146台;节水灌溉机械10套。全年机耕面积1125公顷,机收面积753公顷。

  全镇农业生产总值3.6亿元;工业产值3500万元,利润总额450万元;财政收入240万元;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7368万元,各类贷款余额121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52元。

  社会发展

  2014年,大将镇有中心医院一座,医师6人,护士14人,床位30张。15个村(社区)建有15个医疗室。全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人数22195人,参合率96.5%。

  全镇有幼儿园3所,专任教师8人,在园幼儿130人;有小学13所,教师115人,在校生1243人;初中一所,教师60人,在校生668人。

  全镇有文化广播电视站一个,业余文艺队19支,村级农家书屋15个,所有藏书共计3万余册。目前,全镇实现村村通卫星电视。有多功能的村级公共文化活动中心8处。

  2014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2户,享受保障人数33人,支出12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23户,享受保障人数1319人,支出93.3万元;民政医疗救助191人次,支出71.4万元;国家抚恤、救助各类优抚对象186人,支出84.3万元;大将镇有敬老院一所,收养农村五保人员8人,支出3万余元;五保村三所,收养五保老人14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有8755人,收取养老保险金56.38万余元。

  基础设施 境内有一条二级公路——长板公路纵贯大将乡境,通融安县城和三江县城。境内还有古(营)雅(瑶)公路、保安公路、龙(妙)大(华)公路等,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或油路,9个村实现每天通班车。

  目前,大将设有邮政所一所,电信公司营业所一所,移动公司网点三处,联通公司网点一处。村村通固定电话,移动网络信号覆盖全镇。宽带接入覆盖全镇,形成高速率、大容量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宽带接入覆盖到每个村。

  境内有大将圩、龙妙圩两个集市,每个村均有2个以上商业网点。浪溪江畔有装机容量为600千瓦的小拱水电站。

  市镇建设 境内有大将圩、龙妙圩两个集市。建有110千伏变电站、日供水250吨饮水工程。街道路灯经过改造,提升了街道亮化度;街道实现水泥硬化,修建了排水沟,排水通畅。有液化燃气供应站2处。

  名胜旅游 大将镇位于美丽的浪溪江畔,秋季金桔飘香。近年来,大将镇成为融安县金桔节、金桔交易会的现场采摘点,设有大潭屯、山马屯、龙村屯生态农庄观光园6个,生态金桔园与秀美的浪溪江风光及周围宁静的田园农家相映成辉,旅客们可以手持桔篮,走在桔林间尽情采摘。大潭屯还在浪溪江大桥头的东岸篙竹林内修建了200多米的竹林间旅游观光道。还在桥头东修建了凉亭一座,接待室一间,农家旅馆4家。大潭等地成为都市人体验传统农耕文明的新去处。

  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六是该镇龙妙村传统的“会期”,邻近群众汇集于此进行“抢花炮”活动,欣赏桂剧或彩调演出。

  

  【浮石镇】

  位于县境中西部,距县城12公里,东与泗顶镇、大坡乡接壤,北与县城长安镇相邻,西边与融水苗族自治县相邻,南与东起乡、大良镇、潭头乡接壤。辖浮石社区1个社区和浮石、东江、起西、木瓜、长龙、泉头、桥头、谏村、六竂、小律、鹭鹚洲、隘口等12个村,127个自然屯,271个村民小组。镇人民政府驻浮石社区。土地总面积244.45平方公里。人口31880人,其中:非农人口12922人,农业人口18958人;男17004人,女14876人。乡村劳动力21571人,其中:男11648人,女9923人。乡村从业人员20283人,其中:男11026人(其中从事农业9546人),女9257人(其中从事农业8249人)。境内居住有汉、壮、苗、瑶、侗等民族,以汉族人口居多,其次为壮族人口,分别为26779人、4463人,分别占总人口的84.59%和14%。抗日战争时期,浮石镇的东江、泉头两村是党领导的柳北抗日挺进队活动地区之一,1997年1月28日,柳州地区行政公署以柳署函[1997]32号文批准浮石镇的东江、泉头两村为抗日战争老区。

  名称来历 传说有二:一是,相传此处河中有一石,不管融江水涨得多大,从来未淹没过石顶,好似会浮水一样,故名;二是,此处尚未通公路前,泗顶出产的药物炉甘石多在此处码头出口外运,商人在选购时,把它放入水中,以浮者为佳,故名。

  政区沿革 清末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分属融县四个团局:浮石东街、浮石西街、浮石村、达份村、隘口村、鹭鹚村、夏河村、长隆村属安石团局所辖;德邻村、德惠村、德教村、德方村属德里团局所辖;起西上村、起西下村属起西团局所辖;太平村、太安村属太安团局所辖。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分属融县安石乡、德里乡两乡,其中,安石乡属长安区辖,德里乡属大良区辖,直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安石乡改名浮石乡,辖浮石、隘口、长龙、起西等地,划入融水区管辖;东江等乡属德里区辖。1952年9月,融县改称融安县,同年11月,大苗山苗族自治区(今融水县)成立,浮石乡从融水区划归融安县德里区。1953年,融安县调整行政区划,原德里区改名东江区为五区,区人民政府驻东江街。1958年2月撤区并乡,分属浮石、东江两乡,随后改称人民公社。1962年8月,浮石、东江、东起等合为浮石区公所。1966年2月,撤区,恢复人民公社,与东起分开,称浮石人民公社(含东江在内)。1984年改称浮石镇至今。2001年6月镇政府驻地迁至浮石新圩亭街口209国道线旁边的西面。

  自然条件 浮石镇地属山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以泉头村委会为界,北部是平原、丘陵、山地,土地肥沃,水利条件较好;南部部分是丘陵土地,部分是石山区,石山成行排列,山体为南北走向,峡谷表土层深厚、肥沃,多为水田、旱地,四季分明,太阳辐射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冬短夏长,雨热同季,气候资源丰富,年降水量为1500—1700毫米,平均气温为19℃,属于中亚热带气候。融江流经境内,境内主要河流有东江河(亦称四柳河)、大车河(即南份河)、兰洞河(即三千河)。东江河发源于谏村,流经六寮、东江等村,于泉头村上、下岭尾流入融水县境内,汇入融江;大车河发源于小律村南茶屯及木瓜村古峰屯,汇集于下木瓜,再经长安镇太平村注入融江;兰洞河发源于东起乡安太村良洞屯,流经本镇的起西、长龙等村,于长龙村兰洞屯附近注入融江。

  经济概况 浮石镇是一个以农林为主、多种经营的农业重镇,是县内蚕茧的主产区,也是融安县的工业重镇。

  农业以水稻、蔗糖、桑蚕、淮山、水果、苗圃、蔬菜、林木为主。2014年,全镇耕地面积1711公顷,其中水田1281公顷,旱地430公顷;园地1995公顷;林地17589公顷;草地1569公顷。2014年,全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718公顷,产量8299吨,其中:稻谷1436公顷,产量7499吨;玉米110公顷,产量437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622公顷,其中:甘蔗369公顷,产蔗22522吨;花生62公顷,产量104吨;油菜籽75公顷,产量83吨。蔬菜1137公顷,产量20424吨。蔬菜1137公顷,产量20424吨。年末桑园面积944公顷,产蚕茧1584吨。果园面积425公顷,产量2863吨。其中:柑桔(含金桔)201公顷,产量1281吨(其中金桔530吨);橙85公顷,产量631吨;柚子50公顷,产量325吨;桃子25公顷,产量191吨。板栗产量136吨。生猪出栏1.93万头,年末存栏1.65万头;牛出栏0.26万头,年末存栏0.64万头;山羊出栏0.32万只,年末存栏0.31万只;家禽上市20.7万只,存栏7.14万只;兔出栏1.59万只,肉狗出栏0.17万只。全年生产肉类 2225吨,其中猪肉1455吨,牛肉242吨,羊肉50吨,禽肉356吨,兔肉31吨,狗肉89吨;禽蛋81吨。水产品总产量1068吨,其中捕捞253吨,养殖815吨。水产品养殖面积77公顷,其中池塘养殖60公顷,山塘水库养殖15公顷,河沟养殖1公顷。

  林木主要以杉、松、油茶、果树、竹子为主。截至2014年末,全镇森林面积13691.2公顷,森林覆盖率71.7%。2014年产木材2.11万方,采伐小杂竹308吨,其他林产品产量:油茶籽296吨,松脂87吨,油桐籽16吨,八角8吨。

  2014年末,全镇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2.19万千瓦,拥有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大中型拖拉机104台,配套农具112台;小型拖拉机122台,配套农具96台;联合收割机21台;机动脱粒机222台;农用运输车120辆;农用水泵719台。全年机耕面积2066公顷,机播面积210公顷,机收面积1352公顷。

  辖区内有冶炼、制糖、能源、建材、化工、竹木加工等企业40多家,其中有广西凤糖集团融安制糖有限公司、桂海冶炼公司、融江美亚水电有限公司、万德七星水泥厂等大中型企业10余家工业企业,有斯柳工业园区、密友工业园区以及新筹办的融安县广西香杉生态产业园等工业园区,木材加工厂有锋新、三安等5家,红砖厂有银宏、闽融、达林、木林等6家。

  2014年,个体工商户数595户,民营企业发展到78家。全镇有浮石圩、东江圩、沙坪圩3个集市,每个村有1个商业网点。以民营工业园为主长龙村和以农副产品贸易为主的浮石村、隘口村等村,其经济总量居全镇前列。

  2014年,全镇农业生产总值6.1亿元,工业总产值11.8亿元;财政收入4200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62元。

  社会发展

  2014年,浮石镇有一所卫生院,医师14人,护士16人,床位24张。村级卫生医疗诊所12个。全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人数28459人,参合率99%。

  浮石镇有初级中学一所,教师78人,在校生909人,入学率100%。有小学9所,教师116人,在校生1774人,入学率100%。幼儿园9所,专任教师40人,在园幼儿802人。

  2014年,浮石镇有文化广播电视站一个,业余文艺队11支,村级农家书屋16个,所有藏书共计3万册。目前,全镇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有多功能村级公共文化活动中心5处(长龙村兰洞新村、木瓜村、隘口村鹭鹚屯、谏村、六寮村中六寮屯)。

  2014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7户,享受保障人数79人,支出22.9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30户,享受保障人数1068人,支出105万元;民政医疗救助105人次,支出49.15万元;镇设敬老院一所,收养农村五保人员8人,支出2.9万余元;五保村7所,收养五保老人33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有6283人,收取养老保险金62.8万余元。

  基础设施

  浮石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是桂北山区的交通枢纽。枝柳铁路过境8公里,设有浮石火车站1个站。柳(州)长(安)公路(即国道G209线)贯穿全境,向北经过三江进入湖南、贵州,向南经大良镇可至广西工业重镇柳州;浮(石)两(江)公路(即省道S306线)直达桂林;融(水)长(安)公路(即S204线)过境,向西南经融水可至罗城、宜州。沿融江河下至柳州、广州,上达三江、贵州。镇内村村通水泥公路,全镇8个村实现每天通班车,符合通班车条件的村班车通达率保持98.4%。

  境内有濛洞、柳江、寮江、阴汶、朝阳等5座小(二)型水库,以及装机容量为5.4万千瓦的浮石牛崖水电站。

  目前,浮石设有邮政所一所,电信公司营业所1所,移动公司网点2处,联通公司网点1处。村村通固定电话,移动网络信号覆盖全镇。宽带接入覆盖全镇,形成宽带高速率,大容量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宽带接入覆盖到每个村。

  城镇建设 目前,浮石镇有装机容量7.4万千瓦的变电站,有日供水1000吨的饮水工程,有液化燃气供应站8处。

  镇域为县城邻区主体部分,城镇建设与县城邻区相接壤,主要建有浮石镇广场、棚务区改造房,在209国道浮石糖厂至密友工业园区之间的城镇工业区内有6公里长的路灯照明。

  浮石镇还规划城镇建设小区,有高阳小区、新兴小区、兴旺小区、兴平小区、兴隆小区,兴隆小区为重镇工业区,兴旺小区为餐饮为主,新兴小区以购物为主等。

  名胜旅游 浮石镇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民间传统气息十分浓郁,名胜古迹随处可觅,民间文体活动有舞龙赛师、文艺小品、龙舟大赛等。风景区有美丽秀人的鹭鹚洲,隘口村的麻沙、鹭鹚的新型农村美观建筑,六寮村的洞城府,谏村黎家的玉皇庙等景点。

  自然灾害

  水灾:全镇地处融江沿岸,每年雨季暴雨后,经常有洪水泛滥成灾淹没田地房屋,受灾范围较宽,损失较大。最严重的是1996年7月16~18日连续几天的暴雨,水涨淹地数丈,沿河两岸民众争相以船避居高山,寄居搭住亲朋戚友他舍,距河几里的村庄被淹没,淹没田地房屋无数,浮石镇只剩老圩亭和浮石中心校未被淹没。东至长龙、崖尾、兰洞、高阳,南至浮石村的邓家、西羊头、照坛坪、江底、里头寨、牛崖、崖脚;泉头村的九龙、隘底、奖村,西至隘口村,北至鹭鹚洲村都是一遍汪洋。

  地质灾害:1989年6月19日,泉头村奖村屋后山,山崩岭塌石磙,将村屯有覃福如等13户人家房屋全部被石山压埋毁烂,有11人因在这次地质灾害中遇难,损失惨重。

  旱灾:清光绪28年(1902年)自上年冬至次年五月干旱,米价高贵。光绪32年(1906年)夏大旱,禾苗尽枯,歉收,群众挖水韭、石蒜充饥。民国14年(1925年)大旱,米沽银毫十余元至二十余元。民国34年(1945年)春夏大旱,粮食紧缺昂贵,全赖贵州谷米接济市场,群众亦有挖野菜剥树皮度荒。1987年冬至1988年5月初大旱,除长龙水渠外,各村山塘、水库干枯,政府拨款抗旱仍难完成春插任务,市场米价每百市斤从人民币35元升至67元。

  

  【泗顶镇】

  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40公里,东接桂林市永福县三皇乡,南与桥板、沙子两乡接壤,西接浮石镇,北与大坡乡相邻。辖泗顶社区1个社区和山贝、马田、寿局、上洞、振彩、三坡、泗顶、吉照、儒南等9个村,100个村民小组。镇人民政府驻泗顶社区。辖区土地面积282.83平方公里。人口21652人,其中:非农人口4468人,农业人口17184人;男11815人,女9837人。乡村劳动力10670人,其中:男6565人,女4105人。乡村从业人员10190人,其中:男6093人(其中从事农业4097人),女4097人(其中从事农业3980人)。境内集居壮、汉、苗、瑶、侗等民族,以壮族人口居多,20786人,占全镇总人口的96%。

  名称来历 取驻地泗顶街为名。原政府驻地泗顶老街位于马鞍山、白面山、蜡烛山和元宝山之间,三条溪水汇合处,故取名泗顶,意为三条溪水四座山之顶。泗顶老街因被泗顶铅锌矿开矿影响被废,1968年迁往新街,仍叫泗顶街。

  政区沿革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属融县思管镇。民国二十四年(1935)称宝兴二团,属大坡联乡公所。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大良区东合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属镇东区。1950年4月,属东清区。1952年融县改称融安县。1953年,原属永福县的山贝、思美等地划归融安县东清区,融安县调整行政区划,原东清区改名泗顶区为六区,区公所设在泗顶圩。1958年2月,撤区并乡,称泗顶乡,随后成立人民公社,改称泗顶人民公社;1962年8月改称泗顶区公所;1966年2月,恢复称泗顶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泗顶镇至今。

  自然条件 泗顶镇地属石灰岩山区,北部多丘陵,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全镇除寿局、三坡两村属丘陵区外,余为高寒石山区。最高山为东北的黑石界,主峰海拔1250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温暖潮湿,年均气温17.8摄氏度,年降水量189.9毫米。河流主要有泗顶河,发源于本镇吉照村下吉照屯,流经儒南、泗顶、上洞等村,于上洞村长江屯附近与发源于本镇寿局村的长江河汇合后,进入大坡乡境内,注入南江河。土质以红壤为主,石山多耕地少。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铅、锌、铁、硫铁、硫磺及炉甘石、重晶石等,其中以铅锌、硫铁矿储量最为丰富。

  经济概况 泗顶镇是一个以粮为主,粮、林、矿并举的山区乡镇,主要农林产品有水稻、玉米、竹木、葡萄、西红柿、丰水梨、板栗、柑桔、香菇等。

  2014年,全镇耕地面积1814公顷,其中水田1276公顷,旱地538公顷;园地759公顷;林地20499公顷;草地2574公顷。

  泗顶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甘蔗、桑蚕、蔬菜和水果等。2014年,全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463公顷,产量7489吨,其中:稻谷1236公顷,产量6745吨;玉米162公顷,产量601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980公顷,其中:甘蔗612公顷,总产37354吨;花生30公顷,产量56吨。蔬菜439公顷,产量6585吨。中草药物种植面积304公顷,产量3900吨。年末桑园面积160公顷,产蚕茧287吨。

  泗顶水果主要有葡萄、柑桔、橙、梨、柿等。2014年末,全镇果园面积470公顷,挂果面积402公顷,产量4272吨。其中:葡萄90公顷,产量1222吨,亩纯收入4766元;柑桔(含金桔)272公顷,产量2009吨(其中金桔89吨);橙37公顷,产量559吨;梨15公顷,产量100吨;柿子7公顷,产量105吨。板栗产量130吨。

  畜牧业以养猪、兔及家禽等为主,2014年生猪出栏0.5万头,年末存栏0.66万头;牛出栏0.12万头,年末存栏0.4万头;山羊出栏0.44万只,年末存栏0.26万只;家禽上市9.8万只,存栏3.56万只;兔出栏1.23万只。全年生产肉类 771吨,其中猪肉382吨,牛肉112吨,羊肉68吨,禽肉167吨,兔肉26吨;禽蛋13吨。

  渔业以养殖为主。2014年,全镇水产品总产量395吨,其中捕捞70吨,养殖325吨。水产品养殖面积60公顷,其中山塘水库养殖36公顷,池塘养殖24公顷。

  林木主要以杉、松、油茶、果树、竹子为主。2014年末,全镇森林面积10586公顷,森林覆盖率53.7%。活立木蓄积量45.45万立方米,其中:乔木林蓄积量45.26万立方米,疏林地蓄积量 0.02万立方米。全年产木材0.6万方,产油茶籽305吨,油桐籽6吨,竹笋干9吨,八角6吨。

  2014年末,全镇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1.51万千瓦,拥有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大中型拖拉机3台,配套农具9台;小型拖拉机123台,配套农具35台;联合收割机11台;农用运输车4辆;农用水泵471台;节水灌溉机械101套。全年机耕面积1487公顷,机收面积853公顷。

  泗顶镇的工业主要是以采矿业为主,有少量木材加工业。

  2014年,全镇财政收入580.71万元;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6762万元,贷款余额64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10元。

  社会发展

  2014年,全镇有文化广播电视站一个,文化馆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村级公共图书室10个,共藏书2.65万册。业余文化艺术队5支,演员95人。村村通有线电视。

  全镇有幼儿园4所,专任教师14人,在园幼儿440人;小学8所,教师80人,其中中级及以上职称的19人,在校生920人,入学率98%;初级中学1所,教师40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7人,在校生423人,入学率100%。

  卫生院1所,医师13人,护士15人,床位58张。建有村级医疗室10个。全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16059人,参保率98%。居民人口平均寿命78.3岁;孕产妇死亡率万分之一,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7.5‰、7.6‰、8‰。

  2014年末,全镇拥有汽车320辆,农用车6辆,摩托车2300辆。

  2014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7户,享受保障人数82人,支出6.1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66户,享受保障人数1562人,支出412.37万元;民政医疗救助460人次,支出21万元;国家抚恤、救助各类优抚对象68人,支出1.63万元。镇敬老院一所,收养农村五保人员 6人,支出2.23万余元;五保村一所,收养五保老人4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4人,支出1.49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有4人,收取养老保险金0.43万余元。

  基础设施

  泗顶镇地理位置优越,来往交通便利。省道306线横穿境内,境内里程16.5公里。沿浮(石)两(江)公路(即省道S306线)向东119公里可直达桂林。长(安)桥(板)公路经由泗顶街、长(安)沙(子)公路经由三坡村过境。镇内村村通水泥公路,69个屯的道路实现水泥硬化。

  境内有泗顶圩一个集市。建有装机容量2500KWVA变电站一处。泗顶街有日供水200吨的饮水工程,泗顶矿区有日供水70吨的饮水工程。街道全部实现水泥硬化,街道两旁安装有路灯。境内有液化燃气供应站1处。

  境内有邮政网点1个,邮递点1个,乡村通邮率100%。电信企业服务网点1个;移动公司网点1处,联通公司网点1处。电话通讯便利,村村通固定电话,移动网络信号覆盖全镇。宽带接入覆盖全镇,每个村接通宽带,形成了宽带宽、高速率、大容量的信息网络平台。

  境内有1座小(一)型水库——路头水库及大份、九歪、路迁、幕弄等4座小(二)型水库。

  

  【大良镇】

  位于县境南部,是融安县的南大门,距县城48公里,距柳州市71公里,东与沙子乡相连,南与柳城县太平镇交界,西与潭头乡接壤,北与东起乡、浮石镇毗邻。辖大良社区1个社区和湖洞、良北、山口、永安、大良、和南、龙山、新和、石门、古兰、杨柳、新寨等12个村,234个村民小组。镇人民政府驻大良社区。土地总面积211.18平方公里。人口25675人,其中:非农人口3829人,农业人口21846人;男13436人,女12239人。乡村劳动力15461人,其中:男8535人,女6926人。乡村从业人员14374人,其中:男7738人(其中从事农业7677人),女6636人(其中从事农业6585人)。境内居住着汉、壮、苗、侗等民族,以汉族、壮族人口为多,其中汉族人口 13184人,占总人口的51.35%;壮族人口12285人,占总人口的47.85%。

  大良镇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挺进队活动区域之一,1997年1月24日被柳州地区行政公署以柳署函[1997]2号文批准为抗日战争革命老区。

  名称来历 取驻地大良街为名。因此地有一处泉水很凉,演变成此名。

  政区沿革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至道光年间属融县清流镇管辖。民国元年(1912年)属融县南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属融县大良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融县安仁良古联乡公所;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融县大良区管辖。1952年9月,融县改名融安县。1953年全县重新调整行政区划,大良区区名不变,为七区。1958年2月,撤区并乡,称大良乡,随后改称大良人民公社。1962年8月,与潭头、红岭等合为大良区。1966年2月,撤区,恢复人民公社,与潭头、红岭分开,称大良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大良乡。1996年撤乡改镇,称大良镇至今。

  自然条件

  大良镇位于柳州市北部,融安县南部,东经109°13’,北纬24°46’,地处北回归线以北,北温带以南,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太阳辐射强,气候温暖,雨水充沛。东短夏长,最热为6月下旬—8月上旬,平均气温30℃左右,最冷为1月至2月,平均气温10℃。土壤大致分为水稻土和旱作土,适合水稻和旱作物生长。

  大良镇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有石山,有土丘,有平原,有中山,有低谷,有谷地。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北部属石山山区,西南部属丘陵土岭、谷地地带,中部和南部有丘陵有平原。主要山脉有京都山山脉,北连东起乡,其主峰京都山海拔765米,为境内最高山峰,位于大良镇的东北部。主要河流石门河(发源于东起乡,又名清流河、石泯河),全长25公里,境内约6公里,流经境内石门、新和、大良、永安等村,注入潭头河。沿河的新和村峡谷处有一道拦河大坝将河水截住,筑成宽阔壮观的石门水库,水库总容量4950立方米,有效库容量2900立方米,石门水库引水渠道总长32公里(其中石门水库引水渠道在大良境内长17公里),沿途灌溉大良、潭头两个乡镇的4.7万亩农田。

  境内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林木类有杉木、松木、湿地松、速生桉、樟树、枫树、苦楝、桂花、天竺桂等;水果类有沙田柚、蜜桔、柑橘、板栗、梨子、枇杷、杨梅、葡萄、黄皮果、芭蕉、柿子、香瓜、西瓜、果蔗等。动物资源种类繁多,哺乳类家养的有猪、牛、羊、兔、狗、猫、洋鼠、竹鼠等,野生的有黄猄、山猪、香猫、果子狸、香狸、黄鼠狼等;禽类家养的有鸡、鸭、鹅、火鸡、珍珠鸡、鹌鹑鸽、白鸽等,野生的有鹚鸡、鹧鸪、猫头鹰、八哥、麻雀、画眉、喜鹊等。鱼类有鲢鱼、鲤鱼、鲶鱼、塘角鱼、斑鱼、泥鳅、鳝鱼、桂鱼等。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硫铁矿、墨晶大理石、米石(白石)、石灰石等。

  经济概况

  大良镇是县内的农业大镇,是县内产粮、产蔗大镇,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甘蔗、油菜籽、玉米、桑蚕、蔬菜等。全镇耕地面积4219公顷,其中水田3631公顷,旱地588公顷;园地299公顷;林地13510公顷;草地2384公顷。

  大良镇粮食以水稻为主,水稻以早、晚稻为主,品种以优质稻谷为主。2014年,全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852公顷,产量13663吨,其中:稻谷种植2577公顷,产量12712吨;玉米166公顷,产量698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187公顷,其中:甘蔗1928公顷,总产117682吨;油菜籽140公顷,产量192吨;花生77公顷,产量163吨。蔬菜421公顷,产量6727吨。中草药物种植面积555亩,产量150吨。年末桑园面积279公顷,产蚕茧491吨。

  水果主要有葡萄、柑桔等。2014年末,全镇果园面积449公顷,产量2855吨。其中:葡萄76公顷,挂果面积53公顷,产量240吨,每亩纯收入约8000元;柑桔310公顷,产量2165吨。板栗产量25吨。

  畜牧业以养猪、山羊、兔及家禽等为主,2014年生猪出栏0.65万头,年末存栏0.31万头;山羊出栏1.09万只,年末存栏1.05万只;牛出栏0.25万头,年末存栏0.34万头;家禽上市20.59万只,存栏5.88万只;兔出栏1.94万只,肉狗出栏0.17万只。全年生产肉类 1338吨,其中猪肉488吨,牛肉225吨,羊肉167吨,禽肉339吨,兔肉36吨,狗肉78吨;禽蛋45吨。

  渔业以养殖为主。全年水产品总产量682吨,其中捕捞138吨,养殖544吨。全镇水产品养殖面积260公顷,其中山塘水库养殖240公顷,池塘养殖20公顷。

  林木主要以杉、松、油茶、果树、竹子为主。截至2014年末,全镇森林面积13274.5公顷,森林覆盖率76.22%。活立木蓄积量85万立方米,其中:阔叶林蓄积量12万立方米,疏林地蓄积量38万立方米。2014年产木材0.6万方,松脂394吨,油茶籽121吨。

  农户农田作业、运输、粮油加工、木材加工等基本实现机械化或半机械化。2014年末,全镇拥有汽车582辆,农用车65辆,摩托车1800辆。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3.08万千瓦,拥有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大中型拖拉机41台,配套农具49台;小型拖拉机300台,配套农具309台;联合收割机61台;农用运输车38辆;农用水泵911台。全年机耕面积3068公顷,机播面积270公顷,机收面积1893公顷。

  2014年,全镇农业生产总值1.2亿元。

  大良镇工业产品主要有铁矿、双飞粉等。2014年,全镇有工业企业12家,工业企业总收入2500万元,实现利税113万元。镇内建有大良矿粉厂、融安县腾顺矿业有限公司两个加工米石的矿粉厂,生产的“双飞粉”(建筑装饰材料)质量好,远销省内外。全年全镇工业生产总值5600万元,利润总额2500万元。

  大良集镇历来是邻近乡镇农副产品的集散地,有大良圩农贸市场一个,每个村均有1个以上商业网点。有个体工商户1020户。

  2014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6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8096万元,第二产业4928万元,第三产业4576万元;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240万元;全镇财政收入485.04万元;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2000万元,贷款余额43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33元。

  社会发展

  大良镇教育事业持续、稳步向前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和成立初期,融县北区的人们曾经羡慕大良人舍得花钱送仔读书,因读书人多,有文化,在县、乡镇政府及其他部门任职的人多,故称“文化之乡”。重视文化,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一直在不断发扬光大。全镇现有幼儿园12所,专任教师20人,在园幼儿452人;小学10所,教师105人,其中中级及以上职称的63人,在校生1215人,入学率100%;初级中学1所,教师62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35人,在校生703人,入学率100%。

  大良镇医疗卫生事业长足发展。镇医院创建于1952年。建院之初,仅有几个医务人员,几间房子,几张病床,缺医少药。现在已是结构完善、设备齐全、人员充足、医技精湛的一级甲等中心医院。目前医院占地面积8780m2,建筑面积4390 m2,建有门诊楼、住院楼、医技楼。现有医师19人,护士42人,设有外科、内儿科、妇产科、公共医生服务部、口腔科、医技功能科等6个科室。住院部设有66张床位。医院已拥有CR诊断系统、全数字化B超诊断仪、12导心电图机、乳腺扫描仪、全自动血液度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光电全自动血球仪、尿十三项机、胎心监护仪、多功能理疗机、心电监护仪等一系列先进医疗设备。卫生服务辐射至相邻的东起乡、浮石镇、潭头乡、柳城的太平镇。大良社区内有个体诊所5家,每个村委都建有卫生室。

   大良镇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镇内有文化中心,内设文化站、图书室、娱乐室,还有广播电视站一所,业余文艺队8支,演出内容丰富多彩,有小品、话剧,相声、演唱、独唱、快板、三句半、舞蹈等曲艺节目。健美操、太极拳、腰鼓、秧歌、舞狮等民间艺术也在境内流传。目前,全镇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户户看上了卫星电视节目。村级农家书屋13个,藏书2.5万册。有多功能的村级公共文化活动中心6处。

  2014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7户,享受保障人数26,支出2.2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12户,享受保障人数1071人,支出165.8万元;民政医疗救助143人次,支出46万元;国家抚恤、救助各类优抚对象128人,支出65万元。镇敬老院一所,收养农村五保人员9人,支出3万余元;五保村一所;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73人,支出46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有392人,收取养老保险金103.26万余元。

  基础设施

  大良镇交通便利,市场繁荣。209国道线贯穿镇境南北,多数村庄坐落在公路旁,在境内里程18公里。长(安)潭(头)公路经由大良圩过境。镇内村村通公路,86%的村屯实现道路水泥硬化。

  大良镇建有装机容量0.6万千伏的变电站一处。大良街有日供水350吨的饮水工程,有效改善城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全镇家家户户用上了电,85.58%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

  目前,大良设邮政所一所,电信公司营业网点3处,移动公司网点4处,联通公司网点2处。村村通固定电话,移动网络信号覆盖全镇。宽带接入覆盖全镇,12个村全部接通宽带。全镇电话(固定电话)、手机百人拥有85台。

  境内有1座中型水库、也是全县第二大的水库——石门水库和石枧、六用、大洞、大禾洞、树立、起楼、古村、瑶除、塘贝、龙坪等10座小(二)型水库,以及装机容量110千瓦的石门水库隧洞口电站和装机容量160千瓦的樟木电站等两座水电站。

  城镇建设

  大良镇的新开发区与老圩,安排合理,规划全面,市场不断扩大。目前,大良街道全部实现水泥硬化,街道两旁安装有路灯,楼房林立,店铺整洁、道路干净,路灯明亮。境内有液化燃气供应站3处。

  名胜旅游

  石门仙湖景区,奇山秀水,引人入胜,景色优美。四周绝峰峭壁,湖面宽阔平静,水质清幽,碧波荡漾,水中鱼群穿梭游荡,两岸树木葱葱,鸟语花香,石门岩洞伴湖穿行,三道石门紧紧相连,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游人到此,心旷神怡,触生兴致,感到河、湖、山、洞连成一体,美景目不暇接。石门岩洞天桥洞是景区一大奇观,位于京都山万丈绝壁中,分上、中、下三层垂直排列,有甬道相通。上天桥洞宽敞明亮,形成天堂,洞内壁刻不少,从壁刻得知,当年此洞不仅是村民躲兵避匪的场所,而且还在洞内设堂读书。中天桥洞像一个能容纳数百人的体育馆,洞内有太平天国时期留下的8 块石刻,全部碑文约有3000字。下天桥洞宽敞阴凉,凉风习习,是避暑的胜地。

  天桥洞的地下河进水处,70年代在两山绝壁间建起一座宽10多米,高40多米的大坝,河水从坝顶倾流直泻,犹如一个大瀑布,水雾腾腾,声如雷鸣,十分壮观。有诗赞曰“天险石门奇景多,三层岩洞通下河,白云常绕山腰上,千仞石壁如刀削。”

  

  【雅瑶乡】

  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42公里,地跨东经109°35′48"至109°44′46",北纬25°10′32"至25°24′12",最南端在福田村的狮子岭处,最北端是车平村雨丙屯的杉树坳,南北相距约26公里,最东端于苏田村的双塘界,最西端在章口村的东门岭,东西距离约15.5公里,地形如木叶型,边沿呈齿状,是融安县的东北部边远山乡。其东部和东南部与桂林市的永福县交界,西南与本县大坡乡接壤,西与大将镇相邻,北接板榄镇。辖福田、雅瑶、大琴、章口、黄金、冠带、车平、苏田8个村,120个自然屯,142个村民小组。乡人民政府驻雅瑶村辖区内的雅瑶街。土地总面积252平方公里。总人口16068人,其中:非农人口708人,农业人口15360人;男8665人,女7403人。乡村劳动力10596人,其中:男5442人,女5154人。乡村从业人员9265人,其中:男4925(其中从事农业4520人),女4340(其中从事农业3956人)。境内居住有汉、壮、瑶、苗、侗、仫佬等民族,以汉族、壮族人口居多。

  名称来历 雅瑶取名于瓦窑,因驻地原是烧砖瓦的地方而得名。十九世纪末,群众为方便交换货物,在烧砖瓦的地方建圩场,故取名瓦窑圩。因市场繁荣,来往之人增多,经常发生火灾。而火灾后数年,房子重新修复后又发生火灾,几成规律,就像瓦窑装满瓦坯后就要点火一样不可避免,于是群众将瓦窑改称雅瑶。

  政区沿革 雅瑶地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分属融县长安区和百寿县二区管辖。1950年,其融县部分属鼎安区,百寿县部分属雅瑶区。1952年8月,永福县、百寿两县合并为永福县,雅瑶区称第十区;同年9月,融县改名融安县,其融县部分仍属鼎安区。1953年3月24日,永福县第十区(雅瑶)划属融安县;同年,融安县调整行政区划,雅瑶地区分属龙妙区(二区)和板榄区(三区)。1958年2月,撤区并乡,雅瑶地区分属雅瑶乡、黄金乡;同年8月,两乡改称人民公社;同年12月底,黄金人民公社撤销,并入雅瑶人民公社。1961年6月,分设雅瑶人民公社、黄金人民公社。1962年8月,撤销人民公社,雅瑶、黄金二个公社合并为雅瑶区。1966年2月,雅瑶区改称雅瑶人民公社。1984年称雅瑶乡至今。

  自然条件 雅瑶地处中、低山丘陵山区,属土质低山地貌,东部和东南部为500至1000米的高地,地势东部高,西部低。境内山岭为天平山系的余脉,由东部香炉岭,南部狮子岭的支脉延伸全乡,群山连绵,形成一条与永福县交界的天然屏障。境内最高峰为狮子岭,海拔1152米,其次是香炉岭,海拔1120米。

  境内主要有雅瑶河、黄金河及车平河三条溪河,都是浪溪江的支流。雅瑶河发源于狮子岭侧的永福县双合村石盆都敢处,由东南向西北流经福田、雅瑶、大琴、章口4个村,从大将镇合理村里煌屯注入浪溪江;冠带河发源于车平村的江尾屯和下石屯,流经冠带村,于黄金与黄金河汇合;黄金河发源于苏田的上双塘和下南山,流经黄金等村,进入大将境内,于大将镇合理村黄石屯附近注入浪溪江。这些水源给雅瑶乡87.7%的农田以灌溉的便利。

   雅瑶乡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境内的夏季稍长而不太热,冬季短暂而不太冷,春秋温和宜人,冬季平均温度一般不低于6℃,其极端最低温度也不低于-3℃。春秋各月气温平均在15至20℃之间。常年无霜期有289天左右。

  雅瑶乡的车平村发现有铅锌矿物质,冠带村有黄铁矿苗,但未经地质部门勘探,储量不明,尚未开采。

  经济概况

  雅瑶是典型的林业乡,盛产毛竹、假楠竹、杉木、罗汉果、八角、香菇、木耳、油茶、板栗、竹笋、金桔、沙田柚等农副土特产品。

  雅瑶乡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主要农作物有粮食、水果、罗汉果等。粮食作物主种水稻,水稻又以中稻为主。雅瑶乡地处丘陵低坡地带,土质肥沃、湿润,很适合罗汉果生长。雅瑶的罗汉果种植数量多、产量高、品质好,被誉为融安的“罗汉果之乡”,产品远销广东、港澳及东南亚地区。

  全乡耕地面积1260公顷,其中水田878公顷,旱地382公顷;园地467公顷;林地21972公顷,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87.19%;草地888公顷。2014年,全乡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79公顷,产量3799吨,其中:稻谷584公顷,产量3293吨;玉米97公顷,产量339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49公顷,其中:油料作物69公顷,产量174吨。蔬菜589公顷,产量7779吨。罗汉果种植面积200公顷,产果3000万个,其他药材种植面积142.67公顷,产量3210吨。果园面积886公顷,其中挂果面积618公顷,产量14563吨,其中:柑桔(含金桔)815公顷,产量12734吨(其中金桔产量9982吨);柚子33公顷,产量805吨。板栗产量99吨。生猪出栏0.36万头,年末存栏0.16万头;家禽上市10.03万只,存栏2.68万只。全年生产肉类 508吨,其中猪肉278吨,禽肉179吨;禽蛋18吨。水产品总产量381吨,其中捕捞60吨,养殖321吨。水产品养殖面积18公顷,其中池塘养殖18公顷。

  林业是全乡的支柱产业,竹木资源丰富。2014年,全乡森林面积20955.5公顷,森林覆盖率84 %。活立木蓄积量 95.06万立方米,其中:乔木林蓄积量94.34万立方米,疏林地蓄积量 0.07万立方米。据县林业局2010年林业遥感调查记载,雅瑶乡森林面积22777.8公顷,其中:乔木林 16077公顷,主要树种有杉树、松树、枫木、荷木、酸枣、樟树等;竹林面积3914.9公顷,疏林地91.8公顷,其它林地2694.1公顷。其竹林面积居全县各乡镇之首,主要有毛竹、假楠竹、蒿竹、大头竹等,特别是毛竹资源尤为丰富。毛竹用途广泛,可用于建筑业,可制成各种各样手工艺品,其嫩竹含有品质优良的纤维,是制作高级纸张的高级原料,它含有木质素、还原糖等,可提炼木醋酸、葡萄糖和塑料;竹笋鲜嫩可口,还可加工制作笋干(玉兰片)、笋衣等干品;枝梢可作扫帚。雅瑶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适宜毛竹生长,是融安县的毛竹主要产区。丰富的毛竹资源促进雅瑶乡竹类传统手工编织业和现代毛竹加工业的发展,闻名区内外的融安麻将凉席首先就出自雅瑶乡。2014年,全乡产木材1万方,采伐毛竹82万根,篙竹16万根,大杂竹39万根,小杂竹712吨,其他林产品产量:油茶籽335吨,八角122吨,竹笋干90吨。

  工业主要以竹木加工业为主,工业产品主要有木制品、竹制品等,木制品主要有拼板、木衣挂、圆棍等,竹制品主要有竹工艺品、竹凉席、竹碗筷、竹椅等,所产的竹制品远销港澳地区及东南亚、非洲一些国家。2014年,全乡有木材加工厂5家,竹制品加工厂2家,其中竹席加工厂2家,全乡工业总产值3035.59万元,利润1000万元。

  2014年,全乡拥有汽车1000多辆,农用车32辆,摩托车4000多辆。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1.53万千瓦,拥有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大中型拖拉机71台,配套农具3台;小型拖拉机46台,配套农具20台;联合收割机3台;农用水泵149台。全年机耕面积655公顷,机收面积429公顷。

  2014年,全乡农业生产总值10883.6万元。

  境内有雅瑶圩、黄金圩两个集市。2014年个体工商户50多户。

  2014年,全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120.23万元,其中,第一产业6584.9万元,第二产业3038.59万元,第三产业1496.74万元;全乡财政收入245万元;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2638万元,贷款余额10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64元。

  社会发展

   2014年,全乡有幼儿园2所,专任教师11人,在园幼儿205人;有小学2所,教师51人,其中中级职称及以上的19人,在校生618人,入学率100%;原有初级中学1所,2011年9月与县初级中学合并,学生到县初级中学读书。

  雅瑶有卫生院一所,医师12人,护士9人,床位20张。每个村建有卫生室1所。全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人数15368人,参合率97.83%。

  设乡文化广播站1所,业余文艺队7支,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处,各类图书室9个,藏书共3万册。目前,全乡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户户看上卫星电视节目。

  2014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2户,享受保障人数73人,支出22.19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72户,享受保障人数1029人,支出110.99万元;民政医疗救助293人次,支出56.65万元;国家抚恤、救助各类优抚对象124人,支出73.92万元。乡敬老院1所,床位14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9人,支出3.35万余元;五保村1所,收养五保老人1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52人,支出40.13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有4546人,收取养老保险金21.06万元。

  基础设施

  雅瑶乡街道全部实现硬化,街道旁安装路灯。建成乡客运站一处,每隔半个小时发一班往长安镇的客运班车。全乡8个行政村均已通公路,且已经实现道路水泥硬化。实现屯级公路水泥硬化的有13条。有加油站1所,可以满足车辆加油需求。

   有邮政所1所,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等企业均在雅瑶乡设有服务网点。实现村村通固定电话,移动网络信号覆盖全乡。宽带接入覆盖全乡,8个村全部接通宽带。全乡电话(固定电话)、手机百人拥有80台。

  有液化燃气供应站2处。村村建有饮水工程,98.12 %的农户是自来水受益者。境内有装机容量1×160千瓦的苏田水电站。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是雅瑶街的传统会期,农历二月二是黄金街的传统会期。

  

  【大坡乡】

  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19公里,东接桂林市永福县百寿镇,南连泗顶镇,西邻浮石镇,北靠雅瑶乡。辖岗伟、同仕、下寨、治安、福上、福下、禄局、星上、星下等9个村,93个自然屯,142个村民小组。乡人民政府驻治安村辖区内的大坡街。土地总面积210.6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占84%,水域面积占16%。总人口14502人,其中:非农人口406人,农业人口14096人;男7966人,女6536人。乡村劳动力9493人,其中:男5373人,女4120人。乡村从业人员8605人,其中:男4825(其中从事农业4481人),女3780(其中从事农业3508人)。境内居住有壮、汉、侗、瑶、苗、回族等民族,以壮族人口居多,为12284人,占全乡总人口的84.71%。

  名称来历 以驻地大坡圩为名。因人们在此地的一大土岭下面的平坡上建圩,故名。此地是几条河流的交汇处,也是禄局、福上、福下、星上、星下等村相对的中心区,自然形成原始的集贸市场。

  政区沿革 清乾隆二十九(1764)属融县长安镇辖。道光十一年(1831)属思管镇辖;民国元年(1921),大坡名为镇东乡,属融县东区辖。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镇东乡所辖区域划分为两个乡,即镇东乡和盘安乡。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镇东乡与东起乡旧起西及东合乡的奉三、宝兴二团联编为大坡联乡公所,驻大坡圩;盘安乡、公和乡联编为盘安公和联乡公所,驻岗尾。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盘安乡属长安区管辖,镇东乡属大良区辖。1949年12月属融县镇东区辖。1950年4月,属盘安区辖。1952年9月,融县更名融安县,盘安区属融安县辖。1953年,融安县调整行政区划,盘安区改名大坡区为四区。1958年2月,撤区并乡,分属大坡、岗尾两乡;当年8月,两乡改称人民公社。1962年8月,大坡、岗尾合为大坡区。1966年2月,大坡区改称大坡人民公社。1984年10月改称大坡乡至今。

  自然条件

  大坡乡地处中低山区,属丘陵土岭地带,地势自东向西倾斜,山高坡陡,森林密布。东西最大距离1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30千米。境内有孟公岭、九角山、鸡头山等大山,海拔均在400米以上,最高峰为与永福县接壤的鸡头山,海拔875米。境内最大河流南江河,发源于本县泗顶镇寿局村,自南向北经星下、治安、岗伟流入长安镇祥多村境内,注入浪溪江,境内全长20公里,最大流量5000立方米/秒,另有禄局河、大坡河、同仕河三条小溪河分别流经治安、福下、福上、禄局、同仕、下寨等村,注入南江河,平均年流量2000立方米/秒。

  大坡乡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温高,湿度大,年均气温19℃,年均日照天数117天,日照时数1430.5小时,气温最低6℃左右,多在1~12月,最高气温为28℃,多在6~8月,1月平均气温为7℃,7月平均气温为27.6℃。极端年最高气温38.6℃(1971年7月2日),极端年最低气温零下5.5℃(1963年1月15日)。有霜日数年平均10天左右,最长达30多天(1975年),最短为3天。境内冬暖夏凉,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上佳的避暑胜地

  经济概况

  大坡乡的自然条件适合农业、林业生产,是一个以林为主,林粮结合的山区乡。全乡耕地面积876公顷,其中水田657公顷,旱地219公顷;园地473公顷;林地18163公顷,占全乡土地总面积86.23%;草地730公顷。

  大坡是县内林区乡镇之一,盛产油茶、板栗、金桔、沙田柚、香菇、木耳等,是县内板栗、茶油的主要产区。全乡有林面积18162公顷,其中:针叶林面积5282公顷,主要树种有杉、松等树;阔叶林面积6435公顷,主要树种为杂木;竹林面积3162公顷,主要为毛竹、蒿竹等;经济林面积3283公顷,主要有板栗、油茶、八角等,其中板栗面积458公顷。森林覆盖率88.52%。活立木蓄积量86.71万立方米,其中:阔叶林蓄积量47.75万立方米。

  大坡乡地属土岭山区,土质肥沃深厚,适宜种植油茶,所栽种的油茶属小籽茶,分为红果茶和青果茶,种仁含油率达45~60%,品质好,具有透明清亮、油味芳香、含酸低等优点,茶油除食用外,还可作工业及医药原料。2014年末,有油茶林面积1251.5公顷。2014年,全乡木材采伐1.3万方,采伐毛竹51万根,篙竹18万根,小杂竹572吨;其他林产品产量:油茶籽568吨,油桐籽89吨,八角82吨。

  大坡乡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主要农产品有水稻、蔬菜、玉米、木薯、红薯等,水稻又以优质谷为主,优质谷种植率超过85%。2014年,全乡粮食作物种植面积927公顷,产量4911吨,其中:稻谷727公顷,产量4426吨;玉米84公顷,产量234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68公顷,其中:甘蔗231公顷,产量14099吨;油料作物55公顷,产量117吨。蔬菜641公顷,产量11538吨。罗汉果种植面积75亩,产量75万个,其他药材种植面积540亩,产量548吨。果园面积463公顷,产量4821吨,其中:柑桔(含金桔)410公顷,产量4258吨(其中金桔产量4039吨)。板栗面积458公顷,产量458吨。生猪出栏0.26万头,年末存栏0.16万头;家禽上市14.58万只,存栏5.26万只。全年生产肉类 468吨,其中猪肉195吨,禽肉242吨;禽蛋33吨。水产品总产量288吨,其中捕捞43吨,养殖245吨。水产品养殖面积11公顷,其中池塘养殖11公顷。

  2014年末,全乡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0.73万千瓦,拥有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大中型拖拉机32台,配套农具78台;小型拖拉机97台,配套农具159台;联合收割机5台;农用运输车20辆;农用水泵13台。全年机耕面积604公顷,机收面积433公顷。

  工业主要以竹木加工业为主,工业产品主要有木制品、竹制品等,木制品主要有拼板、木衣挂、圆棍等,竹制品主要有竹工艺品、竹凉席、竹碗筷、竹椅等,所产的竹制品远销港澳地区及东南亚、非洲一些国家。2014年,全乡有木材加工厂2家,竹制品加工厂1家,从业人数62人。全年全乡工业总产值2047万元。

  境内有大坡圩一个集市,全乡商业网点3个。2014年个体工商户310 户。

  2014年,全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51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6529万元,第二产业3628万元,第三产业4353万元;全乡财政收入186万元;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7885万元,贷款余额556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28元。

  社会发展

   2014年,全乡有幼儿园4所,专任教师17人,在园幼儿295人;有小学7所,教师59人,其中中级职称及以上的40人,在校生714人,入学率95%。初级中学2012年与县实验中学合并,学生在县实验中学读书。

  大坡有卫生院一所,医师5人,护士6人,床位15张。每个村建有卫生室。全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人数10051人,参合率99%。

  有乡文化广播站1所,业余文艺队5支,村级文化活动中心4处,各类图书室9个,藏书共3万册。目前,全乡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卫星电视。

  2014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户,享受保障人数15人,支出4.3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99户,享受保障人数453人,支出67万元;民政医疗救助266人次,支出82.4万元;国家抚恤、救助各类优抚对象76 人,支出41万元。乡敬老院1所,床位17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7人,支出6.3万余元。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有2948人,收取养老保险金33万余元。

  基础设施

  大坡乡全乡9个行政村均已通公路,且已经实现道路水泥硬化。实现屯级公路水泥硬化的有87条。

   有邮政所1所,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等企业均在雅瑶乡设有服务网点。实现村村通固定电话,移动网络信号覆盖全乡。宽带接入覆盖全乡,9个村全部接通宽带。

  大坡街道全部实现硬化,街道旁安装路灯。有装机容量1500千伏的变电站一处。村村建有饮水工程,70%的农户是自来水受益者。

  

  【东起乡】

  位于县境东南,距县城42公里。西面、北面与浮石镇相邻,东与泗顶镇、沙子乡交界,南与大良镇接壤。辖崖脚、良村、长丰、安太、红日等5个村,40个自然屯,81个村民小组。乡人民政府驻红日村辖区内的东起街。土地总面积118.61平方公里。总人口10449人,其中:非农人口318人,农业人口10131人;男5689人,女4760人。乡村劳动力7234人,其中:男4017人,女3217人。乡村从业人员7034人,其中:男3902(其中从事农业2837人),女3132(其中从事农业2278人)。境内居住有汉、壮、仫佬、苗等民族,以汉族人口居多,有7656人,占全乡总人口的75.57%,分布全乡各屯;仫佬族次之,有323人,多居住在安太村的良洞屯,是全县仫佬族居住最集中的地方。

  解放战争时期,东起是柳北人民解放总队第二大队的活动地区之一,1997年1月28日,柳州地区行政公署以柳署函[1997]32号文批准东起乡为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

  名称来历 “东起”原名“东乡”,取驻地东乡圩为名,因东乡圩位于原融县东边,故名。民国十六年(1927年),当时融县将安石乡的上起西、下起西两个村划归“东乡”管辖,取其两地首字,即“东乡”取其“东”字,“起西”取其“起”字,把原“东乡”改为“东起”。

  政区沿革 民国三年(1914年),属东乡保卫局。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称东起乡公所。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属融县大良区管辖。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融县全县联编乡镇,东起乡的旧东乡团和德里乡联编为德里联乡公所,东起乡旧起西与镇东乡及东合乡的奉三、宝兴二团联编为大坡联乡公所。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东起乡属融县大良区辖,直至解放。1951年,改属融县德里区。1952年9月,融县改称融安县,德里区属融安县。1953年,改属东江区(五区)。1958年8月,东起乡改称人民公社。1962年8月,并属浮石区公所。1966年2月,撤区,恢复人民公社,恢复称东起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东起乡至今。

  自然条件

  东起乡在209国道公路东侧面,乡境被昌崖山和四盘岭等群山峻岭环抱抱于山洼中,地势狭长,地形呈菱形,两头小,中间大,中间自北向南形成一个长形小盆地。东边为土岭,西边多为石山,地属石山地区。境内河流主要有明江河、安太河、青岭江、大蒙江等,其中明江河为境内较大的一条季节性河流,南北贯穿乡境(由北流向南),流经安太、红日、崖脚、良村,汇入石门水库,境内全长16公里,此河冬季和初春仅上游、下游有水,中游因河床堆积较厚泥沙,多为干涸。

  东起乡农耕地多系丘陵黑灰色壤土和黄壤紫色土,为黑灰色泥质、风化岩、粉沙岩、石灰岩等母质发育的土壤。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铅矿、铁矿、硫铁矿、烟煤、水晶石、米石、石灰石及铀等矿藏,已开采的有硫铁矿、米石、石灰石等。

  东起乡年平均气温16~18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春秋雨量偏少。

  经济概况

  东起乡由于常年气候温暖,土地肥沃,适合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和林木、水果的生长,是一个以农为主的山区乡。2014年,全乡耕地面积874公顷,其中水田631公顷,旱地243公顷;园地504公顷;林地8995公顷;草地730公顷。

  东起是农业乡,以种养为主。农作物以水稻、玉米、甘蔗、蔬菜等为主,兼种红薯、黄豆、花生、木薯等作物。养殖主要以饲养猪、羊、兔、家禽等为主,其中山羊养殖发展较快,境内山好、水好、空气好,没有受污染,饲养的山羊肉味清甜、肉质鲜嫩。

  李子是该乡主要的水果,东起乡地处石山区,山间的小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湿润,日照充足,很适合种植李子,每年李子的成熟期又是水果初上市的季节,销路很好。李子味道好,清甜脆口,又可加工成干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其中崖脚村铜板屯李子产量占全乡的70%以上,素有“李子村”之称。

  2014年,全乡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52公顷,产量3095吨,其中:稻谷524公顷,产量2799吨;玉米62公顷,产量167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480公顷,其中:甘蔗345公顷,产量21058吨;油料作物43公顷,产量51吨。蔬菜244公顷,产量3747吨。中草药物种植面积76.67公顷,产量460吨。年末桑园面积43公顷,产蚕茧110吨。果园面积102公顷,其中挂果面积69公顷,产量323吨。其中:柑桔(含金桔)57公顷,产量70吨(其中金桔4吨);李子面积16公顷,产量106吨。板栗产量61吨。生猪出栏0.45万头,年末存栏0.26万头;山羊出栏0.3万头,年末存栏0.09万头;家禽上市3.23万只,存栏1.68万只;兔出栏0.43万只。全年生产肉类 486吨,其中猪肉340吨,羊肉47吨,禽肉55吨,兔肉11吨;禽蛋2吨。水产品总产量235吨,其中捕捞35吨,养殖200吨。水产品养殖面积31公顷,其中池塘养殖29公顷,河沟养殖2公顷。

  林木主要以杉、松、油茶、果树为主。截至2014年末,全乡森林面积10744 公顷,森林覆盖率88.9%。活立木蓄积量2.23万立方米,其中:乔木林蓄积量1.94万立方米,疏林地蓄积量0.02万立方米。2014年产木材1.2万方;其他林产品产量:油茶籽39吨,油桐籽14吨。

  2014年末,全乡拥有汽车50辆,农用车25辆,摩托车465辆。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0.36万千瓦,拥有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大中型拖拉机3台,配套农具3台;小型拖拉机57台,配套农具114台;联合收割机15台;机动脱粒机85台;农用运输车7辆;农用水泵305台。全年机耕面积777公顷,机播面积20公顷,机收面积394公顷。

  乡内有东起圩一个集市,每个村有1个以上商业网点。有个体工商户 25户。

  2014年,全乡农业生产总值6419.25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86万元;财政收入47.48万元;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7327万元,贷款余额37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53元。

  社会发展

  全乡有初级中学1所,教师23人,其中中级职称10人,在校生232人,入学率100%,全乡中学学生辍学率控制在2%之内。中心小学1所,村小学5所,教师44人,其中中级及以上职称的19人,在校生404人,入学率100%,小学学生辍学率为0;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75人。

  设有文化广播电视站一个,文化馆建筑面积436平方米;村级公共图书室7个,面积150平方米,藏书0.88万册。业余文化艺术队8支,演员160人。村村通卫星电视,3个村通有线电视。有多功能的村级公共文化活动中心2处。

  有卫生院1所,医师9人,护士9人,床位25张。建有村级卫生室5个。全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9660人,参保率95%。

  2014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3户,享受保障人数199人,支出27.86万元;民政医疗救助41人次,支出1.18万元;国家抚恤、救助各类优抚对象24人,支出0.99万元。乡设敬老院1所,床位14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3人,支出4.84万余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83人,支出21.91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有2200人,发放养老金85.35万余元。

  基础设施

  东起乡位于209国道东侧面,从沙坪沿一条全长7.5公里的四级公路进坳至东起。乡内5个行政村均已通公路,且已经实现道路水泥硬化。实现屯级公路水泥硬化的有30条。

  乡内有邮政所1所,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等企业均在乡内设有服务网点。实现村村通固定电话,移动网络信号覆盖全乡。宽带接入4个村。全乡电话(固定电话)、手机百人拥有55台。

  东起街道全部实现硬化。村村建有饮水工程,90%的农户是自来水受益者。

  

  【沙子乡】

  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50公里。东与桥板乡相连,西与东起乡、大良镇接壤,北与泗顶镇毗邻,南与柳城县、鹿寨县相接。全乡辖麻山、三睦、红妙、沙子、桐木、古益等6个村,48个自然屯,48个村民小组。乡人民政府驻沙子村辖区内的沙子街。土地总面积160.89平方公里。总人口13773人,其中:非农人口251人,农业人口13522人;男7543人,女6230人。乡村劳动力8664人,其中:男4871人,女3793人。乡村从业人员7570人,其中:男4135(其中从事农业4105人),女3435(其中从事农业3427人)。境内多民族聚居,以壮族、汉族人口居多,分别有9300人、4323人,分别占全乡总人口的67.52%、31.39%。

  名称来历 沙子以驻地沙子圩而得名。沙子圩因河边沙子较多而得名。

  政区沿革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属融县思管镇。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称大坪联乡公所。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沙子地区分属融县大良区辖的两个乡,三睦、麻山、红妙属东合乡,沙子、桐木、南弄为永清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东合乡、永清乡属融县镇东区辖。1950年4月,属融县东清区辖。1952年9月,融县改称融安县,东清区属融安县。1953年东清区改名泗顶区即六区。1958年2月,撤区并乡,三睦、红妙、沙子、南弄等4个小乡并为沙子乡,同年8月称沙子人民公社。1962年8月,撤销人民公社,并属泗顶区。1966年2月,撤区,恢复人民公社,恢复称沙子人民公社。1984年称沙子乡至今。

  自然条件

  沙子乡地处石山、丘陵交界处,其地势北高南低,中间平,东面为石灰岩山地,西面为土质山地丘陵。全乡地形窄长,呈一条带状的山弄,两边环山,中间地势较平坦,一条公路从中穿过,为广西四十八弄地区之一。西面以四盘岭、尖峰岭、南木岭和木谏岭为界山,境内最高峰为桐木岭主峰,海拔773米。主要河流有沙子河,发源于麻山村的茶岭屯,在沙子村泗浪屯与发源于泗顶镇吉照村泗浪屯的泗浪河汇合,至桐木村潜入地下,后在古益村九歪屯下涌出,从古益村斗耀屯经大良镇境进入柳城县境内,注入沙埔河。全乡土质为红壤土和冲积土。矿产资源有石灰石、硫铁矿、铅锌矿等。

  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是雨量高值区。多年平均气温为21℃,月平均最高气温为33~34℃,月平均最低气温为4~5℃。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50mm,主要集中在5~8月份,占全年下雨量的80%。日最大降雨量为270mm。

  境内有三睦村石岩屯的走兵岩、燕子洞等十多个岩洞,红妙村山底屯皇宫洞,红妙村樟家屯、泗方塘山水风景,古益村中胆屯原始森林等。这些地方民风淳朴,岩洞风景优美,造型千姿百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经济概况

  全乡经济以粮食、矿产、甘蔗、水果和畜牧养殖业为支柱产业,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黄豆、花生、糖蔗、蔬菜、油菜籽等。畜牧业以养猪、牛、羊、家禽为主。矿产以硫铁矿为主。沙子乡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种植糖蔗压榨黄片糖的习惯,公路沿线地势较平坦,土地肥沃,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很适合种植糖蔗。

  全乡耕地面积2179公顷,园地361公顷,林地11165公顷,草地800公顷。2014年,全乡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207公顷,产量6001吨,其中:稻谷900公顷,产量5209吨;玉米185公顷,产量555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618公顷,其中:甘蔗1285公顷,产量78432吨;花生114公顷,产量231吨;油菜籽63公顷,产量65吨。蔬菜458公顷,产量6350吨。中草药物种植面积156公顷,产量655吨。果园面积218公顷,其中挂果面积 71公顷,产量1814吨。其中:柑桔(含金桔)180公顷,产量1656吨(其中金桔6吨);葡萄面积33公顷,产量77吨。板栗产量70吨。生猪出栏0.22万头,年末存栏0.15万头;牛出栏0.06万头,年末存栏0.1万头;山羊出栏0.47万头,年末存栏0.29万头;家禽上市3.72万只,存栏2.24万只;兔出栏0.55万只。全年生产肉类 387吨,其中猪肉168吨,牛肉58吨,羊肉72吨,禽肉63吨,兔肉13吨;禽蛋5吨。水产品总产量269吨,其中捕捞42吨,养殖227吨。水产品养殖面积32公顷,其中山塘水库养殖21公顷,池塘养殖11公顷。

  林木主要以杉、松、油茶、果树为主。截至2014年末,全乡森林面积11157.7公顷,森林覆盖率74%。活立木蓄积量56.4万立方米,其中:阔叶林蓄积量6万立方米,疏林地蓄积量0.4万立方米。2014年产木材0.2万方,采伐毛竹5万根,小杂竹370吨,产油茶籽60吨。

  2014年末,全乡拥有汽车110辆,其中货车40辆,小汽车20辆;农用车5辆;摩托车3500辆。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1.34万千瓦,拥有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大中型拖拉机26台,配套农具283台;小型拖拉机278台,配套农具160台;联合收割机12台;农用运输车15辆;农用水泵77台。全年机耕面积693公顷,机收面积323公顷。

  沙子乡工业以木材加工为主。2014年,全乡有工业企业20家,从业人员7560人。

  境内有沙子圩、三睦圩两个集市,村商业网点1个。

  2014年,全乡农业生产总值28781万元;全乡财政收入352.68万元;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434.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49元。

  社会发展

  乡内设有文化广播电视广播站一个,文化馆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藏书0.2万册。有村级文化图书室5个,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藏书1.5万册。业余文艺队4支,2014年演出22场次,其中到县和邻乡镇演出5场次,获县优秀奖3次。建有篮球场1个。村村通有线电视,户户看有线电视节目。有多功能的村级公共文化活动中心1处(三睦村石岩屯)。

  2014年,有小学4所(玉柴小学、三睦小学、红妙小学、古益小学、沙子中心小学),教师45人,其中中级及以上职称的26人,在校生65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级中学1所,教师33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0人,在校生265人,入学率98%,全乡中学学生辍学率控制在2%之内。

  有卫生院一所,医生6人,护士7人。农村医疗门诊室3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1.1万人,参保率98%。

  2014年,全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36户,享受保障人数471人,支出84.95万元;民政医疗救助108人次,支出22.43万元;国家抚恤、救助各类优抚对象39人,支出22万元。乡敬老院1所,床位6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81人,共支出22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有3272人,收取养老保险金32.72万余元。

  基础设施

  境内有一条四级公路从乡政府驻地经过4个村,经泗顶镇三坡村联接省道浮(石)两(江)公路(即省道S306线)。一条沙(子)屯(秋)公路经桥板乡的古板村可通往鹿寨、柳城县。一条甘蔗调运公路通往柳城县太平镇接209国道,走此道由沙子到柳州市只需2小时。全乡6个村都通水泥公路,实现屯级公路水泥硬化的有41条。

  有邮政所1所。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等企业在乡内设有服务网点。移动网络信号覆盖全乡每个村屯。宽带接入覆盖全乡,6个村全部接通宽带。

  沙子集市街道全部实现硬化。乡内有装机容量5000千伏安的变电站一处,变电站投入运行后,2014年供电率达100%。村村建有饮水工程。

  境内有一座小(一)型水库——社宜水库,以及一座水电站——装机容量110千瓦的泗方塘电站。

  

  【桥板乡】

  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63公里,地跨东经109°29′49″~109°38′17″,北纬24°46′13″~25°00′30″,是融安县最偏远的山区乡。东与永福县三皇乡接壤,西与本县沙子乡毗邻,南与鹿寨县平山乡交界,北与本县泗顶镇相连。辖桥板、阳山、良老、中村、古板、二村、温塘、江边、下良、古丹等10个村,108个自然屯,104个村民小组。乡人民政府驻桥板村辖区内的桥板街。辖区土地总面积233.37平方公里,其中石山面积196.36平方公里。总人口19994人,其中:非农人口350人,农业人口19644人;男11056人,女8938人。乡村劳动力13886人,其中:男7924人,女5962人。乡村从业人员13025人,其中:男7616人(其中从事农业3020人),女5409人(其中从事农业2149人)。境内为壮族人口集中居住地,壮族人口20802人,占全乡总人口的99.3%。

  名称来历:取驻地桥板圩为名。“桥板”是根据桥板圩北面的一座木板桥而命名。

  政区沿革

  桥板地区的历代隶属,秦时属桂林郡,汉时属零陵郡,三国时属始安郡,隋时属始安郡纯化县(今永福),唐时属桂州,宋时属靖江府,元时属靖江路,明时属永宁州(今永福境),后为古田县(原百寿县今永福县)崇良里富禄镇,清时属桂林府永宁州三皇局崇良团。桥板地区行政区划,原分属百寿(1952年8月并入永福县)、鹿寨、融县(1952年9月改称融安县)三县所辖。1952年8月4日,融安县的良老、良午2个小乡划归鹿寨县管辖。1953年,桥板、温良、阳山、良能等4个小乡从永福县三皇区划入融安县泗顶区(六区)管辖,鹿寨县的拉君、拉范、六叫等村划归融安县泗顶区(今属桥板乡古板村)管辖,融安县的古丹小乡属泗顶区(六区)辖。1956年10月24日,鹿寨县屯秋区所辖的良老乡划归融安县泗顶区(六区)管辖。1958年2月,撤区,小乡并大乡,桥板地区分设桥板乡、良老乡;同年8月,称桥板人民公社、良老人民公社;同年12月,良老人民公社撤销,并入桥板人民公社。1961年6月,恢复良老人民公社,桥板地区分设桥板人民公社、良老人民公社。1962年8月,撤销人民公社,设区公所,桥板、良老两社并入桥板区。1966年2月,撤区,恢复人民公社,桥板区改称桥板人民公社。1984年10月称桥板乡至今。

  自然条件

  桥板乡地属高寒石山区,地势形似烟叶,东北角西南角共长,东西两部下,中部自南往北隆起,形成屋状地貌。东面宽阔平坦,南面多丘陵,西面群山围绕,北面漫山重叠,有小盆地。丘陵地带海拔高度430至600米,山峰一般海拔高度770米左右。桥板处广西四十八弄边缘,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石山下有小盆地,自然石灰岩溶洞较多。山多地少,难以利用的石山地带占全乡总面积59.7%。境内遍布地下河,地下水丰富,地表水极缺,易涝易旱。主要河流有桥板河,发源于本乡下良村,流经桥板村,于古丹村拉会屯附近的木结山北麓潜入地下河,流经沙子乡古益村木舍屯,于九歪屯汇入沙子河。地下蕴藏着丰富的铅锌、硫铁、铁、氧化锌、磷等多种矿产资源,大部分分布在古丹、良老、下良、江边、古板等村境内。

  经济概况

  全乡经济以矿产、粮食、甘蔗、西红柿和畜牧养殖为支柱产业。矿产以铅锌矿为主,采矿及矿产品加工是乡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外地客商投资的热点,已开采矿点有古丹、乾旺、土草弄铅锌矿,以及屯秋、沙岭铁矿等。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以西红柿、甘蔗、花生为主。畜牧业以养猪、牛、羊、兔和家禽为主。

  全乡耕地面积1721公顷,其中水田1142公顷,旱地579公顷;园地72公顷;林地15244公顷;草地2640公顷。2014年,全乡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428公顷,产量6661吨,其中:稻谷1051公顷,产量5541吨;玉米257公顷,产量907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046公顷,其中:甘蔗797公顷,产量48646吨;花生61公顷,产量118吨;油菜籽63公顷,产量65吨。蔬菜767公顷,产量14117吨。中草药物种植面积177公顷,产量400吨。年末桑园面积21公顷,产蚕茧45吨。果园面积121公顷,其中挂果面积114公顷,产量260吨。其中:柑桔104公顷,产量64吨;梨子面积10公顷,产量115吨。板栗产量15吨。生猪出栏0.93万头,年末存栏0.47万头;牛出栏0.09万头,年末存栏0.18万头;山羊出栏2.06万头,年末存栏1.82万头;家禽上市8.76万只,存栏2.55万只;兔出栏0.55万只。全年生产肉类1276吨,其中猪肉699吨,牛肉84吨,羊肉314吨,禽肉150吨,兔肉13吨;禽蛋10吨。水产品总产量286吨,其中捕捞57吨,养殖229吨。水产品养殖面积32公顷,其中山塘水库养殖20公顷,池塘养殖12公顷。

  林木主要以杉、松、油茶为主。截至2014年末,全乡森林面积17750.5公顷,森林覆盖率72.1%。活立木蓄积量13.03万立方米,其中:阔叶林蓄积量1.78万立方米。2014年产木材2071方,油茶籽42吨。

  2014年末,全乡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1.64万千瓦,拥有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大中型拖拉机5台,配套农具15台;小型拖拉机254台,配套农具215台;联合收割机5台;机动脱粒机370台;农用运输车28辆;农用水泵499台;节水灌溉机械86套。全年机耕面积2115公顷,机收面积531公顷。

  桥板乡工业以矿产为主。2014年,全乡有采矿企业2家,从业人员128人。桥板的粮食干粉加工颇具特色,全乡共有粮食干粉加工厂5个,年加工粮食10万公斤,销往全县各乡镇。

  境内有桥板圩一个集市。每个村有4个以上商业网点。2014年有个体工商户228户。

  2014年,全乡财政收入119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95元。

  社会发展

  乡内设有文化广播电视广播站一个,文化馆建筑面积110平方米。村级文化图书室10个,建筑面积25平方米,藏书3 万册。建有篮球场6个。村村通卫星电视,有2个村通有线电视。有多功能的村级公共文化活动中心6 处。

  2014年,有小学8所,教师62人,其中中级及以上职称的33人,在校生75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级中学1所,教师32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0人,在校生406人,入学率96.2 %,全乡中学学生辍学率控制在3.8%之内。

  有卫生院一所,医生6人,护士6人。农村医疗门诊室10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15607人,参保率98%。

  2014年,全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户,享受保障人数4人,支出 1.13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38户,享受保障人数978人,支出132.9万元;民政医疗救助57人次,支出13.6万元;国家抚恤、救助各类优抚对象33人,支出15.8万元。乡敬老院1所,床位28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5人,支出5.4万余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69人,支出18.22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有5275人,收取养老保险金60万余元。

  基础设施

  境内有一条四级公路从乡政府驻地经过境内2个村,出泗顶街联接省道浮(石)两(江)公路(即省道S306线)。桥(板)三(皇)公路经阳山村可通往永福县三皇乡。桥板至古板公路经屯秋可通往鹿寨、柳城县,经沙子乡古益村接沙子甘蔗调运公路(拉均至六叫屯级公路)可通往柳城县太平镇接209国道。全乡每个村都通公路,共有65个村屯实现道路水泥硬化,公路硬化率60.2%。

  有邮政所1所。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等企业在乡内设有服务网点。移动网络信号覆盖全乡每个村屯。宽带接入覆盖全乡,10个村全部接通宽带。全乡手机百人拥有90台。

  桥板集市街道全部实现硬化。乡内有装机容量200千瓦的变电站一处, 2014年供电率达100%。乡内有液化燃气供应站2处。桥板街有日供水200吨的饮水工程,村村建有饮水工程,94个屯建有饮水工程,90%的农户是自来水受益者。

  境内有阳山、二轮、六孟等3座小(二)型水库及9座可供灌溉的山塘水库,受益灌溉面积达耕地的70%。

  

  【潭头乡】

  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52公里,距柳州市77公里。东北部与本县大良镇、浮石镇相邻,西南部与柳城县龙头镇、伏虎华侨农场接壤,西北部与融水县和睦镇、融水镇交界。辖大岸、培村、红岭、龙城、东相、西岸、岭背、何洞、潭头、新林、新桂等11个村,72个自然屯,181个村民小组。乡人民政府驻潭头村辖区内的潭头街。土地面积178.18平方公里。总人口23822人,其中:非农人口592人,农业人口23230人;男12819人,女11003人。乡村劳动力15320人,其中:男8240人,女7080人。乡村从业人员14784人,其中:男7828人(其中从事农业5748人),女6956人(其中从事农业4950人)。境内有汉、壮、瑶、苗、侗、仫佬等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居多,19820人,占全乡人口的83.2%,其次为壮族人口,3526人,占全乡人口的14.8%。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潭头是党领导的柳北抗日挺进队和柳北人民解放总队第二大队的根据地和活动地区,1994年,被柳州地区行政公署划定为革命老根据地。

  名称来历 取驻地潭头村为名。“潭头”二字因村建于在杨晚潭的前面,故名。

  政区沿革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道光十一年(1831年)、民国元年(1912年)均属融县清流镇管辖。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潭头地区分属东岭、潭头两乡,属融县大良区管辖。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东岭乡与巷口乡(今属融水县)联编为巷口东岭联乡公所,驻东岭圩(今红岭圩);潭头乡仍独成一乡,称潭头乡公所,驻潭头圩。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融县大良区潭头乡、东岭乡。1952年9月,融县改名融安县,大良区属融安县管辖。1953年融安县重新调整行政区划,大良区名不变,为七区,潭头境内的红岭、新桂、新龙、潭头、大岸、东相、龙城等小乡仍属大良区辖。1958年2月,撤区并乡,小乡并为大乡,潭头地区并为潭头乡、红岭乡;同年8月,乡改称人民公社。1962年8月,撤销公社,设区公所,并属大良区。1966年2月,撤区,恢复人民公社,称潭头人民公社(含红岭在内)。1984年改称潭头乡至今。

  自然条件

  潭头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温差不大,光照适中,雨量充沛,空气湿度较大,冬季严寒,夏季炎热,生产季节较长,年平均气温18.5℃,年降水量1200毫米以上,无霜期达294天。全乡地形狭长,东西窄,南北长,形如美人蕉叶。地势南高北低,属丘陵地带,东面是南北走向的石灰岩群山,有自行山、牛牯岭等较高的山岭,西面是南北走向的土岭岗,中部是连绵不断的丘陵地段和大小不均的平原和梯级农田。主要河流潭头河(起源于东起乡,名为青流河;流经大良镇,名为石门河)由东南向北流经境内新桂、潭头、西岸、东相、龙城、红岭、大岸等7个村。丘陵之间和沿河两岸有多片小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山上宜林,山下宜粮。山上有松、杉、速生桉等用材林和油茶、油桐、水果等经济林,沿河两岸盛产篙竹。铅锌矿、硫铁矿、煤、大理石在境内有一定的贮藏量。

  经济概况

  潭头乡是一个农业乡,以种养为主,是县内的粮食、甘蔗主产区之一,粮食、甘蔗、畜牧养殖业是全乡的支柱产业。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甘蔗、花生、油菜籽、玉米、桑蚕、蔬菜、柑桔、葡萄等。畜牧业以猪、牛、羊、兔和家禽养殖为主。全乡耕地面积3017公顷,其中水田1855公顷,旱地1162公顷;园地371公顷;林地8318公顷;草地2948公顷。2014年,全乡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668公顷,产量13413吨,其中:稻谷2484公顷,产量12807吨;玉米93公顷,产量356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720公顷,其中:甘蔗1561公顷,产量95278吨;花生42公顷,产量84吨;油菜籽110公顷,产量92吨。蔬菜947公顷,产量14379吨。中草药物种植面积5公顷,产量4吨。年末桑园面积92公顷,产蚕茧187吨。果园面积190公顷,其中挂果面积103公顷,产量1446吨。其中:柑桔(含金桔)153公顷,产量926吨(其中金桔9吨);葡萄面积10公顷,产量93吨。生猪出栏0.5万头,年末存栏0.21万头;牛出栏0.07万头,年末存栏0.19万头;家禽上市11.13万只,存栏3.29万只;兔出栏0.59万只。全年生产肉类653吨,其中猪肉375吨,牛肉62吨,禽肉188吨,兔肉13吨;禽蛋14吨。水产品总产量488吨,其中捕捞95吨,养殖393吨。水产品养殖面积124公顷,其中山塘水库养殖103公顷,池塘养殖21公顷。

  林木主要以杉、松、速生桉、油茶、果树为主。截至2014年末,全乡森林面积6872.4公顷,森林覆盖率60.2%。活立木蓄积量11.92万立方米,其中:乔木林蓄积量11.9万立方米。2014年产木材1.5万方,其他林产品产量:乌桕籽23吨,竹笋干7吨,油茶籽2吨。

  2014年末,全乡拥有汽车550辆,其中货车350辆,小汽车200辆;农用车135辆;摩托车3028辆。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1.6万千瓦,拥有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大中型拖拉机50台,配套农具3台;小型拖拉机284台,配套农具254台;联合收割机49台;农用运输车48辆;农用水泵545台。全年机耕面积2407公顷,机播面积160公顷,机收面积1559公顷。

  境内有潭头圩、红岭圩两个集市。全乡有村商业网点1个。2014年个体工商户516户。

  2014年,全乡农业生产总值1.8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002万元;财政收入6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56元。

  社会发展

  乡内设文化广播电视广播站一个,文化馆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有村级文化图书室11个,建筑面积220平方米,共藏书3.5万册。业余文艺队9支,2014年演出46场次,其中到县和邻近乡镇演出9场次,获县二等奖1次,三等奖4次,优秀奖3次。建有篮球场6个。村村通有线电视。有多功能的村级公共文化活动中心2处。

  2014年,有幼儿园2所,专任教师6人,在园幼儿115人。小学10所,教师63人,其中中级及以上职称的40人,在校生113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级中学1所,教师50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在校生479人,入学率95 %,全乡中学学生辍学率控制在3%之内。

  有卫生院一所,医生12人,护士13人。村级医疗站11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22962人,参保率99 %。

  2014年,全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13户,享受保障人数1734人,支出178万元;民政医疗救助91人次,支出39.2万元;国家抚恤、救助各类优抚对象144人,支出142.8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有4986人,已不用缴费领取农村养老保险金的老人3258人。

  基础设施

  乡内有一条四级公路经大良镇联接国道209线。正在建设中的三江至柳州高速路潭头段主线长23公里,连接线长6公里,途经潭头乡9个村39个屯。乡内村村、屯屯通公路,其中8个村实现道路水泥硬化,实现屯级公路水泥硬化的有57条。

  有邮政所1所。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等企业在乡内设有服务网点。移动网络信号覆盖全乡每个村屯。宽带接入覆盖全乡,11个村全部接通宽带。全乡电话(固定电话)、手机百人拥有98台。

  潭头集市街道全部实现硬化。乡内有液化燃气供应站1处。潭头街有日供水5吨的饮水工程,村村建有饮水工程,98%的农户是自来水受益者。

  石门水库引水渠道由南向北贯穿全境,潭头段支、干渠共长38公里,其中干渠长15公里,灌溉面积1.54万亩。境内还有黄江、崩洞、龙仕岭、浪塘、西港塘、涨西、北山等7座小(二)型水库。

  名胜旅游

  新桂村高阳拦河坝

  水质清澈见底,河面平坦宽广,河流四季长流,岸边奇石光怪陆离,可观赏、可游玩。向外依次为河流、草地、竹林、山坡环状层次结构。可以选择不同层为视点,相互转视,呈现各异的视觉效果,相映成趣,河流四季长流,拦河坝区的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覆盖率达90%以上,形成了特有的秀丽景色:初春,林木吐翠、万物复苏;盛夏,绿树成荫、鸟鸣幽谷;金秋,漫山红叶、层林尽染。百里拦河坝区内,到处是水韵惊涛、欢歌鸟语,引人入胜。

  大岸村南岸屯祠堂——融安南区抗日挺进队部队旧址

  位于潭头乡红岭村南岸屯南边的秦氏宗祠内。祠堂是一座三间式的建筑,砖木结构。建于清光绪16年(1890年)。抗日战争期间,融县抗日挺进队队部设在此地。楼上的砖柱留有队员的抗日歌谣墨迹,如“日冠猖狂起祸端,区区岛国呈凶狂;愿我同胞齐抗战,征兵入伍莫逃亡。”落款为1940年3月15日。

  红岭街石板桥

  红岭街石板桥位于潭头乡红岭街,在红岭高桥(已毁) 上游3米处。是一座较窄小、低矮的石板桥。现已被水淹,但仍清楚可见。据说此桥是清代所建(具体年代不详)。共有12个墩,逆水一端凿成斧口形状。墩距4.5米至5米不等,由两块拼在一起的大石板连接,全桥长52米(不计引桥) ,高2.30米(深处达2.6米)。融安县境内所存古石板桥中,红岭街石板桥较完整而富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