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简介

大良镇

来源:广西柳州融安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发布日期:2011-11-17 17:44   作者:广西柳州融安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大良镇位于融安县南部,是融安县的南大门。政府所在地距县城长安48公里,距柳州市府驻地71公里,209国道横穿七个村街,交通十分便利。东与沙子乡相邻,西与潭头乡接壤,北与浮石镇毗邻,南与柳城县太平镇交界,全镇面积203平方公里。

    全镇辖龙山、和南、大良、永安、山口、良北、湖洞、新和、古兰、石门、杨柳、新寨12个村民委和大良社区居民委员会。2009年全镇总人口26400人,其中:农业人口24437人;非农业人口1963人。大良镇主要是壮、汉族杂居地区,还有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土家族等民族。

    大良镇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总体地形呈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部多为石山地区,西北多为丘陵土岭,中部和南部偶有一些平原地段主要山脉分布在东南部,土壤主要是水稻土、红壤、石灰土,蕴藏的矿石资源目前已探明的有铁矿、大理石、白云石矿以及大量的方解石。海拔在800米以上的高山有:京都山、光里山、观音山、北寨大山等。主要河流有石门河(石泯河),官村地下河。全镇有小二型水库12座其中石门水库为二型水库。 投资600万元建设的石门仙湖旅游区将于今年的国庆节期间隆重试行对外开放。

    大良镇农业以水稻、甘蔗、桑蚕为主,其中糖料蔗为我镇的支柱产业,目前全镇共种植糖料蔗25000亩;工业以采矿及矿产加工、松脂加工和木材加工等行业。

    2009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财政收入4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64元,比去年增长10%。

融安县大良镇人民政府

办公地址:融安县大良镇大良街1号
邮政编码:545404
政府邮箱:dlzzf8452102@163.com

一、内设机构

党政办公室        0772-8452102
财政所            0772-8452120
农业服务中心      0772-8452080
计划生育服务所    0772-8452067
民政办            0772-8452679  
文化广播电视站    0772-8452518

二、主要职责

(一)融安县大良镇人民政府主要职责

  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本级党代会、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党委、政府的决定和命令,承担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基层政权,推动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促进经济发展。制定实施本镇经济发展规划,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推进农村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鼓励兴办各类协会和中介组织,发展现代农业和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2.加强社会管理。制定实施本镇社会发展规划,负责管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和计划生育、民政、城镇管理、村镇建设、道路建设、交通秩序等行政执法和管理工作,依法指导和帮助社会民间组织健康发展,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安全生产、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市场监管等工作,加强对上级部门派驻机构的协调和监督,强化镇财政、村委财务和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减轻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机制,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建立防灾减灾等区域性、突发性事件的处置工作机制。
  3.搞好公共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发展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和集体公益事业,组织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举办为“三农”服务的公益性机构和经济实体。
  4.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合协调平安建设工作,强化信访、调解工作,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抓好法制宣传和普法教育,增强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保护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和公民的合法财产,保障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5.巩固基层政权。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强化镇人大对镇政府的监督,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村级党组织的领导和对村民委员会的指导,扩大和健全农村基层民主,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内设机构主要职责

  1.党政办

  (1)协助镇领导处理日常事务。
  (2)负责本镇各内设机构、下属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工作的综合协调。
  (3)负责文秘、档案、信息、保卫、保密、行政事务和后勤保障等。
  (4)组织草拟综合性报告,审核以镇党委、政府名义发布的政策性文件。
  (5)协助做好组织、宣传、纪检、统战、武装和工、青、妇等群团工作。
  (6)做好镇机关、下属单位的人事管理和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
  (7)组织制订和监督实施镇机关内部各项规章制度。
  (8)承办镇领导交办的其它事项。

  2.财政所

  (1)贯彻执行国家对财政、税收、国有资产管理的方针、政策,拟定全镇财政规范性文件草案和财务会计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2)根据镇人代会预算安排,确定财政税收收入计划,协助国税和地税的征收工作,做好税源信息统计工作,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3)管理全镇财政公共支出和各项专款;制定和执行财政制度。
  (4)负责镇属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5)负责镇国有资产的管理。
  (6)负责财政信息和财政宣传工作。
  (7)管理全镇涉农资金,做好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的发放工作和账务处理。管理全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负责社会抚恤、救济款发放的审查。
  (8)加强镇债务管理,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对镇的债务进行清理,分清债务性质和责任,相应制定偿债计划,从严控制新增债务,建立举债项目论证、报批制度。
  (9)组织财政干部培训;加强队伍建设,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机关效能建设;负责财政信息、财政法制规划的宣传教育工作。
  (10)做好村级资金的收支管理和账务处理管理。
  (11)参与镇政府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办理镇政府投资项目的财政拨款;负责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财政性资金进行监督管理;审查建设项目的工程预(结)算和竣工决算。

  3.农业服务中心

  (1)负责全镇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及病虫害防治工作。
  (2)负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利设施的管护、防洪抗旱及人饮工程规划实施等工作。
  (3)负责农机技术推广及社会化服务工作。
  (4)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和科普知识的宣传。
  (5)做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统计测算工作。

  4.计划生育服务所

  (1)制定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并具体组织实施,负责督促检查落实,兑现奖惩。
  (2)协调各方面力量,开展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深入调查研究,掌握计划生育工作动态,提出工作建议,总结交流经验,当好镇党政领导的参谋。
  (3)指导督促各村(社区)及辖区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负责各村、社区居委会计划生育工作队伍的思想教育管理和业务培训,加强计生统计台账管理,做好计划生育统计报表工作。
  (4)负责生育证、独生子女证的审核、发放和管理;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定期开展“两查两补”,杜绝政策外生育,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生育工作指标。
  (5)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办理流动人口审检证。
  (6)严格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有关规定,协助征收社会抚养费。及时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
  (7)指导本镇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发挥计生协会作用。
  (8)完成镇政府和上级计划生育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5.民政办
  
  (1)贯彻执行有关民政、残疾人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制定并组织实施本镇镇民政、残疾人工作发展规划。
  (2)管理社会救济工作,实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3)组织开展救灾、捐款活动,保护老年人、孤儿、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利益。
  (4)做好拥军、优抚、安置和民间组织管理等工作。
  (5)协助开展收养登记和地名工作。
  (6)教育帮助残疾人自强、自立,开展残疾人扶贫、康复、就业、特殊教育、文化体育等工作,组织推动社会扶残、助残活动。
  (7)承办镇领导交办的其它事项。

  6.文化广播电视站

  (1)完成镇党委、政府和县文广局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制定各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年终有总结。
  (2)严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宣传纪律,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3)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4)负责组织开展群众性业余文化体育活动;确保图书馆的正常开放和管理。
  (5)严格遵守宣传纪律,确保有线电视节目的完整播出,认真做好有线电视的安装、管理和开发工作。加强对各类设备、器材和线路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杜绝各种事故发生。
  (6)负责所辖固定资产、场地房屋的维护和管理。
  (7)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新闻业务、广播电视技术,不断提高政治业务水平,提高职工的素质。
  (8)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做到廉洁自律,严格遵守财务制度,做到开源节流。
  (9)认真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7.甘蔗生产服务站 

  贯彻执行有关甘蔗生产方针,政策和法规,负责全镇甘蔗生产的发展规划;负责推广先进甘蔗种植技术和试验示范,做好甘蔗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生的各种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本镇蔗农的档案台账,协调好蔗农、政府和糖厂的关系,确保原料蔗的顺利调运和蔗款的及时发放,确保各种扶持款的按时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