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镇】
位于县境中西部,融江东西两岸,分河东、河西两片,为融安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东接大将镇、大坡乡,南连浮石镇,西邻融水县安陲乡,北靠三江县丹洲镇、融水县大浪乡。辖新民社区、和平社区、新兴社区、桔东社区、融江社区等5个社区和大乐、和寨、红卫、大巷、新安、大洲、隘面、河勒、小洲、木樟、木寨、安宁、泗朗、珠玉、瑶送、太平、大坡、银洞、祥多、江口、寻村、保江、塘寨、竹子等24个村,132个自然屯,343个村民小组。镇人民政府驻河西和平社区。土地总面积275.4平方公里。人口115605人,其中:非农人口60501人,农业人口55104人;男59707人,女55898人。乡村劳动力38157人,其中:男20982,女17175人。农村从业人员33615人,其中:男18501人(其中从事农业11273人),女15114人(其中从事农业8341人)。境内多民族杂居,有汉、壮、侗、苗、瑶等12个民族,以汉族人口居多。
长安地名的由来据传最早出自一个小小店铺的招牌。明朝建文(1399—1401)年间集市原设在河东,被火烧后逐渐迁至河西建圩。因河西最早只有一“长安酒店”,商贩接踵而至,逐渐聚成圩,因此得名。清朝康熙四十年(1701)置长安镇,称长安镇巡检司(司署在大巷村)。民国元年(1912)长安镇属融县北区,民国二十二年属融县长安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称长安镇公所,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长安区。长安镇在民国时,曾经设立过两个公署,一个是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月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28日,广西省政府在长安镇设立的“长安行政监督公署”,辖柳州、柳城、融县、三江、中渡、雒容6个县;一个是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15日至同年11月21日,广西省政府在长安镇设立的“第十五区专员公署”,辖融县、三江、罗城、龙胜、百寿5县。1949年11月21日,长安解放。1949年12月属融县长安区,1951年4月为长安镇,辖长庆、和平、建设、新华、升平5街及水上、新民2乡。1951年7月21日,融县人民政府迁至长安镇,长安为融县县城。1952年9月,融县改称融安县,长安为融安县城至今。1958年8月长安镇曾改称长安人民公社,1962年8月转改称长安镇至今。1989年辖立新、建设、新华、和平、解放、河边等6街和渔业、新民2个村公所;1999年3月划城东乡的大乐、东圩、红卫和大巷乡的大巷、新安、大洲6个村归长安镇管辖。2005年7月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城东、大巷两乡,整体并入长安镇,仍称长安镇。2008年6月长安镇社区撤并整合,由原解放、新华、立新、建设、和平5个社区整合为和平社区。
长安镇交通便捷,枝柳铁路横贯湖北、广西、湖南三省(区),经此设融安、平琴、富用三个站,公路有国道线2条、省道线3条。水路上通贵州,下达珠江三角洲。三江至柳州的高速公路正全面施工。24个村全部通公路,有23个村已经实现道路水泥硬化。长安镇因地处广西北部,珠江流域上游,是通往湘桂黔边的要道,居水陆交通要冲,由于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水陆交通便利,市场繁荣,商贸兴旺,通讯便捷,历来是湘、黔、桂三省(区)交界中心区域和商品集散地,市场繁荣,商贸兴旺,是近代广西四大名镇之一,素有“小柳州”之称。长安市场是全县最大的农副产品销售市场,拥有桂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批发市场——融安综合批发市场。
长安镇邮政事业持续发展,形成了宽带宽、速率高、容量大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宽带接入覆盖全镇,24个村委全部接通宽带,学校已实现“校校通”。
长安镇坐落在融江河畔,境内大部分为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风光秀美,山青水秀,气候宜人,美丽的融江象一条蜿蜒的彩带穿城而过,清澈的融江河面宽达400多米,东西沿岸水深4~10米,没有礁石和漩流,整个河面风平浪静,两岸河堤宽敞,杨柳依依、树木成荫,是发展水上游乐的绝佳境地。河西骑楼街是目前广西保存最完好的骑楼街,河东有广西最大的县级花园式“长安广场”。辖区内有红茶沟森林公园、泗维河、大洲生态农业旅游区和河西骑楼街等景点。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是融安县长安镇安宁村大袍屯苗族同胞传统的芒蒿节。
融江、浪溪江、保江河等流经境内,境内主要河流泗维河(又名回回河),发源于融水县元宝山东麓,从融水县的安垂乡进入境内安宁村大袍屯,汇入泗维河水库,从泗维河口注入融江。境内有全县最大的中型水库——泗维河水库,还有密江水库、大山水库等2座小(一)型水库,龙头、石龙、大冲、小溪、岩口、牛六、防渡冲等7座小(二)型水库,以及装机容量为4700千瓦的泗维河水电站、装机容量为2400千瓦的淑姆水电站、装机容量为2500千瓦的董滩水电站。
长安镇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9.1℃,年平均降雨量为1941mm,降雨多集中在3-9月份,旱季为11月至翌年2月。太阳辐射强,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冬短夏长,雨热同季。这里四季分明,风调雨顺,土地肥沃,水利条件较好,是县内的粮食、蔬菜、水果主产区之一。耕地面积4058公顷,其中水田2618公顷,旱地1440公顷;园地1377公顷;林地20068公顷,森林覆盖率为87.6%;草地1054公顷。
全镇经济主要是以农业和商贸经济为主。主要农作物为水稻、桑蚕、甘蔗、蔬菜、小洲头菜、淮山等。2014年,全镇有区级无公害生产基地4个,面积326公顷。2014年,全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423公顷,产量20659吨,其中:稻谷3951公顷,产量19653吨;玉米82公顷,产量233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434公顷,其中:甘蔗624公顷,产量39364吨;油料作物104公顷,产量196吨。蔬菜2522公顷,产量41525吨,其中小洲头菜0.82万亩,产成品头菜1.88万吨。淮山1.01万亩,产量2.17万吨。年末桑园面积218公顷,产蚕茧476吨。年末果园面积941公顷,产量10394吨,其中:柑桔(含金桔)841公顷,产量8900吨(其中金桔8635吨);柚子45公顷,产量813吨。板栗产量136吨。年末茶园面积21公顷。全年生猪出栏8.74万头,年末存栏4.98万头;牛出栏1.01万头,年末存栏0.75万头;家禽上市244.93万只,存栏66.09万只;兔出栏2.2万只,肉狗0.6万只,肉鸽5.93万只。全年生产肉类11866吨,其中猪肉6586吨,牛肉907吨,禽肉4065吨,狗肉222吨,鸽肉15吨;禽蛋474吨。水产品总产量1613吨,其中捕捞302吨,养殖1311吨。水产品养殖面积197公顷,其中山塘水库养殖124公顷,池塘养殖67公顷。年产油茶籽555吨,油桐籽171吨,八角375吨,松脂137吨,竹笋干31吨,采伐毛竹48万根,篙竹54万根,大杂竹25万根,小杂竹3948吨。
2014年末,全镇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4.43万千瓦,拥有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大中型拖拉机73台,其中大型8辆,中型65辆,配套农具73台;小型拖拉机673台,配套农具768台;联合收割机178台;机动脱粒机2208台;农用运输车108辆;微型耕整机1371台;农用水泵422台;节水灌溉机械87套。全年机耕面积4275公顷,机播面积116公顷,机收面积3944公顷。
2014年,全镇财政收入2.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01元。
长安镇辖区内有师范进修学校1所,职业高中1所,高级中学2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20所,教学点3个,小学及初中普及率100℅。境内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皮防站及县妇幼保健院等县属医疗单位。镇设卫生院1所,医师40人,护士25人,床位40张,规范建设23个村级卫生室,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人数8.4万人,参合率98.2%。
自2004年以来长安镇一直以“保护生态融江,建设宜居长安”为主题,全镇城乡清洁及环保工作在全区名列前茅。荣获“自治区2013年卫生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长安镇的民间艺术多姿多彩,有牌灯、钱牌、旱龙船等,地方戏曲有彩调、文场、桂剧,其中长安文场于2007年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录。至今长安镇的业余文艺队共有65支,广泛活跃在城乡村屯。全镇实现村村有“农家书屋”,村村通有线电视。
长安镇名优特产:
小洲头菜 融安地方传统特色蔬菜,味道鲜美,清脆爽口,储运方便。产于长安镇(原大巷乡)小洲村而得名。由于其民间腌制、加工工艺独特而享誉区内外,久负盛名。
淮山 属薯类作物,又名山药,富含淀粉。食用部分主要是地下部伸长膨大的块根,其肉质幼嫩,香甜爽口,具有健脾、助消化、补虚劳、益气、祛痰的功效。中药方中常被当作强壮补品,是粮菜兼用及理想的“食补”。长安种植淮山的历史已有多年。
特色小吃:
长安滤粉、滑滑粉、芙蓉酥、酥皮扣肉、网油烧炙等。
旅游景点:
长安镇风光秀美,城区近郊旅游资源丰富,现已开发的有融江河风光、大洲生态农业观光、泗维河风光、红茶沟原始森林公园和河西骑楼街等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