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教育

融安县中小学教师培训“十三五”规划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7-03-01 17:17   作者:本站

融安县中小学教师培训“十三五”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中小学(含幼儿园、特教、中职,下同)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中职)教师培训“十三五”规划》、《柳州市中小学(中职)教师培训“十三五”规划》以及区、市教育发展大会精神,结合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目标,坚持全员培训与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进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统筹城乡教师培训,创新培训模式机制,加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精心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师德优的教师队伍,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有效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面向全员,突出重点。坚持点面结合,面向全县中小学教师,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深入开展全员培训。着力加强优秀学校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培养,培养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县级教坛明星、具有精湛业务水平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学科带头人、具有现代领导力和创新精神的名校长、具有较强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的骨干教师。

(二)倾斜农村,均衡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项目,向乡村教师倾斜,在实施“国培计划”、“区培计划”时重点集中支持乡村教师及校长培训。加强乡村教师信息化培训及乡村学校音体美等师资紧缺学科教师培训,构建教师均衡发展的培训体系。

(三)上联高校,下强基地。加强与区内外高等院校或培训机构的合作,遴选资质好、能力强的高校或机构承办重大培训项目,拓宽培训思路、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培训质量。加强我县培训基地建设,借助教师培训中心、教研室、电教站以及县级学科专家团队力量,进一步提升县级培训的实施能力。

(四)分级负责,协同推进。按照职责分工,县、学校分级开展培训工作,加强培训任务的责任分担,培训管理的协同推进,确保各级各类培训的有序衔接和实效。

三、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继续完善培训体系和科学管理制度,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地实际、科学有效的培训模式。以实施“国培计划”、“区培计划”、“市级培训”为抓手,利用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采取网络研修、集中培训、置换脱产培训、送培下乡、校本培训、自主学习等方式,促进教育名师的培养,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一)教师全员培训。对全县在岗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每人5年之内不少于360 学时,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有良好师德修养、较强的专业能力、科研能力和信息应用能力,能够逐步适应新课程改革以及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教师队伍。

(二)人才培优工程。 “十三五”期间,培养40名中小学校长、100名学校中层管理干部、40名心理健康辅导教师、50名骨干班主任、60名县级学科带头人和200名县级骨干教师,塑造一支师德品行好、业务能力强的教育系统核心人才队伍。

(三)提高县级培训能力。加强县教师发展中心和教师培训中心建设,建立教师培训专家库,优化教师培训内容和方式,将教师专业标准、师德教育、信息技术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通识课程列入教师培训必修模块,以项目为抓手,努力打造融安县教师培训模式,着力推进教师培训工作。

四、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实施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工程

将师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严格规范教师从教行为,进一步增强广大教育管理干部、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师德修养,不断强化新时代教师核心价值观培养,切实提升广大教育管理干部、教师的师德水平与育德能力。

学校要积极开展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每年至少开展不少于10学时的师德师风教育全员培训,并通过多种活动搭建师德师风建设的多元化平台。

(二)扎实开展全县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教师培训中心、教研、电教、学校为主要阵地,以远程教育、函授、自学和校本研修为载体,以新师德、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要内容,面向全体中小学教师,统筹组织开展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工作,利用网络研修、集中培训、置换脱产培训、送培下乡、学术交流等方式,合理安排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全员参与,确保每一位教师5年之内完成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学习任务。

(三)实施中小学班主任队伍专业素质提升工程

积极开展不同层面的、以有效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和育人水平为目标的各项培训活动。2020年前,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对全县中小学班主任进行一次全员培训,培养骨干班主任50名。

(四)实施教育管理干部专业化水平提升工程

围绕在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研发学校课程、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和调适外部环境等方面的专业素质要求,也为大力提升我县中小学教育管理干部的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每年对中小学校长等教育管理干部从办学特色、校园文化、校本课程、学校管理、教育理念等方面进行培训,通过专题报告、分组研讨、参观考察、大会交流等形式,进一步全面提升中小学教育管理干部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

(五)实施骨干教师的培养工程

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名师队伍,促进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计划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周期里,实施“名师工程”。

——选派优秀学科教师参加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市教育局组织的高级研修。推荐选拔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优秀教师或有发展潜力的学科教师,通过脱产研修,开阔视野,凝练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育思想,为他们成长为新一代中小学教育专家打下基础,带动全县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培养县级学科带头人60名。构建宝塔型教师队伍结构,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强烈事业心、责任心,具有高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的学者型、专家型名师队伍。

——培养县级骨干教师100名。由县教育局组织实施,选拔中小学教育教学骨干,以提高参训教师的业务能力、师德水平和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培养一批能在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示范及辐射作用的县级骨干教师。

——培养乡镇级骨干教师100名。由县教育局和乡镇中心校具体组织实施,组织以农村初中和小学骨干教师为重点、以综合素质提高为主要目标的县乡级培训,提高参训者的师德和业务水平,使他们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骨干作用。

(六)开展中小学紧缺学科教师培训

每年对全县中小学紧缺学科教师进行摸底调查,根据紧缺教师的实际,举办县级紧缺学科教师培训,采取外聘专业教师或发挥本县骨干教师的特长和优势,认真开展紧缺学科教师培训,尽力确保每一所中小学都能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七)开展新任教师岗前培训

对所有新任教师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对新任教师的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

(八)开展信息技术全员培训和提高培训

今后一周期内,在全县各乡镇将以普及信息技术为核心,学习计算机和电子白板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采取专人指导与课余自学相结合,确保2020年前全县所有在职教师均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和辅助教学,适应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新要求,进一步提升全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九)开展心理辅导教师培训

着眼于全县师生身心持续健康发展,将心理健康培训工作与和谐校园建设融为一体。依托高校,到2020年培训心理辅导教师200名,并鼓励教师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培养30名心理咨询师。通过举办培训班,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使之能够胜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心理辅导工作。    

(十)以中青年教师为重点,努力提升教师学历水平

在有计划地补充优质师资的同时,重点鼓励支持45岁以下教师通过在职学习、脱产进修、远程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学习途径提高学历水平,特别是对专科学历以下小学教师进行学历提高教育。到2020年,小学教师学历力争全部达到专科以上水平,初中教师基本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高中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者的比例有明显提高。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1.教师发展中心全面负责制订全县教师培训规划,协调各培训机构,落实教师培训任务,及时督促辖区内中小学教师按时参加国家、省、市级举办的各类教师培训。县教师培训中心、教研室、电教站协助教师发展中心完成各项培训项目,落实相关政策,承担本辖区教师培训以及县级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全面推动新一轮教师培训工作。

2.各学校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和要求制订本单位教师培训计划,落实本单位各项培训人员,对本单位教师进行以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为重点的校本研修,协助有关培训机构对本单位参训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能力综合评价、师德与业绩的年度考核工作。

(二)完善机制,加强管理

1.完善体制,规范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精神,完善教师培训工作管理体制,明确教师培训工作责任。我县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由县教师发展中心管理,统筹规划,相关股室和培训机构协助组织实施培训,杜绝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相互推诿、多头管理的现象,统一规范管理。

2.完善制度,加强督查。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实行继续教育证书和学分年度登记制度。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与教师聘任、资格认定、职务评聘、评优评先等制度相结合,建立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培训管理档案及学分管理制度。把继续教育任务作为晋职、晋级和年终岗位考核的必备条件。凡当年未完成继续教育学分任务者,专业技术年度考核不能评定为合格以上等次。

3.建立培训师资库,组建培训团队。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中,我们将在教研员和中小学学科专家团队的基础上挑选一批能担当培训教学工作的培训团队,为教师培训提供优质可靠的授课资源,逐步建立送教下乡、县级培训与外派学习相结合的培养制度,让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整合,让中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三)落实经费,保障投入

认真落实《广西农村义务教育师资培训经费管理模式改革试点县教师培训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桂财教〔201119号)精神,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力度,教师培训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并按照不低于当地教职工年度工资总额2%的标准予以安排,各学校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规范经费使用范围和办法,加强专项经费使用的效益评价和监督审计,提高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切实保障全县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融安县教育局

2017年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