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安县职业技术学校简介
融安县职业技术学校是融安县唯一的一所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地处县城南郊。校园占地面积10.6667万平方米,校舍面积2.9294万平方米,设有安全生产考试点、机电实训室、电工实训室、焊工实训室、服装实训室、计算机实训室、舞蹈室、琴房等功能室。学校总资产3727万元,实训基地资产869万元,图书5万册。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高级讲师3人,讲师22人,助理讲师15人;开设机电、电子、计算机三个专业。
近几年来,政府先后投入学校建设经费约3000多万元,至2014年底,教学楼、实训楼、综合楼、图书馆、报告厅、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建设工程相继竣工交付使用,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在2014年中职改革奖补中 获“改善办学条件”和“送生” 单项奖。2016年在校生生均校园面积达69.5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19.1平方米,生均设备价值3545元,生均图书32.5册,基本达到可容纳在校生1500-1800人办学要求。
当前,县职校被认定为“星火学校”、“广西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 “融安县电子商务培训基地”和“农民工实训基地”。学校坚持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把开展职业培训列入学校的重要工作,拓宽职业培训的发展空间,开展计算机操作员、电子商务、维修电工、焊工、叉车等工种的扶贫和人社技能培训。学校自有培训、实习场地使用面积9890平方米,其中,教室38间,面积387平方米;学员公寓120个床位;实习场地18间,面积2854平方米(计算机实习操作工位200个,家用电子产品实习操作工位30个,制冷设备实习操作工位20个,餐厅服务员实习操作工位30个,维修电工实习操作工位30个,服装缝纫工实习操作工位60个,焊工实习操作工位20个,中式烹调实习操作工位20个,电子设备装接工实习操作工位30个,叉车场地二个);办公场地29间,面积316平方米,能满足全县各类培训的需求。目前,学校办学资金来源渠道有政府财政拨款、政府培训补贴、按国家规定收取学生的学费收入、共建单位的赞助费及其它业余教育学费等。
为了保证学校建设的资金投入,学校采取措施,拓宽办学渠道。一是主动适应职业教育市场化需求,建立多元化办学体系,深化改革,提高办学声誉,扩大招生规模。二是职业培训这一增长点,扩大在职培训和岗前培训,三是充分发挥基地作用,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争取企业在资金、人力资源和物质方面的投入。学校在每年的经费预算中安排专款、吸引社会资金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培训教学、实训人员,采用多种形式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学校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积极探索学校“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事参与分配”相结合的新方式和新途径,改进和完善学校奖励办法,提高实训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生活水平。
学校教学实训基地有实训面积 9890平方米。有实训车间、实验室18个,配备较为先进的生产和实训设备,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12名,目前设立3个专业。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加工)。利用普通加工机床和设备,进行传统制造技术实习训练,主要能完成车、钳、铣、刨、磨、焊等工种的实习项目。主要培养学生对数控加工设备的使用操作,对机床设备装配和维修等方面的技能训练。通过线切割、电火花成型加工、快速成形等设备的动手实训,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加工的一般方法。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从电器装配与维修,家电安装与维修,社区设备安装与维护和送配电设备安装与维护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计算机。拥有230台微机进行联网,Dell高性能服务器2台,路由器3台,本专业着重培养从事计算机的使用、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的中等技术人才。毕业生应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熟练应用当今较流行的实用程序,能用目前较先进的数据库语言开发小型管理信息系统,能对一般微机故障进行维修。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自动化、平面构成、操作系统高级应用、数据库及应用、微机维护与维修、图形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多媒体技术应用、FLASH 动画设计制作等。有专业教师4人。
学校领导配备情况。学校目前配有校级领导3人,中层领导6人。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依法治校,建立有各项规章制度。能够严格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规范》抓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校招生工作,每年完成招生任务。加强毕业班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每个实习点都派老师带班,与企业共同抓好实习的管理工作。
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德育工作方面,学校确立了“文化过关,技能过硬,道德良好”的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德育管理。教学工作方面,学校能够按照“双证毕业”(中专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要求严抓管理,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双证率达到92%。学校平时加强以敬业、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逐年提高。
学校成立有教研机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外派教师进修学习,不断加大课改力度,狠抓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成果。学校每个学期都定期开展学生专业技能竞赛,每年都选派教师、学生参加柳州市或自治区举办的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2016年5月参加柳州市大、中专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中,县职校学生获得中职组计算机动画设计与制作项目二等奖2个,三等奖6个;2016年柳州市中职系列教师说课比赛县职校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优秀组织奖1个;2016年柳州市中职系列教师论文比赛中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
县职校通过整合资源,坚持以短养长,巧借外力,与扶贫、人社、农业、林业、残联等部门联合举办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加大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市二职校、柳州市交通学校联合办学力度,2016年开展电工、电焊、叉车、电子商务、新型职业农民等短期培训1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