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信息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临床表现和预后如何?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每年4-7月是高发季节,部分地区还会出现秋冬季小高峰。病例约95%为5岁以下儿童,同一儿童可因感染不同型别肠道病毒而多次发病。患儿以发热、食欲不振、精神差和咽痛起病,1-2天后,出现************,手掌、脚掌以及臀部出现红色皮疹。本病多数为轻症,未经治疗7-10天可自愈。少数患儿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易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近6年来我区每年均有死亡病例。
二、手足口病是怎么样传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液、粪便,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奶瓶、餐饮具等物品传播。
三、患儿得了病怎么办?
对手足口病目前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小孩子得了病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治疗。患儿在皮疹水泡干涸前不应上学或参加聚会活动,以避免传播疾病。家长和医生还应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热、反复呕吐、嗜睡、易惊吓或烦躁、手足抖动、躯干共济失调、突发性肢体无力、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等情况应尽快就医。
四、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目前无疫苗预防本病,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关键是家长和儿童要做好以洗手为主的“四个行动”。 一是“洗手行动”,正确洗手是目前防控手足口病最简便有效的健康干预,家长在接触儿童前、处理粪便、呕吐物或更换尿布后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流动的水洗手,外出归来、饭前便后都要给儿童洗手;二是“清洗行动”,要及时清洗、暴晒或消毒尿布,勤晒衣被;经常清洗、消毒儿童使用餐具、奶瓶、奶嘴、玩具和其他物品;可用高温(>56℃)、漂白粉或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三是“开窗行动”,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四是“保护行动”,做好自我保护,幼儿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到医院看病时尽量戴口罩。
五、怎样正确洗手?
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重要内容之一。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充分洗手,能有效的防止肠道病毒的传播。
推荐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1、湿(即将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2、搓(两手充分搓擦)。3、冲(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4、捧: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5、擦: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六、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接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病毒型引起的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自主研发的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疫苗,也是目前世界首个唯一针对EV71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疫苗,属国家预防用生物制品Ⅰ类新药,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医药卫生领域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该疫苗2016年3月15日首批获得批签发合格报告;3月22日在北京举行首针接种仪式,3月25日,广西在南宁市举行了首批疫苗接种仪式。目前我县各乡镇卫生院均已开展“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推广接种工作。
融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宣
咨询电话:8134755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